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就包括革命的前途即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过渡到社会主义不是毛泽东在建国后才提出的“新思维”,而是他的一贯主张,只不过建国后将其付诸实行罢了,根本不存在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论的问题;长期以来,苏联和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确有怀疑,但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抗美援朝已改变了态度,根本不存在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对中国施加压力的问题。李之所以产生误解,是因为不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和过渡时期是同一历史时期的两种不同说法,而把它们当成了前后衔接的两个不同阶段所致。  相似文献   

2.
关于过渡时期几个问题的再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邢和明 《长白学刊》2004,(1):105-108
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不是说不要向社会主义过渡.事实上,经过长时间形成的关于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构想,在新中国成立后仅三年就被放弃了.结果,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解决了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而这与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构想完全不合拍.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本身不完备外,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压力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对总路线“实质”的解释,并不意味背离工业化的“主体”地位,三大改革始终是围绕工业化这个“主体”展开的;他后来对“过渡时期”的界定,即“从资本主义制度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不是从社会形态角度而是从所有制改造的角度提出的问题,与他强调总路线的实质就是改造所有制的观点相一致;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积极作用不是没有认识,但同时认为与其在政治思想方面带来的消极影响相比是得不偿失,故而提出“使资本主义在中国绝种”。  相似文献   

4.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过渡时期: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到过渡时期 ,是 2 0世纪 5 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发展战略上的一个重大转向。揭示这种转向在社会各个方面的体现及其影响 ,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更宏观层面 ,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建立之初,广大民建成员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贯彻<共同纲领>,协助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积极参与土改、镇反、抗美援朝、"三反""五反"运动,自觉接受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配合国家顺利地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发挥了特殊的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成为新中国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指针。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则是该理论的合理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阐述,既是对我国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和“三大改造”中存在问题的重大反思,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位置的科学判断。  相似文献   

7.
石慧 《传承》2009,(6):18-19
新中国建立之初,广大民建成员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贯彻《共同纲领》,协助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积极参与土改、镇反、抗美援朝、"三反""五反"运动,自觉接受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配合国家顺利地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发挥了特殊的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民  陈福卫  唐桂莲 《前沿》2004,2(11):13-16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具独创性的理论内容之一。它成功解决了中国社会在完成民主革命之后 ,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系列重大课题。然而 ,这一理论在建国初期却被毛泽东放弃了。本文认为这种放弃是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和毛泽东在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曾设想继续发展十年到十五年的私人资本主义,然后水到渠成地过渡到单一的公有制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然而,在实践中,这一设想却没能实现,本文主要从认识方面、理论依据方面和改造的基本方式方面进行了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10.
"人文环境"可以定义为一定社会系统内外文化变量的函数,文化变量包括共同体的态度、观念、信仰系统、认知环境等.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湖北崛起最高难题在于人文环境建设问题.湖北人文环境建设要从湖北历史人文资源出发,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走"以历史人文资源为载体"的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