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民的小康梦想历史悠久。邓小平提出了科学的小康社会思想;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人心所向。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张爱茹 《党的文献》2021,(4):59-66,12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就矢志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一步步把中国人民过上小康生活的憧憬变为现实.其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再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经阶段,是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不懈努力和持续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为我们绘就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同时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通过几十年来的建设发展,全党上下已经形成共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因此,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激励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江苏的实践,深刻体现在江苏人民在中共江苏省委的领导下,抓住三个重大机遇,历经三个发展阶段,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总体小康、从总体小康到更高水平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江苏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道路和经验,给我们诸多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实现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亲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令人振奋,必将激励全国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十六大主题载入史册中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有这样一句话:"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第一次出现。意思是说,人民劳苦够了,要求稍微得到安康。到了西汉,在《礼记·礼运》中,"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得到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代名词。邓小平首先用小康重新诠释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绘制了新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小康,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社会理想;小康,广大人民的生活梦想;小康,文明古国的千年追求。中国老百姓几千年难圆的小康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终成现实。二十世纪末,中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业绩。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追求纯粹的经济指标,而是实现"五位一体"的全方位小康。其中,文化小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文化小康能重塑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兴盛。新时代建设文化小康,要大力弘扬和创新传统文化,大力推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民为导向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  相似文献   

8.
正历史的车轮步入2020年,这是个一鼓作气、攻坚克难、决战决胜的奋进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4亿中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是实现中国梦征程上的关键一步。"小康"一词极富中国色彩,它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自古以来小康社会就是人民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景,两千多年来,小康社会的标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调整、提高。"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小康"在《诗经》中是表示安乐的生活状态。《礼记》将小康社会定义为"今  相似文献   

9.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本文从历史维度梳理了从"小康之家"到"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多年,至今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历史征程。从理论维度阐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同""均贫富""民本"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实践维度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重视区域平衡发展、落实好新发展理念、做好三个"全面"、打好三大决胜攻坚战等实践的推进和落实。  相似文献   

10.
尽快实现富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这一代贵州人的政治任务和神圣职责。我们要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必须是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认可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小康。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是衡量小康的根本标准。要让人民群众感到有奔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我们要坚持以县为单位实现全面小康,不以省的总  相似文献   

11.
"民以食为天",千百年来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人的基本生活目标.自从2000多年前的先秦著作<礼记>提出小康概念后,"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的小康社会一直作为中国人民魂牵梦绕的理想生活,不仅激励着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追求,更是芸芸众生望穿秋水的期盼.为了实现这一理想,20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百折不挠的英勇奋斗,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迈出了实现强国富民理想的第一步.然而,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充满了曲折,建国后,尤其是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宁要资本主义的草,不要社会主义的苗"的荒谬年代之后,广大人民群众更是把衣食无忧的小康社会视为自己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2.
正从1979年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诠释中国式现代化,到翻两番、三步走、全面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不断提出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观点、新理念和新思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提出了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小康社会思想。从"摸着石头过河"建小康,到三大战略举措护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发建设小康社会,历经了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到总体小康的跨越,目前正朝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迈进.小康社会建设30年的实践征程,积淀了关于小康社会建设的丰硕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升华.发展为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体现了小康社会理论与实践发展鲜明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实现小康,是中国人的世代梦想。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世纪,回首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和十五大的历程,辉煌的画卷展现于我们的面前,小康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国家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13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跃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丰衣足食的梦想成真,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伟大跨越。日常的生活,翔实的数据,人们感受变化,人们见证变迁。  相似文献   

15.
正一当历史的指针指向又一个5年开局,当我们进入全面小康决胜之役的时空,脱贫攻坚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清晰具体的目标界定,强调"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相似文献   

16.
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指示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我们认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就是全省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中央对贵州的殷切期望,也是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  相似文献   

17.
《世纪桥》2021,(10)
小康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和历史庄严承诺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起点。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毫不动摇坚持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推动建成全面小康是党带领人民取得伟大胜利、兑现历史承诺的宝贵经验。全面、深入总结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经验,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20,(9)
正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近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小康之美,美在生活改善,美在好山好水,也美在文化底蕴的丰厚和文明风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6,(9)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现阶段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我们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致力于建设改革发展稳定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那么,为什么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民族复兴伟大目标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同上个世纪末实现的总体上的小康相比,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皆、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