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梦具有鲜明的和平属性,本质特征是发展。坚持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特征和本质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抉择。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和对外战略思想为指导,明确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是和平发展的战略根本,坚守国家核心利益不能冲击和触犯的和平发展原则,努力推进中国与世界和平发展的有机统一,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崛起。  相似文献   

2.
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是构成毛泽东思想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就独立自主而言,它既是中国革命的成功经验,也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立场。毛泽东关于在对外关系中坚持独立自主的思想和原则是其外交思想的灵魂。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来的对外关系及外交实践充分证明:独立自主无论是作为外交思想的指导原则,还是作为制定对外政策的理论基础,无疑已成为社会主义中国和平外交的脊骨。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经得起国际风浪的考验,在国际舞台上光彩夺目,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外交是以和平方式实施国家对外政策的工具,其和平本质决定了外交手段与军事手段的根本不同。外交不是权力政治,也不是对外政策,而是按照一定规范和平处理国家间关系、落实对外政策的过程。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键、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和平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对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不同的历史经验昭示:和平的外交战略而不是军事和战争战略,才是国家崛起的明智选择。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崛起的中国需要坚持和平的外交战略。坚持和平的外交战略,不是期待国家为外交准备任何成功的利器或其他实力资源,在国家强大之后展示武力,而是要充分利用好作为国家资源的外交工具。为此,不仅要关注和讨论外交,而且要把握外交的本质,从外交的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按照外交规律办事,注重制度创新,让外交资源尽其所能,让外交人员人尽其才。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关于和平发展道路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其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对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和维护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重要战略抉择,开辟了和平发展道路思想的新境界,为世界指明了人类和谐发展的正确方向,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这是在党的重要文件中首次提出了关于两岸“达成和平协议”的倡议。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和平基调,把“和平发展”摆在对台工作的首位,“为两岸的‘过渡阶段’提出了指导性方针”,将会对缓解两岸紧张对峙关系提供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对台方针,不仅延续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也在深刻总结过去对台工作实践的基础上,首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提出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并达成和平协议、十三亿大陆同胞和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等新主张,这是指导我们今后对台工作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关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思想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得到了全面而深刻的阐释。和平发展道路既与老一代领导集体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脉相承。同时又是新形势下对我国外交战略的创新发展。和平发展道路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和核心。更加着眼于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更加强调中国发展和其他国家的互利共赢,更加突出中国和平发展与构建和谐世界的辩证统一。和平发展逆路的思想.既是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创新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国崛起的方式,必然是和平的,对内以建立和平、民主、文明的中国为发展目标,对外以合法的方式获取资源和发展动力,建设性地参与国际事务。中国将以实现世界和平与繁荣的方式,求得自身的安全与发展,向国际社会兑现和平崛起的承诺。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所阐述的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在理论上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紧密结合和高度统一;在实践上体现了国内事业和对外工作的紧密结合和高度统一。前者是从时间角度的解读,后者是从空间角度的解读。而这两种解读,又都是与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和高度统一的。  相似文献   

10.
和平发展两岸关系,是十七大报告对台工作精神的重要内容。要准确把握"和平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背景和核心,始终不渝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真心诚意地团结广大台湾同胞,不断推动两岸的交流交往,处理好"反独"与"促统"的关系,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它既不同于苏联时期搞对外争霸的社会主义,也不同于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对外以意识形态划线的社会主义,当然更不同于西方大国所奉行的弱肉强食的资本主义。中国实行的和平社会主义是目标、政策和实践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是反霸权的社会主义,具有真实性和持久性。  相似文献   

12.
在世纪交替的历史时刻,国际社会仍然面临着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和平就不可能有发展;发展是和平的保障,良好的发展态势可以有效地促进和平的建立与延续。国际社会的芸芸成员基于各自对外政策和立场的不同,在某些问题上产生了事实的或法律的分歧以及政治和经济利益上的冲突,  相似文献   

13.
赵纪梅 《工会论坛》2003,9(2):78-79
冷战结束后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国际形势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多样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愈益明显。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的显著特点是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这主要表现为 ,积极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全方位发展对外关系 ,努力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进一步改善我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和平共处外交思想形成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展对外交往活动、追求世界和平的过程中,是指导新中国开展一系列对外活动,建立睦邻邦交正常化的指导思想。研究与学习周恩来的和平共处外交思想,对我们今天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是当前学术界应当特别关注的重大理论课题。深化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研究的基本现状和前沿动态,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把握时代特点走和平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握时代特点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形势的出发点。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指出,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上面临的两大问题,根据这一论断,我党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国政府多次向世界宣告,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因为这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而且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中国现在需要和平,将来发展起来更需要和平,因为我们深知,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也是人类的共同利益所在。和平发展是中国人唯一正确的选择“。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是小平同志为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遗产。历史说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背离这个方针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7.
和平崛起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当今中国发展与强大的战略选择。当今国际环境为中国和平崛起提供了各种机遇和条件。中国应制订正确的对外战略,以使中国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承担更加重要的角色,为中国和平崛起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8.
和平思想是贯穿邓小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线索。在对国际形势作出客观分析后,邓小平指出和平发展是时代主题,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同时,在对外政策上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处理与他国关系时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所有的和平的外交战略.最终都指向国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国在21世纪更加稳定和持久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史实为依据,对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对外战略进行了客观分析与研究,指出: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65年3月莫斯科会议召开,执行对苏“一边倒”对外战略;从莫斯科会议召开至60年代末70年代初,推行“世界革命”(即“四面出击”)战略;从60年代末70年代初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执行“一条线、一大片”对外战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执行全方位开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本文认为,中国对外战略贯彻始终的是,坚持维护国家利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世界和平和人类全面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以改革开放为鲜明特征而进入经济大发展和社会大变革的新时期。与此相适应,中国的对外政策也进行了重大调整。进入90年代前后,世界处于新旧格局的大变动时期,邓小平关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也得到进一步充实、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