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西方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西方的民主理论,民主政治应当体现为多数人的统治。但是,如果多数的权力不受制约,多数人进行统治并不一定带来真正的民主政治,因为集体的智慧是有限的,多数的无限权威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多数的交易规则对少数人具有强制作用,这样常常会产生多数人忽视少数人权益的现象。因此,要使多数人的民主成为多数善政,要使民主政治具有适当的制度基础,就要对多数投票决定问题的范围加以限定,少教人应当被给予更大程度的自治,司法体系和社会力量要充分利用起来对多数的权力加以制衡。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研究东亚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出发,选择以国家与社会合作互动为基本视角,对传统权威主义走向现代民主政治的进程进行了分析论证。非政府组织的成长发展适应和促进了东亚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扮演着东亚从权威政治走向民主政治的社会新角色,成为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兴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3.
新权威主义是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人们颇为关注的理论问题,本刊欢迎广大理论和实际工作者踊跃参加对这个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民主化建设的关键是解决权力过分集中问题;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实现民主化的一项根本任务;党内民主不能取代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及人民民主,党要不断学会通过国家来领导现代化建设;树立人大这一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权威  相似文献   

5.
朱伟:(以下简称“朱”)箫功秦先生,一段时间以来,您一直在从事有关“新权威主义”问题的研究,而目前围绕这一课题所展开的讨论,正成为当今学术界的一大“热点”。您能否在此向我们介绍一下:“新权威主义”究竟是怎样一种政治理论和政治形态? 萧功秦(以下简称“萧”):对新权威主义,目前学术界尚缺乏一个比较一致的定义。我的看法是:新权威主义应当是指第三世界的非社会主义国家。在其早期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种特殊的政治形态。第三世界不发达国家,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随着民族主义的崛起,原有的旧王朝或殖民统治宣告崩溃。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兴国家,一开始,往往直接仿效西方的议会民主制度,希望借助民主政体使国家走上现代化。然而,由于不发达国家内部现代化因素的贫乏,新建立的议会民主政体,无法控制整个国家的政治局势。经济发展迟缓、教育水平低下、社会动乱颓繁,刚刚建立起来的民主政体陷入持续的危机状态。此时,这个政权的内部往往会出现具育一定现代化意识及行为导  相似文献   

6.
民主似乎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了,可是究竟什么是民主,却至今并不是人们都已统一了认识的。最近,就听到有人说,「什么民主,我就是人民,民主就是我作主!」这种说法对吗?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理解民主这个概念呢?民主是与专制相对称的一种政治制度。在希腊文里,民主是由人民和权力两个词合成的,原是「人民的权力」或说是「多数  相似文献   

7.
尚塔尔·墨菲认为,自由主义已经成为现代民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为自由主义的理性主义、本质主义和普遍主义强调同一性而排斥差异和特殊,不能把握和阐明现代民主社会的冲突、对抗及其不可化约与不可消除性。在墨菲看来,应当构建一种新的政治观念,以便对现代民主社会进行多元和激进的规划。应当拒斥普遍主义而捍卫多元主义,提倡一种与多元主义相适应的共同体观念和公民身份观念;应当用多元和激进的民主观代替理性主义和普遍主义的民主观,并把民主从政治民主扩展到经济和社会领域,强调实质民主和程序民主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7)
新权威主义是当下我国存在的一个重要社会思潮,其根本主张在于通过政治强权来发展自由经济。大学生往往是社会思潮最直接的接受者和传播者,难免也会受到新权威主义的影响。新权威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两面性,特别是其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必须认清新权威主义存在的合理性,又谨慎地看待其消极影响,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引领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与应对新权威主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主政治有什么特点?应当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首都部分理论工作者最近就这个问题向本刊发表了意见。本刊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87,(4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主政治有什么特点?应当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首都部分理论工作者最近就这个问题向本刊发表了意见。本刊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1.
论点集萃     
□摘现代民主的理念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吕嘉撰文认为:现代民主理念的核心原则是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或者是,是国家政权产生于人民的选择。这一原则所确认的、应当在民主政治中实现的权利,是人民的选择的权利,而不是每一位公民自我决定的权利。这一民主理念所以能够成为现代民主制度的规范性原则,在于它才理论上圆满论证了取代封建专制制度的现代民主制度:一方面证明民主制度是正当的,即国家是人们自觉建立的政治组织,并不存在一个由上帝选定的人来执行统治众人的公共权力,政府权力只能来自于全体人民的选择;另一方面证明民主制度是有效的,即人…  相似文献   

12.
《求知》2010,(4):47-47
赵波文在《甘肃理论学刊》发表调查报告认为,中国的未来政治发展过程中:①民主建设的关键在于政府权力运行从权威向民主转型。国民的民主选举意识已发展到比较现代的程度。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现代的民主意识并没有在现实层面转化为积极的自治意识。  相似文献   

13.
民主这个概念,从其产生以来,就一直是为人们所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但是,翻开政治思想史,这种争论的轨迹显得简单,它往往表现为不是民主就是专制,一些社会科学词典这样解释:“民主,与专制相对称的一种政治制度。”“原意指人民的权力,民主用于国家形式,即成为一种国家制度”。“民主不仅是指政体,首先是指国体,指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管理国家,对其敌对阶级实行专政”。(《简明社会科学词典》第286页。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应当指出,对民主概念的这种规定,是符合民主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近期,围绕中国改革和现代化进程中政府模式的选择,理论界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波澜,即:关于“新权威主义”的理论论争。这场论争直接关系到中国政治体制收革的理论构架和现实政治的目标选择,令人瞩目。现根据资料整理如下。上海《文汇报》1989年1月17日刊登了萧功秦、朱伟关于“新权威主义”的对话录。  相似文献   

15.
在街道办事处与社区治理的研究方面,传统的路径是管理主义或技术主义的,即从政府内部的改革来影响城市社区的治理模式选择。但这种路径选择,仍然无法摆脱政府权力和规模扩张的内在冲动。本文选择了另一研究视角:治理与善治以及民主政治发展,即从政府管理体制以外来重新审视街道办事处与社区的关系。国外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  相似文献   

16.
最近,关于“新权威主义”的讨论已成为理论界的热门话题,出现了“新权威主义”与被称为“政治浪漫主义”的对峙。围绕新权威主义的讨论从内部的学术讨论会走向公开的报刊杂志,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注意。“新权威主义”,首先是青年副教授萧功秦作为历史学科的一个学术观点,提出来的。1988年夏末,他在北戴河召开的“首届知识分子问题讨论会”上指出,中国现代化的过程在政治模式上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是晚清的“传统政体的政策创新时期”;第二阶段是民国前后以议会民主制为标志的“政治浪漫主义时期”;第三阶段是民国初年作为对中国议会民主制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思格斯开创了党代表大会制度。列宁坚持并发展了这一制度。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就坚持党代表大会制度,并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党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应当在党章中明确规定并在实践中自觉维护党代表大会的权威地位;党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党内民主的基本制度,应当以创新的精神不断推进党代表大会的制度建设;党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应当通过对党代表大会适度的制度变革和合理的制度安排使其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政治转型是从传统的集权统治向现代民主体制的过渡,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一个政治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过程。曲折、复杂而且独特的中国政治发展似乎正在展示一条新的政治转型的不同路径,其基本内涵就是在继承中求发展,在稳定中求改革,在坚持中求创新。从政治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基本倾向看,中国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国并没有走东亚权威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也没有真正建立东亚式的权威主义统治模式。中国走的是一条优化政府治理与发展渐进民主相结合、相协调、相平衡的政治发展道路。中国政治转型的成就与经验就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将超越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权威主义政治发展模式和前苏联的激进政治改革模式,开创发展中国家政治转型的新范式,并对世界其他众多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民主是近几年来议论很多的热门话题,也是被某些人搞得混乱不堪的问题之一。如何正确地认识民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这对于我们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促进国内的安定团结,都具有现实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民主简略的历史考察,来说明我们需要树立怎么样的民主观。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民主一词出自古希腊文,最早见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从词源上说,民主的涵义是由人民与权力两字合成,意为人民的权力,即由人民行使权力共同治理国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说,民主政治的特点表现在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相似文献   

20.
人民警察执法权威是民警充分履职尽责的重要保障,更是警察权力得以实现的基石。民警执法权威主要由两个构成要素,一是以警察权力为基础的强制性威慑力,二是以警察威信为依托的非强制性影响力。受警察队伍自身素质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当前执法环境日益复杂、现有立法缺失等因素影响,民警执法权威弱化。重塑民警执法权威应当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加强对警察执法权威的立法保护;提升公安民警执法公信力;加强正面舆论引导;构建容错纠错机制;发挥公职律师的“顾问”作用,为民警履职尽责提供良好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