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井冈山根据地初创时,毛泽东指挥红军战斗却没有一张像样的军用地图。一天,击败国民党的“围剿”后, 毛泽东站在山坡上,望着远方发呆,仍在为没有军用地图而焦虑和发愁。这时,朱德大步朝他走来,递给他一封信:“这是上海地下党转给你的!”毛泽东拆开信看罢,说:“李明灏! 是不是1924年,经常请我和恩来到广  相似文献   

2.
《湘潮》1988,(8)
1951年春节,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住所,握着一位老人的手,向家人和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我九哥。没有他,就没有我。”在场的人听了,无不感到惊讶! 这位老人就是毛泽东的亲姨表兄王季范先生。王在同辈兄弟中排行第九,后辈都称“九阿公”,毛泽东一直叫他“九哥”。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一度“失去”坐飞机的权力,因为当时中共中央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为了保证毛主席的安全,禁止他坐飞机。毛泽东多次在外出时要求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给他派飞机。刘亚楼每次都以“空军没有好飞机,飞行员技术水平低”为由,委婉地回绝了。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已经成为历史人物,但他的影响并没有成为历史陈迹。不仅他的事业和思想仍对当今的中国发生着直接的巨大影响,而且可以说,从邓小平开始的后毛泽东时代,就是毛泽东艰辛开拓的正确的理论和实践的继续与发展。近年来,国内的政治文化重新出现“毛泽东热”。一是对毛泽东的评论再次成为社会各层  相似文献   

5.
在上世纪70年代初,中共中央内部围绕电影《海霞》展开了一场斗争。这场斗争表明:即便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党内的正义力量也在同邪恶势力进行着不懈斗争。毛泽东、周恩来对当时文艺界现状表示不满毛泽东早在1972年,就已经感到中国文化艺术界存在严重问题。他当时虽然没有认识到文化艺术界“左”的一套盛行,但他对只有“样板戏”,而其他文艺作品太少,明显表示不满。这年的七月,他批评说:“戏剧、文艺作品少了。”毛泽东的这个话,传到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让国务院的文化组研究如何贯彻毛泽东的指示。国务院文化组研究后认为,毛泽东的指示指出…  相似文献   

6.
《支部生活》2011,(6):51-51
1956年,王明以“到苏联治病”为由到达莫斯科后再也没有回国,并陆续在国外发表一系列文章攻击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他在1971年写的《中共五十年》一书第二编第五节《蓄意毒害王明并摧残他的健康》中大肆造谣污蔑,对延安整风时期的所谓“王明中毒事件”进行恶意歪曲,攻击毛泽东强迫他住院治病,“然后通过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李富春,指示主治医生金茂岳用含汞的药物逐渐毒害他”。  相似文献   

7.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毛泽东自土地革命后期万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就与九曲黄河发生了直接关系.对黄河他有着特殊深厚的感情.“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啊!”1936年2月,毛泽东在自己的诗词《沁园春·雪》中写到过黄河.1947年3月蒋介石派胡宗南进攻延安后,毛泽东转战陕北,但不打败胡宗南他表示决不过黄河,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当时,毛泽东在黄河边搞农村调查时,他崇拜黄河,向往黄河,曾多次去看过黄河.  相似文献   

8.
《支部生活》2010,(5):50-50
毛泽东生前没有在人们对他“万寿无疆”、“万岁”的呼声中陶醉过,他总是那么理智、冷静而从容,辩证看待并多次坦然地笑谈到自己的死。毛泽东在不同的时代,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谈起生死问题。其中,谈得最透彻、细致、感人的一次,是1963年罗荣桓去世后,毛泽东与他的保健医生吴旭君深谈生死问题。从毛泽东的生死观里,人们感受到了一个伟大的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博大的胸怀。  相似文献   

9.
1966年6月4日,刘少奇和邓小平到杭州向毛泽东汇报了“文革”情况,并请他回京主持工作。毛泽东没有同意,他委托刘少奇相机处理运动问题。 刘少奇又急忙飞回北京,主持召开了中央会议,决定向大、中学派出工作组。但是工作组受到造反派的抵制和围攻。 7月18日,毛泽东突然返回北京。 当晚,刘少奇闻讯后驱车赶往毛泽东的住处。他看到毛泽东住所门前己经停了几辆小轿车,屋里灯火通明。刘少奇请卫士通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与基辛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与基辛格○王永钦不少人对基辛格博士的了解,是从他1971年7月秘密访华时开始的。周恩来曾称他是恢复中美关系的“先导”,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基辛格第一次访华,毛泽东没有同他见面,但是毛泽东密切关注着他这次来访的情况。不管每天会谈多晚结束,他...  相似文献   

11.
看了“六大罪状”———毛泽东越发感到不清楚了庐山会议后,毛泽东就感到要抓军队。有人说庐山会议上毛泽东有好几个没有想到———没有想到他选定的接班人林彪会“突然袭击”,没有想到与会的那么多代表上了林彪等人的当,要求设“国家主席”。———到底是林彪想当国家主席,还是那些人起哄?是预先策划好的一场阴谋,还是各种政治势力斗争的结果?在当时的各种政治势力中,军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这样一个特殊时期。———这就不能不涉及到副统帅林彪。当时,对庐山上的事情,毛泽东还没有看得很清楚。在会上批了陈伯达,…  相似文献   

12.
建国初期,副总理、副委员长以上的中央领导人多乘坐苏联造的“吉斯互用“”、吉斯115”高级轿车。毛泽东坐的是一辆黑色的防弹“吉斯”。1949年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坐过这辆车,回国后,斯大林把它送给了毛泽东。1971年9月,毛泽东南巡时,洞悉林彪政变阴谋,他返抵北京丰台后,正是这辆“吉斯”载着他一路平安地回到万寿路住所。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后,没有带过兵、打过仗的李克农被毛泽东授予上将军衔.成为一名从“寂静战场”上走出来的特殊将军,并获得了红色“特工王”美名。毛泽东在一次接见外宾时说:“李克农是中国的大特务,只不过是共产党的特务。”1962年,美国情报局获悉李克农去世的消息后,欣喜若狂,宣布休假三天,庆贺一位强有力的对手消失了。李克农长期战斗在隐蔽战线上,是什么使他得到了毛泽东的赞赏。又是什么使他得到了对手的尊重呢?关键在于他具有高超的对敌斗争艺术。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合作化高潮中的防“左”及其未能贯彻下去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的农村合作化高潮,是毛泽东发动和指导的。在高潮兴起时,毛泽东一方面为自己的创造——农村合作化高潮而高兴,另一方面他也警惕着“左”倾偏向的出现,他在大力反右的同时,在一些场合也提出了防“左”纠“左”的问题。但是十分遗憾的是,毛泽东的防“左”和纠“左”并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湘潮》1991,(3)
“法律是要每一个人都遵守的,你毛岸英、刘思齐也不能例外!”中央机关到达西柏坡以后,毛泽东住在西柏坡。毛岸英住在东柏坡,有一天,不知为什么,毛岸英竟赤着一双脚丫子,来到了毛泽东的院子里。毛泽东见他光着一双脚丫子,奇怪地问:“你为什么不穿鞋呢?”毛岸英对他说:“我没有鞋。”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迈出的第一步,是从湘赣边秋收起义受挫后“引兵井冈”开始的。在此之前,他已萌发了到农村开展武装斗争的“上山”思想。本文试就毛泽东“上山”思想的渊源、付诸实践的起点,以及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关系等问题谈些看法。 一、毛泽东“上山”思想产生的渊源 毛泽东萌发去农村开展武装斗争的时间,可以确定为1927年年中。马日事变后,革命形势日趋紧张,客观上要求共产党人寻求新的革命出路。中央和湖南省委的一些同志(如毛泽东、蔡和森、瞿秋白、董必武等),开始提出“上山”问题,但以毛泽东最为突出。第一,他提出“上山”主张早。据目前发现的史料,党内最先提出“上山”问题的,除瞿秋白外,就是毛泽东了。第二,他提出 “上山”的概念明确。据袁任远回忆:马日事变后,毛泽东在武汉召  相似文献   

17.
《学习导报》2011,(14):10-10
据逄先知在《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中说,这个“新”字,是毛泽东同志加上去的:“那是1950年,有一天毛泽东的女儿在院子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毛泽东听到了,立即给她纠正,说没有共产党的时候,中国早就有了,应当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相似文献   

18.
习仲勋一生没有犯“左”的错误,始终坚持并倡导实事求是,他在陕北土改期间给毛泽东连发三封反“左”电报的故事广为流传。毛泽东曾称赞他“能实事求是,是个活的马克思主义者”。实事求是,是习仲勋一生的做人原则,也是贯穿他革命生涯的一根红线。  相似文献   

19.
张荣久 《党史博采》2002,(11):40-41
军用地图对于一位军事指挥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中央根据地时毛泽东指挥红军反蒋介石“围剿”却没有一张像样的军用地图,为此他非常苦恼。 1931年9月,他和朱德等人利用游击战术击败了蒋的第三次“围剿”。一天,毛泽东站在山坡上,望着远方发呆,仍在为没有军用地图而焦虑。 这时,朱德大步朝他走来,递给他一封信:“这是上海地下党转给你的!”  相似文献   

20.
在毛泽东的著作中虽没有关于广告的专论,但透过许多历史资料和事件,可以看出毛泽东对广告的重视以及广告对他的生活、革命工作有过重要的影响。毛泽东第一次正式接触广告,该是在1912年春。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坐上了总统的宝座,当了半年兵的毛泽东认为“革命已经过去,于是脱离军队,决定回去念书”但毛泽东不知道过什么学校好,因为他“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来判断学校的优势,对自己究竟想做什么也没有明确主见”这时,广告帮助了他,毛泽东1936年曾回忆说:“我开始注意报纸上的广告那时候,办了许多学校,通过报纸广告招林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