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谈到自己的成长,梁燕君很自然地谈起了父亲梁永禄———那是1996年4月的一天,台湾台南市老梁家传出了一件轰动性的事情:阔别了半个多世纪的亲人回台湾探亲来了!来的是梁永禄的三个女公子和业已步入中年的外孙一行。聚谈中,亲人们自然谈起了已经作古的老人梁永禄。一位台湾的亲人说,梁永禄老先生在去大陆时,曾留下两只箱子,嘱咐亲友帮他保存好。当时局势紧张,亲友没敢打开。等梁老去世了,整理遗物的人们将箱子打开,发现除了衣服、医疗器械等,还有一包资料,想着日后有用,就保存下来。梁燕君回忆说,当下,他们打开牛皮纸口袋,展现在他们面前的…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高县文江镇石龙村新兴组59岁的村民段家明经历了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旅程:辗转香港, 飞赴台湾,继承素未谋面的去台亲人段家林多达36万台币的抚慰金, 了却段家林回报亲人的遗愿。当段家明在台湾南投县从台湾张白初律师手中接过抚慰金时,老人的眼泪涌了出来。斯人已去,睹物恩情,老人喃喃地说着:"哥哥, 我来了,你的兄弟来了……" 至此,这笔从2003年8月就开始期盼亲人的遗产金结束了千日漂泊, 终于叶落归根,找到了归宿。  相似文献   

3.
远方的思念     
正割不断的乡愁半个世纪前,我的叔叔婶婶一起随国民党军队去了台湾。叔叔是名中校,退伍后当了一名日语老师。多年来,叔叔在台湾无时无刻不在怀念故乡和亲人。家中长辈我父亲行六、台湾叔叔行七、北京叔叔行八。据叔叔多年老部下陈祖尧先生讲述,叔叔在台湾一直管他叫八弟。看不到自己的亲弟弟,只得认了个干弟弟,可见他多么思念北京的亲人!叔叔在书写家书时,还清楚记得曾经在  相似文献   

4.
吴荣炎,这个极为普通的名字,在湖北省武穴市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他那心系故里,甘洒真情的动人事迹,在大别山区鄂东一带有口皆碑,广为传颂。悠悠思乡情已近髦变之年的吴荣炎先生,生长在长江岸进的武穴市花桥镇吴文贵材。18岁那年,他抱着抗日救国的满腔热情,参加了国民党青年军,1949年政局突变,吴先生身不由己地去了台湾。背井离乡40多年来,吴先生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生他养他的故土、眷恋着远隔千里的亲人。每当收到家乡亲人的来信,他总是情不自禁,看了就哭,哭了又看,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解除心中的思念之苦。1979年,吴先生一退…  相似文献   

5.
1985年9月1日下午4时,一架757客机从香港的上空盘旋一圈后降落在启德机场。站在机场旁边接站的万兴亚望着走出机舱的那些老者们,不知哪一位是自己的父亲。好在有台湾方面的联系人李先生,他拉着万兴亚的手走到一位年近7旬的老者面前介绍道:这就是您的父亲万林山……40岁的万兴亚从出生以来叫出了第一声“爸爸”,随即父子抱头痛哭……解放前夕,万兴亚的父亲随国民党军队去了台湾,一个完整的家庭就这样分离了。1960年,经人介绍,万兴亚到鄂旗人民委员会当了勤杂工。这份工作对他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他早起晚睡,把各项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相似文献   

6.
面对妻子一次次地“强迫”,本来忠厚老实的他决心将妻子杀死,然后自己也跟随妻子一起死去……所以这天晚上,当妻子晓梅又提出与他离婚,说着话将结婚证甩到小军面前时,小军觉得自己自从到董家以后,就踏踏实实的干活,晓梅因一点小事就要离婚,实在太不应该了,太对不起自己了,离婚以后自己无脸回老家,以后的生活又无着落。小军心里正想着这些,晓梅的冷言冷语又上来了,小军再也无法忍受,于是他残忍地将妻子勒死,随后,警方很快在其准备自杀时将其抓获。等待他的只有法律的制裁……令人可悲的是当笔者最后一次见到他时,他竟没有一丝对妻子的愧意,在…  相似文献   

7.
怎样继承在台亲人的遗产编辑同志:我父亲于1948年底随国民党军队去到台湾,1979年退伍后,一直在台北经商,购置了一些房产,积攒了一些钱财。1997年4月11日,我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不幸丧生。临死前他留下遗嘱,除了他在台湾的子女外,也要我继承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今年59岁的石占山,是包头市九原区兴胜镇大庙村的一名普通党员,有三女一子,家庭生活靠种地维持,日子十分清苦。但正是这位普通的农村共产党员,12年来,无私地抚养、救助着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小许晴,一家人日子虽然清苦,但其乐融融……家庭遭磨难幼女被收养1993年的秋天,小许晴来到了人世,他的父亲患有小脑萎缩,母亲有精神病。这样一个家庭,她的诞生并没有为父母和亲人们带来多少欢乐,幼儿时期的小许晴就因为母亲不能很好的关照,周围又无其他亲人可照料,时常求助邻居石占山一家帮忙看护,日子在磕磕碰碰中小许晴长到了10个月。一天,她的母亲因精…  相似文献   

9.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节日前后,人们上坟扫墓,祭奠先祖和亲人的亡灵,寄托自己的哀思。然而,南京市民朱骏却为去不去给父母扫墓而左右为难。不去吧。别人会指责他不孝;去吧,又显得名不正言不顺;因为父母的墓碑落款处只有姐姐的名字而没有他的名字。而当他起诉讨要祭奠权的时候,法院最终没有支持他。  相似文献   

10.
母亲放心了     
仲夏的一天,我从祖国的北京,来到香港.我和居住在台湾的母亲相约在那里见面. 我本来也生在台湾.当我六岁的时候,父亲为了谋求职业,和母亲一起带着我来到大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到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参加了工作,第二年,父母又迁回台湾.我已是五十五岁的人,可是我和母亲分离却已有三十七年了. 一九八○年初,我头一次得到了在台湾的亲人的消息:父亲已经过世,母亲仍健在,五个妹妹均已成家;还有一个弟弟是母亲到台湾后生的.七十多岁的老母知道我还活在世上,自然也是喜出望外. 但母亲总担心我在大陆穷困,难以度日.老人家通过亲戚带来的头一个口信便是:“实在不好过的话,就想办法出来吧!”母亲  相似文献   

11.
阿柳的故事     
“我的名字叫阿柳,我在冈比亚出生, 我虽然从小就被遗弃,对双亲一无所知,但我很想念我的父亲和母亲。我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寻找我的爸爸,找到爸爸后,就能找到妈妈,我相信只有他能告诉我,我的妈妈是谁。” 有着一副黑色面孔和东方人面部特征的阿柳,体内流着中国人的血液,他甚至有“阿柳”这样一个很有台湾乡土味的名字,但是,他却始终与台湾这块土地无缘。 据台湾记者推算,阿柳今年应该是29岁,但实际上,连阿柳自己也不知道他是何时出生的;他本该有台湾的“中华民国国籍”,但现在拿的是冈比亚护照;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  相似文献   

12.
游子心声     
1988年4月,父亲以探亲名义回到山东老家,圆了做了40年的梦。遗憾的是,他朝思暮想的父母皆已过世。父亲出身胶东莱阳贫农家庭,1947年,国共在胶东不时冲突,父亲被国民党抓壮丁当了兵。父亲离家当天,奶奶送至村口,不舍地问他何时返家?父亲说待石榴成熟时就会回来。没想到那次分手竟成了永别。后来国共内战日炽,父亲在战火中结识了同乡的母亲——一个地主之女,两人成亲后于1949年辗转去了台湾。到了台湾,父亲即脱下军服,受了一年的警察训练,从此担任起人民的“保姆”。由于生活不再颠沛,母亲于1950年生下姊姊,后一年生下了我,随后9年又生下了3个…  相似文献   

13.
借你一盏灯     
琼斯是美国最著名的影视制片人之一,然而他出道的时侯却非常惨痛,他制作的第一部电影,因在审核时没有通过,使他走到了悬崖边上,背上了七百万元的巨额债务。琼斯毫无办法,只想找一根绳子一了百了。这时从乡下到城里打工的好友普拉尼来找他。琼斯不好意思地对着普拉尼说:“对不起,我曾经答应过你,要为你在城里找一份工作。但是现在,连我自己都活不下去了……”普拉尼听了琼斯的经历后,便把琼斯拉进路边的小酒馆,谈天说地,告诉琼斯这可用不着死,他们可以回乡下,去为农场主打工,也可以去抓奖券,说不过什么时候,就能捡到一块大金砖……普拉尼的开…  相似文献   

14.
吴志道的儿女个个成材台湾「国大代表」、「国大」主席团主席吴志道先生离别故乡浙江已经三十多年。当年他离开大陆时四个儿女中最大的才十八岁,最小的只有十一岁。他去台湾的第二年,孩子们也因母亲的早逝而成为孤儿。现在,这四个兄弟姐妹个个成材。吴绛云是吴先生的长女,吴先生去台湾  相似文献   

15.
每次节假日回家,父亲都少不了要炒一碟霉干菜给我下酒。酒是他自己亲手酿造的红曲酒,远远地就能闻到浓烈的香味。曾有几回,酒未入口,我的心却已醉了。父亲用这种方式教育我不要忘记亲人,更不要忘记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  相似文献   

16.
我曾于1993年、2001年两度赴台探望父母兄弟。我是3岁时,父母托军中友人将我从台湾送回大陆老家,蒙自家祖父母抚养,一别40多年,真是海峡咫尺天涯。现在终于圆了团圆梦,感慨万千。民心相通认同中华到台湾没有陌生的感觉。虽然流行闽南方言,但电视广播都讲国语(普通话),逛商场超市,上菜场,当地人一见大陆同胞也都讲国语。去台退伍军人和家属大都住在当年宋美龄牵头集资建盖的眷村里,一家一套,单门独院,大家互相关照,有许多同乡会,还有黄埔同学联谊会。我父亲就存有一册各期同学名录和去向任职。父亲普嘉斌,黄埔十五期,一生光明磊落,崇拜中山先…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6,(1)
正硝烟弥漫的动荡岁月,远行的少男少女并不知这一去就如同风筝断了线,从此只能隔着台湾海峡遥望故乡。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第一代台胞生活在祖国大陆的大江南北,再回首,匆匆少年已白发苍苍或已长眠地下,幸运者则来得及回去看看生养自己的父母,不幸者却再无法寻找远在台湾的亲人……如今,两岸人员往来更加便捷,但还有很多台胞没有回到过祖辈出生的那片土地,对台湾的浓浓乡愁是梦境中的思绪。为了圆上台胞返乡的梦和架起渝  相似文献   

18.
(一)一谈到自己的成长,曾鲁台必然谈到自己的父亲。他父亲是1946年与田富达等一些台胞一起来到祖国大陆的。但他们不是来这里经商或旅游,而是被国民党抓兵给抓来的。他们所在的部队一登上祖国大陆,就见到战地上这样的标语:“生在南方,死在北方,为老蒋死——冤枉。”这几句话让他们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后来他们所在的部队被解放军包围并被收编。此后,这些台湾人都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作出了贡献。他父亲从小就喜爱运动。在台湾时,尤其喜欢棒球运动。在部队,又当上了教练。所以,一转业就到江西体委出任领队的职务。父亲始终注…  相似文献   

19.
罪犯也是人     
我会在到看守所提审嫌疑人时带上一包烟送给他,见面时我会寒暄一阵询问他的近况,我会把自己的手机借给他们,让他们和家人聊上一阵,我会尽力而为地去帮助他们的家人解决因亲人坐牢而带来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周文辉 《台声》2001,(6):44-45
“亲不亲,故乡人。我几十年在台湾,做梦都是故乡的一树一木、一丘一壑的熟悉环境。我到美国看望女儿,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我就自豪地回答:我是中国人。” 4月 19日,回故乡莆田省亲的台湾文化大学教授吴东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吴教授老家在莆田县西天尾镇东星村, 1946年在家乡项青中学初中毕业,即随表兄到台湾谋生。当记者问他初中文化怎么当上教授的?吴教授感叹地说:“离开父母,才知父母的恩情。我 17岁到台湾,假如自己稍不努力,就一事无成。我先在财政部门当雇员,抄抄写写,什么都干,看到别人文化比我高,我就发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