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一些00后不走人们普遍认同的学业与职业发展路线而被热议,多元观念交织并存、人们的社会刻板印象受冲击、传统青少年观受挑战是主要社会文化归因。应当站在00后成长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从青少年本体角度培养他们的自主选择能力,支持其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警惕不良短信对青少年身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和手机短信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乐趣的同时,其消极性却在不断地显现,尤其是手机不良短信的泛滥,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电视媒体是导致青少年焦虑情绪的相关因素。首先,过多地观看电视节目会刺激影响青少年的大脑,影响青少年大脑的发育和健康。其次,电视媒体所传播的暴力信息可能会引发青少年的恐惧和非安全心理,增加他们的焦虑情绪。第三,受电视商业广告影响的消费行为可能是不适当的,由此而产生的被欺骗感和被利用感将导致青少年的焦虑情绪。为了降低电视媒体对青少年情绪的影响,必须采取本文提出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4.
人的社会行为是通过模仿习得的,处于社会化关键时期的青少年尤其如此。青少年的社会模仿行为受年龄、社会地位、相似性等因素影响并遵循着三个法则。虽然社会模仿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模仿所产生的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只有自觉地模仿他人的正性社会行为,消除负性社会行为对自己的影响,才能有效地利用模仿这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帮助青少年走出所面临的社会困境,成功地面对生活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困境的社会工作介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成长话题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但是,针对单亲家庭青少年、尤其是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困境开展的研究稍显不够,从社会工作专业层面对这一主题进行的研究更是几近空白。本研究着重从社会工作视角分析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困境,建构社会工作介入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困境解决的模型,并探讨社会工作解决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困境的路径,以期通过这种努力,引导单亲家庭青少年理性应对困境,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论电视媒体与青少年焦虑情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媒体是导致青少年焦虑情绪的相关因素.首先,过多地观看电视节目会刺激影响青少年的大脑,影响青少年大脑的发育和健康.其次,电视媒体所传播的暴力信息可能会引发青少年的恐惧和非安全心理,增加他们的焦虑情绪.第三,受电视商业广告影响的消费行为可能是不适当的,由此而产生的被欺骗感和被利用感将导致青少年的焦虑情绪.为了降低电视媒体对青少年情绪的影响,必须采取本文提出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7.
不可否认 ,网络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但同时对青少年的成长也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其交互性、匿名性、个性化、无地域的限制和无中央控制及多媒体化等特点 ,就好比一把“双刃剑” ,在目前还缺乏明确的或不完善的网络法律规范的情况下 ,容易导致青少年负面使用网络。结果使成长中的、控制力还不强的青少年误入迷途 ,引发一系列对其成长不利的问题。认识这些问题有利于有关方面及时采取措施 ,加以正确引导 ,使青少年在网络的新时代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多反思自己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人们广泛关注,这是一件好事。但我们不能把挑剔的眼光只放在青少年身上。有专家说我国目前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且每年有数万青少年的死亡与心理疾病有关。我认为,在青少年身上反映的"心理问题"仅是表象,根子还在后天成长环境。因此,担负青少年培养任务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就不能一味地揪着孩子讨论"心理问题"。如果真有这么多青少年出问题,受指责的首  相似文献   

9.
黑客伦理对网络青少年德性构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青少年的德性构筑受各种因素尤其是网络上充斥的黑客伦理的冲击和影响。本文在分析黑客伦理的基础上,就如何构筑网络青少年德性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1989年制定并实施的《广东省青少年保护条例》,是我省青少年保护工作的一件大事,它为全面地、系统地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依据,使青少年保护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轨道。《条例》实施两年来,发挥了很大作用。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重任,仍然是如何使之得到更全面、更有效的实施。为此,做好《条例》的配套立法工作,使之更加规范化、具体化、系统化,应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下面谈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澳门青少年犯罪最新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 6月,澳门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绑架撕票案——四名中学生绑架了一名同学,在勒索赎金未逞后,竟残忍地将该同学杀害,反映了澳门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严峻。   早在 1995年的一项关于澳门社会问题的调查中,青少年问题就被澳门居民列为最严重的社会问题。到 1997年一次相同性质的调查显示,青少年问题被澳门居民列为第二严重的社会问题,其被关注程度从 1995年的 74.9%上升到 1997年的 96.9%。青少年犯罪则又是青少年问题中最受关注的方面。据澳门治安警察厅统计,近年来澳门青少年犯罪率不仅持续上升,还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一位伟人曾满怀激情地把青少年比作“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青少年在人们的心目中总是纯洁与希望的象征,尤其是在校的中学生,花季年华,前程锦绣,无论如何我们无法把那些污秽的称谓跟他们联系在一起。然而,本文叙述的这两起校园轮奸案的主角恰恰是这样一些花季少年。 案发的起因其实很简单。山东  相似文献   

13.
郭翔 《青年探索》2002,(5):50-54
在中国大陆.青少年的偏差行为几乎是普遍存在的、经常发生的、难以避免的社会现象。青少年中出现的偏差行为,犹如孩子学走路必然要摔跤一样,经过多次的跌倒、爬起,就学会走路了。青少年在其成长中,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偏差行为。而行为偏差难免导致某种危害或危险后果,使人们接受教训。青少年通过认识和纠正偏差行为,就可以逐渐成为认可和  相似文献   

14.
耿锐 《青年论坛》2003,(5):24-25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 ,其犯罪性质恶劣 ,后果严重 ,给社会、家庭、个人造成极大危害 ,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本文通过对我市近三年间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调查 ,从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等方面作一探析 ,从中发现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 ,并就如何更好地预防、治理青少年犯罪提出对策 ,以期对违法青少年的转化及遏制青少年犯罪起到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处于身体发育并逐渐走向身心成熟的关键时期,受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常常出现身体印象偏差,导致苦恼、焦虑和人生满意度下降,给他们的成长适应造成困难。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建立自我发展的安全基地是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身体印象,使其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欺凌行为是一种蓄意及持续性侵犯他人的行为。严重欺凌行为己被证明会引致受害者出现心理问题。近期一项于穗港澳三地进行的比较研究剖析了三地欺凌之现象,亦讨论了如何预防欺凌行为,尤其是讨论如何运用"社群福祉观"手法辅导青少年远离欺凌。该研究的结论是预防和介入青少年欺凌的计划必须尽早实施,而且必须要让学生、父母和教师们建立社群福祉观,掌握有效的非暴力解决问题之方法,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7.
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青少年事务因为其主体成长发展的高度动态而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人类历来视青少年为社会发展的推动者,赋予青少年极大的希望。然而颇多地强调对青少年的严格要求向轻视了向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服务,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之后,青少年事务开始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新世纪的建设者。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关系到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尤其是在新旧体制转变过程中,如果不认真地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将要贻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实事求是地予以分析,以利于更有效地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犯罪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因素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各种生理心理因素的异常对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或多或少会有一定影响。使这种影响能够大到足以与青少年的犯罪行为联系起来的,一是智能低下,一是人格障碍。当前受处理的犯罪青少年中低能青少年的比率较高。青少年中各种心理障碍越来越多的倾向,值得注意,应及时发现、纠正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乾嘉及其以后,人们多以实事求是之学来界定清学、尤其是乾嘉汉学,借以凸显其治学的客观精神或科学精神。对于这一界定,并非完全没有质疑。但这些质疑并不是说不应该实事求是,而是说实事求是没有被恰当地理解,或没有得到切实地贯彻。这就意味着,实事求是始终是在方法论、认识论的层面上被定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