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辉 《学理论》2009,(18):F0003-F0003
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应用服务,但网络犯罪与网络技术同步发展。所谓网络犯罪,是指发生在网络空间的,以计算机网络为犯罪工具或者攻击对象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网络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在给人们带来多方面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的负面影响。网络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平等性、虚拟性等特点,而未成年人具有逆反心理、模仿心理、义气心理、报复心理、自控力低下,缺乏辨别能力等心理特征。这二者的结合,是造成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高发的原因之一。加强未成年人的自律和道德修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是网络环境下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率也在不断增高,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性不容小觑。而我国目前对网络犯罪立法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完善网络犯罪的立法,降低网络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增加单位犯罪主体;明确规定"电子证据";设立网络警察,收编网络黑客,组建网络犯罪侦查"特种兵",提高和打击网络犯罪的能力,维护良好的网络秩序,还原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已经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了E-mail、MP3、电子商务、数字地球的同时,也带来了病毒,甚至网络犯罪。本文对网络 犯罪的含义、现状、特点和网络犯罪的构成特征进行论述的同时,提出了加强网络管制,严格以法治网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电子技术高速发展,为有效地促进电子技术的有序发展,本文简单地分析了网络犯罪的特点和种类,提出了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多项调查研究表明,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犯罪造成了巨大影响,使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多样化等趋势.这些趋势之形成除了网络环境不够完善之外,更因为未成年人身心发展不成熟、闲散的未成年人为社群所排斥和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新趋势,必须进一步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网络,积极帮助未成年人形成其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7.
涂勇 《理论视野》2005,(5):56-58
从技术、法制、思想道德教育、国际合作等方面,防控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8.
现实生活中人们遭遇的各种不法侵害在虚拟的数字化世界中同样可能发生。近年来我国计算机网络犯罪呈现上升态势 ,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犯罪工具、犯罪场所与犯罪侵害的目标 ,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试就计算机网络犯罪及其特征、计算机网络犯罪的趋势 ,进行一些分析、探讨 ,并就遏制计算机网络犯罪的蔓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刑法中,立法"定性加定量"的定罪模式决定了罪量要素作为一种"犯罪门槛"普遍存在于刑法分则的条文中,诽谤罪的成立也需要达到特定的犯罪门槛。"两高"关于网络诽谤犯罪的司法解释中对网络诽谤罪"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作出了有针对性的细化,增加的"点击、转载次数"标准和"行政前置模式",促使网络诽谤罪的犯罪门槛下降,并使得网络诽谤罪表现出不同于现实诽谤罪的犯罪门槛。而诽谤罪的"网络门槛"下降,对于法益保护前置化、促进刑法的网络扩张以及指导刑事司法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翟悦 《理论与改革》2014,(3):157-159
网络犯罪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而产生的一种新犯罪形式。随着网络在全球迅速普及,网络犯罪呈明显跨国化趋势。网络空间的全球性、虚拟性、无国界性已严重造成跨国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的冲突问题,通过建立一套全新的规则体系,从而协调管辖权重构的国际争议,并加强国际社会的协同合作,才能真正有效地打击与控制跨国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与成熟,未成年人网络犯罪呈现低龄化、智能化、跨域化、隐蔽化、广泛化、规模化等特点,这与有关部门对不良网站和违规网站治理不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未健全,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综治体系及立法体系的缺位和薄弱有关。应当把预防未成年人网络犯罪作为全社会系统构成,坚持从立法依据、司法执行、社会帮教三个层面,坚持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工作原则,多层次、全方位预防未成年人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在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犯罪活动,严重危害社会的稳定,成为当前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一大障碍。只有把握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生成机理,对症下药,才能预防和惩治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13.
黄雅婧 《学理论》2012,(33):101-102
随着网络在国内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现阶段我国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比例大大增加,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网络安全的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减少未成年人网络犯罪和加强我国网络安全建设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合作,网络管理单位自身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4.
顾洪森 《学理论》2009,(19):117-118
当今时代网络技术日新月异,日益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网络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优势的同时,也同样给社会带来网络犯罪这一新问题。本文拟就网络犯罪的特点、成因、预防对策作些探索,希望对有效减少网络犯罪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略论网络环境对犯罪动机的强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犯罪的高发性表明网络环境对于犯罪心理的形成会有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标志是犯罪动机的建立。在网络环境中,人的需要、犯罪条件、个体消极心理因素等直接影响犯罪动机形成的因素都有条件得到强化,从而使犯罪动机产生的几率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犯罪活动的智能化、科技化给侦查工作带来了较大挑战,而大数据侦查对网络犯罪强有力的回击引起了学术与实践领域的共同关注,成为侦查工作信息化发展的下一个目标.目前大数据侦查应用还面临许多问题,有必要分析大数据背景下犯罪趋势对于传统侦查工作的冲击,并通过资源共享、技术的全面运用、人才培养、全面立法等方式突破大数据侦查...  相似文献   

17.
微信红包是微信用户基于与他人的好友关系而做出的赠与性质的财产处分行为之标的。2014年春节微信平台上的"陈光标"事件已超越了恶作剧性质,若此行为实施人年满16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则其行为便构成了网络诈骗犯罪,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由于网络犯罪的特殊性,预防和打击网络诈骗犯罪面临着公众法律意识淡薄、案件侦查难度大、管辖权难以确定等问题。对此,作者从加大网络宣传和执法力度,确定具体原则以协调司法管辖冲突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网络犯罪是指针对信息网络实施的犯罪、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犯罪以及其他上下游关联犯罪。从纵向来看,网络犯罪的刑事立法具有逐步扩张的趋势。目前,网络犯罪逐渐呈现出案件数量持续上升、犯罪过程链条化产业化、犯罪主体多元化低龄化、犯罪手段专业化等特征。网络犯罪的高发蔓延严重危害我国民众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司法实务中对该类案件的惩治和预防面临着诸多困境。在微观层面,网络犯罪司法适用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并解决管辖权争议、证据取证难、罪名认定分歧多、共犯故意认定等棘手问题。在宏观层面,应当从法律规范完善、实践治理模式转变、民众观念引导提升三个层面,构建惩治和预防网络犯罪的多阶共治体系。  相似文献   

19.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地域性诈骗长期持续,诈骗窝点迅速转移,作案手法快速翻新,呈现职业化团伙作案趋势。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主流犯罪,其治理难点主要有资金追缴难、反诈宣传效果不佳、行业监管不力、专业力量不强等。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既需要从治理生态上下功夫,着力铲除电信网络诈骗的黑灰产业链条,也要不断健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防范监管漏洞、依法从严打击犯罪提供制度支持,同时还要在多方联动、群策群力上出实招,推动形成打击治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论恐怖主义犯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恐怖主义犯罪是全人类文明社会的共同敌人。面对恐怖主义的全球危害 ,如何科学而全面地认识恐怖主义犯罪 ,探索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寻求更加有效地防范与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对策 ,是理论界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在界定恐怖主义犯罪的基础上 ,对恐怖主义犯罪的特征进行概括 ,对恐怖主义犯罪原因进行了分析 ,进而提出了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