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孙赓 《中国律师》2000,(6):57-58
一、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的三个重要因素决定了西部大开发与法治密不可分。不难发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作出与三个重要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三个重要因素对中国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也对西部大开发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决定了西部大开发与法治密不可分。其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笔者认为上述三个主要因素或者三个重要的历史背景必然决定了西部大开发与法治紧密关联。法治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必然和现实需要。从宏观的意义上考察,这是与…  相似文献   

2.
营造西部大开发良好的法治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部地区地处内陆,民族关系盘根错节,人文理络复杂,法治观念较为淡薄,这是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正视的问题。西部大开发战略能否有效的实施,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作保障。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对西部地区当前的法治环境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解剖,最终提出营造西部大开发良好法治环境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3.
张军 《行政与法》2003,(4):55-57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用法治的观点来透视依法行政是西部大开发的有效途径.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坚持法治原则、法律至上原则、正当程序原则、公开救济原则.符合法治的理念必须在西部大开发中坚持公正、行政效率优先.行政控权因其法治的本质特点成为依法行政的根本内容.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不只是经济的开发,而是社会的全面互动和协调发展。西部开发之法治选择在于,法治是决定和保证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性构建;实现西部跨越式发展必须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以法治为先导,依法开发,使西部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受到法律的规范性调控与规范。西部大开发,重点之一是开发西部农村,然西部农村的法治建设因农村立法迟缓,农村经济滞后,宗族势力、非法宗教的复兴,基层官员腐败以及根深蒂固的人治传统而呈现出艰巨性。  相似文献   

5.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兰州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为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下大力气改善投资环境是当务之急,而法治环境的改善尤为重要。因此,加大依法治市工作力度,着力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少。当前,务必牢固树立3个观念,突出做好5项工作。 一、牢固树立3个观念 一是法治观念。西部大开发,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将牵动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迫切需要法治作保障。法治的基本要求就是依法办事,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市,就是实现各项工作的法制化、…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作的,是在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过程中推进的,是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态势下展开的,是在我国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的条件下实施的。因此,把西部大开发纳入法治化轨道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及“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实践,又是顺应国际潮流的必然选择。作为政府决策者,在着力为西部大开发建造投资“硬”环境时,要高度重视西部大开发的投资“软”环境建设,尤其是要为西部大开发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使西部大开发一开始就在规范化上运行,在高起点上发展。 加快立法是西部大开发顺利进行的前提 为保…  相似文献   

7.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总揽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它需要完备的立法来规范,更需要公正的司法和执法者来保障。肩负着宪法和法律赋予法律监督职责的检察机关,在西部大开发中,义不容辞地承担着为西部大开发创造良好法治环境的历史重任。这对检察机关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是艰巨的考验。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的形势下进行的,是在我国即将加入WTO、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形势下展开的。因此,实施西部大开发,必然要采用和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当前,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较,差距主要在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东部已率先进入市场经济,而西部地区相当一部分企业还不能摆脱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生产经营模式和思维模式。市场经济是法治的经济,西部大开发必然是依法开发,对法律服务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四川律师在西部大开发中,要服务于省委提出的“追赶型”“跨越式…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放眼世界规划中国的发展,描绘了伟大祖国新世纪发展的壮丽蓝图。   这次五中全会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写进了“十五”计划《建议》。加快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调节西部大开发中各方面的关系以及扩大对外开放,都需要强有力的法治保障,进一步建立和健全立法、执法、司法和监督机制,发挥法治的规范、引导、促进和保障作用。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为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10.
周梅莉 《中国司法》2005,(5):109-109
依法治理是依法治国方略的生动实践与操作过程。在依法治国的法治背景下,进行西部大开发,只有将之纳入法治轨道,只有坚持依法治理,才能将西部大开发真正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加强西部开发中的依法治理的有效途径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健全法制,加强立法。应立即制定西部开发法并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制订新的、有利于西部开发的法律规则改现行的一部分不适合开发的法律法规,废止部分不合时宜的政府规章,取消名目繁多的不合理收费项目和繁琐的审批手续,使其更适合于西部的要求。西部开发法的内容应包括西部开发的基本目标和原则,领导体制与开发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在全面展示中国法治成就的同时也在揭示中国法治发展的现实逻辑和基本规律。在经历了曲折的历史发展之后,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法治建设反映了法治发展规律,已经形成的关于法治的规律性认识包括:政党是法治的基本要素,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政治价值观,由有限政府理念到政府责任观念,社会建设与社会权利,人民民主和人民法治的意识形态,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等等。这些基本观念和思想已经和正在影响着法律制度的进步和法治国家的实践,构成中国法治未来发展的思想主线和文化基础,中国法治也因此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完整把握中国法治的内涵,必须立足于中国法治的宏大体系,视政党为中国法治的基本要素,加深人权与法治的内在关系,确立社会法治对中国法治的意义,以及发展法学教育加快中国法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法治发展的目标冲突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法治发展是与社会结构转型、体制转轨和大国崛起等进程复杂交织在一起的社会总体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为化解制度创新、秩序转型与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等因素之间的目标冲突,中国法治实际走上了一条政府推进型的渐进发展道路。为此,可以把中国法治发展划分为经济主导的法治建设阶段、社会建设主导的法治建设阶段,以及政治主导的法治发展阶段。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导的法治建设"阶段。如果从现在到2020年的中期发展目标能够如期实现,中国预计在2020年有望进入"政治主导的法治建设"阶段。同时也要看到,从现在到2020年之间的不确定因素会导致法治发展的不同前景。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文明法治理论是指导我国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法治观、中华传统生态智慧与法制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为生态文明法治理论提洪了思想根基、本土资源与全球视野,并为生态文明法治理论继承和发展。生态文明法治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产生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实践,应以法治国家建设推动生态文明法治的顶层设计,以法治政府建设完善生态文明法治的体制机制,以法治社会建设保障生态文明法治的社会基础,这也是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文明法治理论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对和平与安全的期盼使得国际法治成为国际社会的理想与目标。为了建立以和平为目标的国际法律秩序,凯尔森提出了国际法治理论,即通过有强制管辖权的国际法院和确立个人违反国际法的责任来构建世界和平。本文将以此为基础,探讨凯尔森的国际法治理论对国际刑事秩序法治化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分析国际刑事法院在实现国际刑事法治化过程中面临的政治制约因素,以期国际刑事法治和国际法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恒 《河北法学》2020,(4):103-115
作为一个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相区别的概念,法治社会命题致力于实现社会生活的秩序化、法治化,并尤其强调社会力量对国家法治建设的推动作用,试图借助多元社会主体的参与来型构法治发展的动力基础。准确认识当下的社会状况,充分挖掘现有的社会力量,是开展法治社会建设的正确路径。在当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纵深发展日益改变着现代社会的交往模式,并塑造出互联网社交这一新型的社会关系形态。互联网社交的出现与发展孕育了以网络为介质的社会力量,使社会逐渐获取了同国家对话并参与国家法治建设的能力。互联网社交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功能可以从四个向度获得理解:互联网社交缔造着网络公共空间的公民品格;互联网社交孕育了网络社会的自治能力;互联网社交构成了民主参与的"非正式"渠道;互联网社交提供了权力制约的社会手段。  相似文献   

16.
王逸飞 《时代法学》2011,9(3):80-85
中国的法治发展不能脱离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客观规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思想基于对社会存在的客观分析,形成科学的意识形态。本文将从法治发展的合法性源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共产党通过意识形态领导法治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塑造了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自主品格几个方面的论述为依据,试图阐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公民幸福是公民基于需要满足而产生的美好感受,它以富足、安全、自由、公平为构成要件。公民幸福既有赖于公民的劳动创造,也有赖于法治保障。法治导源于人类对幸福的追求和向往,它是保障公民幸福的良方。在中国,对幸福的追求使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法治,公民幸福是社会主义法治发展和完善的价值指南。  相似文献   

18.
刘路瑶  刘德福 《行政与法》2010,(12):106-109
法治社会至少是目前为止的一种理想社会状态,随着和谐社会观念的提出,法治社会进程或多或少迟缓了脚步,但其缓慢的进程恰恰是反思法治、改进法治继而为加快发展的时机。正如快速的奔跑难以容下迷思而闲庭信步催生灵感一样。过分对法律的迷信和过分对法律的轻慢均是法律建设不可取的态度;揭示法律的有限性并试图寻找克服其有限性的方法,是法律建设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论以民主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瑛 《行政与法》2010,(7):32-34
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目标,法治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稳定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法治内部的整体性和外部联系,阐明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内在联系及我国建设以民主为基础的法制国家的艰巨性。探讨了推进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刘长兴 《法学论坛》2021,36(2):36-4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法治建设明确了生态化方向,习近平法治思想是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的基本指引,从中总结生态文明法治的基本原则,可以将生态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的要求与法律制度联结起来。生态文明法治的基本原则一方面反映生态文明法治理念,另一方面为生态文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提供明确的指引。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并参考学理上总结的环境法基本原则,进一步明确生态文明法治的环境公平、绿色发展、风险防范和公众参与原则。环境公平建立在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人与人关系协调的保障;绿色发展和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最基本的两项要求,分别从发展的限定和风险的防范两个角度为人的行为提供指引;公众参与是彰显人之主体性的基本方式,可以从形式和实质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