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居成 《党史文汇》2007,(12):15-19
最近,笔者重读了中国共产党英烈传,革命先烈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常常催我泪下,启我奋发。特别是烈士们的“狱中诗”、“绝笔诗”、“就义诗”,更是令我心情万分激动,振奋不已!”血性文章血写成,党人风格万年贞”(郭沫若诗)。这些遗诗既是我们最好的精神食粮,也是我们怎样做人的历史样板。现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2.
徐启基先生在《中共党史研究》杂志1996年第6期上著文,评价瞿秋白的绝笔诗认为:“这首绝笔诗,反映了这样一种健康思想:他由于坚定不移信仰马克思主义,所以虽身处逆境也不忧伤”。笔者对这一结论略有不同意见,现提出以下看法就教于方家。瞿秋白的绝笔诗题为《偶成·集唐人句》,由序、诗和跋语组成(此处不再赘引),其中叙述了夜梦景象、翌日因感读诗、集句得诗与临行言志的过程。全篇记述完整,思路清晰,、文字精炼,是我们研究霍秋白当时心境和理解这首诗的第一手资料。同样,瞿秋白在狱中所写的长文《多余的话》和其他诗作,也是…  相似文献   

3.
联挽台儿庄战役殉国的国军师长王铭章1938年3月,在台儿庄战役中,师长王铭章率部坚守滕县,城被日军火炮攻破,王铭章壮烈殉国。5月间,国民政府在武汉为王铭章举行公祭,毛泽东等人联名送挽联云:  相似文献   

4.
绝笔诗,一般指的是人临死之前所吟就的诗作。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和价值有不同,有重如泰山与轻如鸿毛之别。人们对待死的态度也不一样,或视死如归,坦然赴死;或贪生怕死,苟且偷生。那些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面对敌人屠刀写就的绝笔诗,惊天地、泣鬼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正如毛泽东所说:“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相似文献   

5.
绝笔诗,一般指的是人临死之前所吟就的诗作。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和价值有不同,有重如泰山与轻如鸿毛之别。人们对待死的态度也不一样,或视死如归,坦然赴死;或贪生怕死,苟且偷生。那些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面对敌人屠刀写就的绝笔诗,惊天地、泣鬼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正如毛泽东所说:“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相似文献   

6.
东方愚 《廉政瞭望》2013,(18):54-55
8月7日,曾被称为“中国民营航空第一人”、“湖北首富”的兰世立出狱。3年前,他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服刑期间,他咆哮“不能把民企当成猪一样养肥了就杀掉”,甚至从狱中传出一封“绝笔信”。  相似文献   

7.
挽王铭章1938年5月9日,国民党将领王铭章灵柩运抵武汉,各界群众万人迎灵.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和中央委员陈绍禹、秦邦宪、吴玉章、董必武联名送挽联一幅: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挽范筑英1938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隆重举行国民党将领范筑英将军追悼大会.吴玉章和董必式联名送的挽联是:三友见精神:松体通,竹身真,梅花亦自清高,格高气苍,直到岁寒全晚节.  相似文献   

8.
楹联也称对联,是中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有位外国友人说,对联是中国特有的诗。古往今来,有多少优秀的楹联流传于世,也有些只有半联的“绝对”,没人能“珠联壁合”。流传于河北石家庄一带的“总统联”和“县长联”便是其生动的两则。  相似文献   

9.
一位离岗的同志打电话给亲朋好友,邀请大家喝“离岗酒”。席中言辞过激,火气也特大,众人相劝,好不容易才平息下来。摆“离岗酒”,无非是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离开岗位感到轻松,从此可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或写作或旅游或探亲访友等等,总之,心情是欢愉的;一是离岗后不适应,邀几位知己大发牢骚,骂骂娘,泄泄心中之火,借酒浇愁而已,像上面提到的那位离岗者。前者姑且不论,后者实在有说几句的必要。近日读报,喜见一位即将离任的市委副书记写的诗。诗曰:“人生舞台大天地,随军南下才相聚;光荣历史自珍惜,胸中常存浩然气。新陈…  相似文献   

10.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当时海内外人士纷纷撰联以示哀悼。蔡元培的挽联是:“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尤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鲁迅逝世时,郭沫若身在扶桑,他送了两副挽联,其中一副是:“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双星”指高尔基和鲁迅两位文坛伟人,先后去世仅隔4个月。另一副挽联是:“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一无孔子;鲁迅之前,一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正当姚克与埃德加·斯诺在鲁迅指导下致力于编译《活的中国》时,得知鲁迅逝世噩…  相似文献   

11.
有没有“旅游诗”这一说。似乎还没有荣获诗坛的认定,可是作为出版物,“旅游诗”已经迈上了书坛。我非诗中人,但我却以为“旅游诗”这一说是可以成立的。何谓旅游诗,顾名思义,就是旅游中应用之诗。诗与旅游本来就有不解之缘,很多名篇、名句。是诗人们在山水之间“游”出来的,又叫山水诗、田园诗。借景抒情,以情写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诗是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诗和旅游结合起来,并没有降低诗的身份。反而是让诗回归了大自然。  相似文献   

12.
自“振兴之歌”、“红诗辽宁”活动开展以来,铁岭市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调查研究,制定符合铁岭实际的群众性“红”文化活动组织实施计划,推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红”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相似文献   

13.
据1997年10月珠海出版社出版、何艾珍、吴湘清、李全安所著的<趣联·谐诗·诗故事--开心一读>一书载:"毛泽东挽妹长联.毛泽建为革命捐躯墓葬衡山凤凰山,时在1929年8月."这副楹联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治国  王芳 《党风建设》2001,(10):29-29,27
唐代诗人杜荀鹤写过一首名为《泾溪》的七律诗,诗中说:“泾溪石险人竞慎,终岁不闻有倾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诗的大意说,在湍急险恶的山溪中,人们过河总是小心谨慎,备加提防,一年到头没有听说有人落水或淹死。而在平流无石的平静水面中,却经常传来有人遇险的消息。杜荀鹤诗中描绘的情形,与那些顶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  相似文献   

15.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毛泽东借用杜甫诗句,送给湖南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共产党员、革命先烈陈子博的一首挽联。诗联恰如其分地表达了陈子博的光辉业绩和人们对他的怀念。陈子博,湖南省湘乡县碧高乡人,一八九二年六月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六岁就学于本地私塾。民国初年,赴长沙攻读,考入长郡联立中学。这时,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点化”过的几首楹联吴直雄文学上讲的"点化"是指将别人的诗、词句或联语等稍加改动,而赋予其一种新的意境。这也是一种文学创作活动。毛泽东就"点化"过几首楹联。一张贻玖著《毛泽东读史》载:"毛泽东还作过一幅有关读书的对联,提倡:'贵有恒,何必三更起...  相似文献   

17.
名人的自勉联与诗○晓晓在浩如烟海的对联与诗中,有一类是名垂青史者写下的自勉联与言志诗,在对联与诗的百花苑中独具异彩。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写下了“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的自勉联,显示了他的抱负、情操和治学态度。“望崦嵫而勿迫/恐之...  相似文献   

18.
冯玉祥将军虽然出身行伍却喜欢文墨。他的诗通俗易懂并自成一体,人称“丘八诗”,故冯玉祥便自称为“丘八诗人”。当年驻防徐州时,曾写过一首《植树诗》名噪一时:“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相似文献   

19.
绝笔诗,指人临死之前所吟就的诗作。不过,人死的价值,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而且,人们对待死的态度也不一,或视死如归,坦然赴死;或贪生怕  相似文献   

20.
孟红 《党史博采》2011,(5):10-13
朱德不仅以叱咤风云的军事家而闻名中外,而且还长于诗文联语,尤其鲜为人知的是他撰联作对亦为高手、他的大部分诗词已结集出版,但他的一些联语大都因为战乱而散失了(军事方面的联语留存下来的更不多)。这些对联或抒发革命豪情或巧妙借此搞宣传亦或送赠祝寿……常常是联语成珠,字字殊玑。其中,战争年代以挽联居多,和平年代撰作的名胜楹联也很有特色……他的联作,词意精当,凝练概括,气势磅礴,诚挚情感、横溢才华尽现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