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须得让马克思主义在话语体系上“说中国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这些讲话和文章继承并发展了老一辈领导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艺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紧密结合,以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短”“实”“新”的文风与求真务实作风的相辅相成、马克思主义深刻学理与通俗话语的深度融合,以及平易风格与群众路线的互为表里,把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传播推向了新境界。深入探讨习近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语言艺术,对于我们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积极推进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国际传播的进程也是深化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大的样子”整体认知与评价的过程,对提升国家与政党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传播语境下,中国共产党大党形象的国际传播应从三个维度入手:建构“可信、可爱、可敬”的大党形象国际传播内容生成系统,阐释大党以可信达认同、以可爱达亲近、以可敬达赞誉的形象内涵;形构“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大党形象国际传播格局,以“区域化、分众化”的精准传播策略、“润物细无声”式的创新性叙事方式、“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达成传播策略、方式与体系的最优化;提升中国共产党“大的样子”呈现表达的国际传播效能,通过实施共情传播、加强主体协同、强化评估反馈形成传播效能闭环,进而产生大党形象国际传播的聚合效应。  相似文献   

3.
国家“软实力”作为一种竞争力,是伴随着全球国际传播媒介的飞速发展而登上政治舞台的。传播媒介尤其是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使“软实力”成为一种依靠传播而衍生的非军事力量,在国际政治竞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对中国新型周边外交政策的走向产生着重要影响。中国必须更好地利用国际传播因素,提升国家“软实力”,发展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周边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资本主义截然不同,在新时代迸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自然也就成为英美为首的西方国际社会抨击的对象。本文以欧文·戈夫曼的“框架”理论为依据,通过LexisNexis数据库,筛选了2016-2021年间英美主流媒体《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关键词的报道样本,对比分析了英美两国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框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话语在国际舆情中的发展特点、传播效果、变化趋势进行客观评估,并剖析产生这些现象的深层原因,这对我国制造良好的对外舆论氛围、打造优秀的大国名片、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传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一众 《学理论》2023,(1):67-69
马克思主义者在大别山区早期革命活动的主要传播内容为反帝反封建思想、社会改造思想、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思想、知识分子与无产阶级结合思想等,先后建立了中国农村最早的基层党组织、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别山区军民成功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历史奇迹。新时代我们要深入学习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将革命真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5)
网络传播不仅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更影响着国家的发展。习近平从各个方面阐述了他的网络传播思想,这些思想对于中国的网络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本文从加强网络安全、坚持党的领导、遵循网络传播的规律、正面宣传以及提高国际网络传播效果这几个层面论述习近平的网络传播思想。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中国对于传播全球化的研究尚处于启蒙阶段,为了能清晰地介绍国外的先进理论,探讨国内当代社会传播全球化的构造,本文选择了国外传播全球化形成的相关理论加以阐释,封国内当代社会传播全球化的构造追行了解析,继而提出了传播与全球化的关系,对中国传播全球化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封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尽一点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肖希凤 《学理论》2010,(6):77-79
本文从文化传播的途径、政府在传播中的作用等方面对唐宋文化的传播机制进行了具体分析,探讨了古代传播机制与现代大众传播的联系,以及对现代传播的启示。指出加强实践是提高传播质量的重要手段,加强政府管理是实现有效传播的有力保证,现代传播应该要继承中国古代传播机制中的一些适合于我国文化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9.
孙建华 《学理论》2009,(5):129-131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中国国力的增长落后日本,这与中国新武金融业尤其是新式银行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日本有关。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银行公司在政府的扶持以及“殖产兴业”热潮的推动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洋务运动期间中国洋务派官僚和华商仿照外商银行自办或合办银行公司韵一系列尝试却归于失败.其中的原因和教训值得后人总结、研究。  相似文献   

10.
龚奎林 《学理论》2010,(5):120-121
《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的机关报,作为权威党报见证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与成熟。尤其是通过报纸版面刊载文学作品与文艺批评,推动着“十七年”文学的传播,使“十七年”文艺作品能够迅速在读者中获得反应,达到产生修身立命、美感培育、心灵沟通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宦晓渝 《学理论》2009,(31):192-193
山寨现象是近年来非常突出的、从经济领域迅速扩展到文化领域的一种社会现象,而“山寨春晚”因其独有的草根性、原创性以及与央视春晚挑战的姿态也备受关注,但声势浩大的“山寨春晚”最终落得黯然收场。本文将就话语权、节目忠诚和媒介传播的社会功能等方面从传播学角度对这一当前热点话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1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五四一代知识分子共同努力的结果。国民党人士的贡献也是值得肯定的,长期被忽视的袁振英和陈溥贤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的功绩值得发掘。由于地缘关系、中国留学生集中、本地社会主义思想浓厚等特点,日本成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转渠道。而在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中,《新青年》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存在认识不深刻以及偏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荆学民  于淑婧 《政治学研究》2020,(2):14-26,M0002,M0003
政治传播秩序系政治秩序与传播秩序有机耦合而成。自媒体时代政治传播秩序变革呈现出新图景:“传-受”关系角色融合,信息流动立体对冲,“权势”格局去中心化,“节点”移位流程再造,线上线下双层互动,参与沟通机制转向,情感意见高度聚合,政治目标共生共享,文明契合价值转化,总体模式类型蜕变。应对自媒体时代政治传播秩序变革,中国应做出主动调适:确立政治传播秩序由“一元主体”主导到“多元主体”共享的总体理念;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秩序要求贯通到政治传播新秩序的建构中;更新对政治传播“内容”的理解,扩充“政治信息”的内涵和包容量;释放政治信息的生产权和传播权,激活政治传播秩序中媒体的独有能量;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传播秩序的优势,为全球政治传播新秩序贡献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4.
网络传播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我们要增强网络意识,充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借鉴各国抵制“文化霸权”的成功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我国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施海宁  李梁 《学理论》2010,(19):254-255
“六个为什么”内容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挖掘理论内涵,创新传播内容,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要;拓宽传播渠道,立足“第一课堂”,走向“第二课堂”,迎接“第三课堂”;转变传播观念,教师实现角色的转变和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3)
黄日葵是我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一员干将,其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黄日葵传播马克思主义主要通过进步期刊及报刊、通过演讲或政治报告、通过授课的方式、通过交谈的方式。传播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介绍与宣传、对中国国情的分析以及对国家未来发展道路的探讨、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关于妇女解放运动的介绍宣传等几方面。黄日葵传播马克思主义对提高共产党员乃至广大民众的思想觉悟及马列理论水平、对中国革命特别是广西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曾望军  刘飞跃 《学理论》2010,(23):117-118
近代科学技术的跨界传播,是先进生产力为了释放其迅速膨胀的发展张力而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资源与广阔市场的必然选择。而以近代科学技术发明为依归的西方医学,则伴随着这一历吏潮流实现了入传中国进程。西医传入中国打破了中医一统格局,形成了中国医药的多元格局,其实质是世界文化竞争的结果。新锐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与本土文化的冲突以及最终形成的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态,是一个多种文明相互碰撞、竞争、进退、交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孔子学院在美国的设立数量位居全球之首,却突然遭遇“寒流”.从国际形象的视角出发能够看到中国国力的提升以及中国国际形象的日益崛起乃是孔子学院迅速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迅速发展也为中国的发展及国际形象的提升起到了推进作用.尽管孔子学院在美国语言传播的发展过程中遭遇了一些阻碍,如果能够客观地从产生的冲突与矛盾中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身客观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其发展前景仍然是值得期待的.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4,(36)
随着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以及俄国十月革命以及国内五四运动的爆发,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处于萌芽和发展阶段,具有传播途径多样化、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媒介大众化的特点。很多进步的知识分子尝试着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力图探寻一条救国存亡的新道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工人运动带来了理论指导,推动了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力求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这也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古玥 《学理论》2012,(16):11-12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获得了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从传入中国到得以广泛传播,进而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和行动指南经历了一个过程,其传播主体也随之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步传播的多元主体以及影响因素,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