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卢雁 《民主与法制》2011,(33):66-67
2011年10月17日,广东佛山,说起当日救助女童小悦悦的事情,陈贤妹眼中充满泪水。 拾荒阿姨陈贤妹受到广东佛山各级政府慰问,国内外上百家媒体纷纷赶来报道,她表示真不想出名,没想过要好处,救人也是件很小的事。不过,在采访她的过程中,她的电话成了热线,有北京、上海、香港、山东、四川等地的记者进行电话采访。她不会讲普通话,但想努力让对方明白,用憋脚的普通话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这只是件小事情,我当时只想帮一下,没有想太多,没什么好讲的。”  相似文献   

2.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室的同志要我来讲讲党性问题。这个问题,去年一月章蕴同志在这里以《增强党性,争取党风根本好转》为题作了一次很好的讲话。关于党风、党性及二者的关系,她讲的很全面,很深刻,我都完全同意。今年五月,章蕴同志到两市一省(北京、天津、山东)的部分整党试点进行了调查研究。从这几处整党试点的调查研  相似文献   

3.
周丽珍是江西省奉新二中教师,谈起第一次参加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时,她告诉我,2003年春节一过,她同其他代表在南昌经过短暂培训后,便随团登上专机到北京参加会议。第一次参加会议,发言找不准位置,谈的都是自己熟悉的教育工作,也没有提交议案或建议。在奉新县专门召开的传达全国人代会会议精神的大会上,在向家乡的父老乡亲汇报时,她心里有几分内疚,她认识到,父老乡亲给她的荣誉太多了,而她在北京的全国人代会上谈的太少。2003年4月6日,一位退休教师慕名找上门来,向她反映有关向题。这时,距她从北京回来还不到20天。她感到真正走上履…  相似文献   

4.
今年22岁的石小敏是个漂亮女生。初中毕业后,她从老家山东来到北京打工。2006年6月底,她所在的北京房山区的一个制衣厂因为改建厂房临时放了假,便回老家休息了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5.
柴静 《今日浙江》2008,(5):59-59
一 我从拉萨回北京的飞机上认识她。江苏人,30年前援藏。为了治病第一次出藏。下了飞机,北京大雨,我送她去了一家旅店。  相似文献   

6.
一位艺术家攀登成功之路往往需要经过漫长岁月的努力,可是二十七岁的女中音歌唱家梁宁的成长过程似乎没有那么长。她刚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一年的时间里,就连续两次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一九八三年十月,她在英国伦敦举行的本森——赫吉斯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第四名;一九八四年八月,她又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第一届米尔亚姆.海琳国际声乐比赛中荣获女声组第一名,这是新中国成立三十五年来在历次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规格最高的一次。不久前,梁宁在北京举行了一场独唱音乐会。演出结束后,我在北京西郊一座公寓里访问了她。梁宁是一个典型的「东方淑女」形象,细长而匀称的身材,端正秀丽的面庞。她性格开朗,谈吐爽快。当我祝贺她一年之内两次获奖时,她用女中音歌唱家所特有的圆润厚实的语调笑着  相似文献   

7.
百答不厌     
离婚后,该怎样享受探亲假川妹子张某,自从在北京某大学毕业后,便留在了北京。某外资企业工作。公司根据国家的规定,同意让她每年享受一次探亲假。后来张某在北  相似文献   

8.
正山东代表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广东、山东、重庆、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3月14日上午,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山东代表团在北京举行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广东、山东、重庆、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9.
和藏族“女儿”一起过春节“和藏区人民一起过春节,是我有生以来最特别的一次经历。”齐肩短发,身穿一件黑色毛衣,气质优雅的李莎说,她是《北京周报》的法文专家,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从意大利来到中国已经15年了,虽然一直在北京生活,但是她去过中国的很多地方,她非常喜欢中国  相似文献   

10.
正每一次在灾难现场,救出一个人,看到被救者一家重逢、团圆,李峰的内心都无比激动。一次次的救援不仅让她感受到生命的宝贵,更让她坚定了"防"比"救"更重要的理念。近年来,北京绿舟应急救援促进中心(以下简称"北京绿舟")活跃在重大灾害的救援一线,并积极协助政府、学校、社区等开展防灾减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夏天,我和几个同事去了一趟山东曲阜,谒拜孔子。接待者知道我们来自北京,选派了一位优秀讲解员陪我们参观。这位女讲解员的确很棒,对孔府、孔庙、孔林了如指掌,精彩的讲解令人佩服。但当她给我们介绍孔子思想时,却让我大吃一惊。她说:"孔子有个很重要的思想,叫‘中庸之道’。中庸  相似文献   

12.
“如果你爱她就送她去复读,她可以走进梦想中的清华、北大。如果你恨她就送她去复读,她可能比上一次摔得还要惨。复读班带走了我的青春和朋友。”这是一位高考高分复读生写在日记中的一段话。今年6月26日,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北邵庄村一女生,因二次高考落榜后自杀。这不能不让我们警醒。高考复读班原本应该是为高考落榜生举办的,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上线生,尤其是一些上了重点分数线的高分生也加入了“高复”大军。据7月13日《中国妇女报》报道:在北京,已经报名复读的学生中有考到590分以上的,北京精华教育机构的刘冬昕老师介绍,高分段学生增…  相似文献   

13.
古拉热木·穆仪提,从事体育工作近30年的她,在新疆乒乓球界可谓是风云人物。从小经过乒乓球专业训练的古拉热木,工作以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当上了乒乓球裁判,没想到这一干就是30年,更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她将作为乒乓球裁判组成员参加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  相似文献   

14.
《中国保安》2009,(7):32-34
提起付艳强,在山东德州这个鲁西北小城里,经常看书看报看电视的人都比较熟悉她,因为她的名字在德州媒体的出现率是平均两天一次,这个名字被大家看了个"脸熟"的付艳强,也几乎被大家默认成了一个男子汉。其实这个男性化名字的使用者,是一名小女子,而且还是一名了不起的小女子。  相似文献   

15.
正3月6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在北京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向境内外媒体开放。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英国路透社、美国彭博社等82家媒体的186名记者,汇聚山东代表团会议厅,旁听代表审议,  相似文献   

16.
忆冰心     
和冰心接触过的人,哪怕只是一次短暂的交谈,都能感到面对的是一位充满智慧、和蔼可亲的老人。她的言谈幽默而风趣,在那幽默风趣有时夹有玩笑的话语中,你能真切地感受到她如海的爱心,如钢的风骨。 冰心有许多海外的朋友,他们来北京准会去看望她。她的老友梁实秋逝世后,梁夫人韩女士来看她;老人问这问那,谈话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我赶上一次她接受外国记者正式采访。那是1987年8月11日上午,  相似文献   

17.
丘眉 《小康》2018,(24)
正"以铜立市、因铜而兴"的铜陵,2009年被认定为资源枯竭城市,传统产业发展难以为继,之后,花了7年时间,这座城市完成历史蜕变,发展空间也得到拓展。我与长江沿岸的情缘连线,是一艘邮轮。父母一辈,很多人心里都系着一个一生要去一次的地点——北京,更具体地说,是天安门广场。比如我的母亲,我送给她的第一份礼物就是陪她去北京,这也许会是她这辈子唯一一次去北京。我心里系下的第一个地点应该是长江。这个  相似文献   

18.
夏莉娜 《中国人大》2008,(24):52-53
解放前,她11岁就在缫丝厂当童工。上海解放时,她是上棉一厂织布机挡车工,在劳动竞赛中,创造了织布机台时产量达44.9码,次布率仅为0.44%的突出成绩,为新中国的生产建设做出了贡献,成为了上海市第一批全国劳模。1950年9月,她到北京出席了全国劳动模范和战斗英雄表彰大会,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她作为工业战线的代表,站在天安门的观礼台上,参加了建国一周年庆典。1953年年底,她被保送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学习,后又考上了华东纺织工学院,成为了中国纺织工人出身的第一代大学生。她从解放前的童工,成长为纺织工业中的高级工程师。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来自白山黑水的东北女孩讲述的一个亦恨亦爱警察的故事。说她到北京的第二天就遭遇过一次抢劫,简直是恶抢,连一元钱的公共汽车费都没有给留下。那天她去人才市场应聘,穿了一套最亮眼的衣服,坤包里带着下岗母亲12个月在街头卖报攒下的5000元钱。当然这也是她进京半年的生活保障。出了人才市场,顺便拐进旁边的三利商场,为自己买了一瓶洗发露一瓶面霜。出了商场,华灯初放,走在天桥,望着天上人间的流光四溢,她想,北京是多么的富有,北京的夜是多么的美丽,它将接纳每一份光每一种热。当然她还看到了贫穷,那个带着残疾…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20,(19)
正丈夫是养子,台湾籍的她嫁入夫家后第3年,丈夫的爷爷就搬进家中。作为孙媳妇,尽管爷爷并非亲爷爷,她从无一日怠慢。3年前,爷爷开始卧床不起,吃喝拉撒就全由她照料。这些年,她为了守护爷爷,全家人就她一人没回过台湾,丈夫、儿子在北京工作,她也一次没去探望过,甚至自己的父亲住院,她都没法抽身服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