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特征是实现农业产业市场化。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资源、农产品加工、销售与农业产业市场的联系方式。从目前我国各地的实践活动来看,农业产业化实现形式分为下列几个形式:经纪人队伍+农户这是最初级、最原始的农户联结市场的方  相似文献   

2.
实现农业产业化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但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只有解决好以下关键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一、关于组织农民与产业化连接的问题。农民问题是农业产业化能否顺利推进的一个最基础、最实际,也是最关键性的问题。要推进农业产业化,首先要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连接起来,把农民导入产业化的轨道。目前,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形式很多,有企业加农户、基地加农户、市场加农户、服务组织加农户等,主要的是订单农业的形式。这些形式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提高…  相似文献   

3.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和市场农业发展的产物,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途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则需要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发挥积极作用。一、农业产业化中的县级政府职能明确农业产业化中县级政府应该干些什么,是发挥县级政府积极作用的前提。当前,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出现了两种不良倾向:一种是越位行为,急于求成,按自己的主观想法去插手产业化经营和包办代替农户和经营组织的经营活动;另一种是袖手旁观,以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产业化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那么政府就只能袖手旁观,无所作为。…  相似文献   

4.
<正> 农业产业化是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中介组织起着重要的作用。所谓农业产业化的中介组织,是沟通市场与农户连接以及政府与农户连接的“载体”,并与分散的农户经营有内在的经济联系,结成一定的经济利益关系,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的经济实体。中介组织经济实力的强弱和牵动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因此,必须积极培育和发展与我国现实相适应的各种类型的中介组织,这对于推进产业化进程,实现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比较认识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几种形式,发现在当前农业土地制度的安排下,各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存在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公司制”形式才能真正实现我国农业性质由政府的“事业”向农业经营者主体的“产业”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才能谈得上在WTO环境中的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是一个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历史过程。许多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已经进入农业产业化的高级阶段,而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刚刚起步,正处于产业化的初级阶段。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农业产业化的组织体制也有所不同,但基本结构和功能相类似。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从本质上说,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多元参与主体形成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它的经济模式根据参与主体的构成和与农产连结紧密程度大体可以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1“!农业加工企业+农业生产企业”。这是我国较为重要的一种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形成这种组织形式主要原因:一是各…  相似文献   

7.
山东是农业产业化提出最早的省份。到2000年底,山东省符合农业部标准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已发展到9809个,其中龙头企业4188个,中介组织3162个,专业市场1498个,其它类型的产业化组织961个,产业化组织固定资产总值达到493.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150.7亿元,创利税109.9亿元,创汇18亿美元,产业化组织共带动基地种植面积246.7万公顷,带动养畜5964.7万头,带动养禽8.6亿只。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814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41.2%,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新增收入82亿元,户均1009元。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当前,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进入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加入WTO后,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农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亟待提高。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完成农业飞跃,实现农业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关系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业产业化经营自然而然地、有机地将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改革经营方式和管理体制、发展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农业融于一个历史进程。渭南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辐射面还不够广,带动农户能力也还比较弱。应依靠市场信号来组织生产经营,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新产品的产业化开发进程,改善农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彻底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行生态和清洁生产模式,推广农业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新、优、特农产品,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罗辉 《理论前沿》2002,(19):34-36
以公司制企业为主体的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力军,合作制经济组织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联系市场、企业和农户的桥梁和纽带。发展“公司制农业”,实现公司制与合作制经济组织的有机结合,是入世后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续) 四、农业产业化带动型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表现为"公司 农户"和"公司 基地 农户".典型代表有邛崃的崃山纸业和金堂的龙腾丝绸公司.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经营方式产业组织形式的自我完善与组织创新 ,而培育龙头企业则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文章结合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现状 ,从指导思想、科技支持、基地建设等几个方面 ,分析和阐述了培育龙头企业实践中应注意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保障农业产业化持续稳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规模和水平迫切需要建立起合理的利益机制。合理的利益机制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合理的利益机制实现途径是: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规范的合同契约;大力发展农村公证等社会服务事业;规范合同管理,确保合同执行;大力培育专业化合作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建立股份合作制,实行一体化经营。  相似文献   

13.
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我国的农业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农户参与产业化程度依然比较低,产业化组织整体竞争力不强,农产品加工率低,加工深度不足,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不到位,农产品品牌经营和科技投入不尽人意。对此必须发展特色农业,确立主导产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专业批发市场,积极培育和扶持农产品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值,培育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积极实施农业品牌战略,重视农业科技投入,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建立和健全农业产业组织。  相似文献   

14.
农村产业化经营是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运作模式。十七大报告对其予以充分肯定并指出,要积极"探索具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  相似文献   

15.
王旭  张国珍 《理论前沿》2005,(19):36-37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进行比较,找出国内外农业产业化发展差距以及国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继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的又一次创新,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潍坊市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源地。多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积极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陕西发展观光农业可使农业和旅游业很好地对接,从而实现双赢;如果发展顺利,还可成为陕西经济新的增长点。 陕西观光农业的开发主体暨组织模式可从如下几种模式中进行选择:农户股份合作制模式、"公司+农户"的股份制模式、"公司+合 作经济组织"或"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股份制模式以及开发商承包或承租农户土地的模式等。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呈贡县穆盛达乳业有限公司(简称奶牛合作社,下同),组织农户科学饲养奶牛、统一机器挤奶并向昆明前进乳业公司交售鲜奶.较好地在公司与农户之间起到了中介、桥梁和实体作用。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兼顾了公司、合作社、农户三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时代下,农业,尤其是特色农业走产业化经营也是大势所向。文章总结了贵州特色农业经营的几个主要模式,指出了贵州在特色农业产业化道路上所遇到的资金、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组织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组织引导和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农村中出现了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形式下分户经营的农户自愿结成的多种形式的农民联合与合作。这种合作经济组织是广大农民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为获取规模经济效益,抵御市场风险,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按照自愿的原则和“民办、民管、民有、民受益”的原则,通过劳动和资本的联合而组建的经济合作形式。它出现的实质就是解决目前农业生产普遍存在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而进行的制度创新。本文对成都市农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成都市农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