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历史逻辑解读中国式现代化是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视角。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国式现代化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以及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结晶,更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式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与现代化本质关联的深刻认识。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定位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坐标,明确中国式现代化是区别于、高于西方现代化的文明类型;在历史与未来的贯通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前路;在道路与精神的契合中明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布局,体悟中国式现代化之正确道路与充沛动力;在个人与国家的融合中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目标,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之于人民、国家与民族的重大价值;在中国与世界的连接中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中,探索形成包括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内的有效政治制度,以新型政党政治成功驱动现代化。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嵌入中国式现代化整体架构,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体现出多维价值功能。“多维互嵌”成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之于中国式现代化价值功能的集中描述。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权力结构、同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相匹配的制度结构、同中国人民大团结深度联结的关系结构、同中华文化基因深度衔接的历史结构等复合框架,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结构要素,也成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价值功能的生成基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提供中国式现代化所需的政治秩序和治理效率,进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对中国式现代化突出功能作用集中体现为: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价值功能,实现优质高效发展的社会价值功能,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文化价值功能,实现团结和谐稳定的安全价值功能,探索人类社会更好政治制度的道路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的新探索。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必然有不得不面临的许多尖锐挑战,诸如发展不平衡的先天性与后天性的矛盾、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的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生产效率与分配公平之间的矛盾等。面对这些挑战,应当守住建国立业之根本,牢牢把握方向、体制和价值层面的引领原则,直视根源上的问题,通过实现高质量发展、完善资源分配机制和发展“人的现代化”,以真正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应协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内在联系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理论根基的同源性、行动主体的同一性、根本目标的一致性、过程的联动性。在实践层面,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时代要求、共同富裕的目标愿景、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坚实实践基础。概而言之,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持续强化现代化与共同体的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6.
一、现代化进程与中国政党制度的萌动中国政党制度模式探索的道路,也正是中国百年探索现代化所走过的极为复杂和曲折之路。所谓现代化,一般是指人类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按照现代化的模式和路径,人们又将其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的现代化,原动力来自内部,外源的现代化,多在外力的撞击下激发或引进的,与此相对应的,政党的产生也分为原发型和诱发型,中国现代化的启动来自外部的挑战,中国政党的产生也来自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而产生。中国的封建社会自秦始皇到宣统,共计2132年,漫长的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需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应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出发,从几个重点方向着力,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度经历了探索和酝酿、确立和建设、恢复和发展、开拓和创新四个历史阶段,可见,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度的历程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进路存在同频共进的关系,都经历了不断探索和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处理政党关系和建设新型政党制度的认识持续深化,推动着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必然的历史逻辑,一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开放性;二是满足人民群众期望,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三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包容性。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度具有显著实践价值,既稳定了中国的社会政治大局,也创新了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还促进了经济社会的高效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百余年,可以按照为完成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任务这一梯度式演进特点,划分成四个时期,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政治前提和社会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开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化化新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进入新局面。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启示是,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坚持人民至上,尊重农民利益;坚持立足国情农情进行改革创新;树立大历史观,保持历史耐心去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把握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需要回顾我国实践探索历程,立足发展实际,结合新征程国内外环境变化和实践要求。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遵循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同时又体现我国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国情。这是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农业现代化、是建立在以小农户家庭经营为主要基础的农业现代化、是支撑起人口规模巨大的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现代化。新时期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需要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健全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和装备支撑,增强食物安全保障能力和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也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必然结果和最终选择。实践证明,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创造性和巨大的优越性。因此,加快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关键是必须坚持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主要体现在发展过程、领导力量、建设主体、价值诉求、对内对外关系等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彰显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内在统一,整体性与阶段性的互相融通,客体尺度与主体尺度的统一,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以及独立自主与胸怀天下的内外联动。正确把握和认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的辩证逻辑,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性及其世界价值底蕴,进而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话语体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提供话语保障、统一思想行动和凝聚价值共识的重大意义。但是在社会实践中,红色文化话语体系却处于与其内容表达失调、与其叙事实践失衡、与其育人效果离散的困境。科学把握其现实困境,构建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红色文化话语体系,要坚持以我为主,确立红色文化话语体系建构的根本遵循;坚持有所侧重,明确红色文化话语体系的内容结构;坚持人民立场,掌握红色文化话语体系的逻辑链条;坚持开拓创新,丰富红色文化话语体系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一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现代化题中的应有之义。什么是现代化?这是一个看似明了,但往往被一些人作简单化、片面化理解的概念。比如把现代化理解为就是工业化,就是经济的发展繁荣和技术进步;或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技术上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历史进程。将现代化作这样的理解不失其合理之处,因为,这种认识强调了工业化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使现代化的实现作为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有了可衡量的划分标准。 但是,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历史表明,如果把现代化单纯地理解为就是工业化、而无相应的精神文明建设或相应的政…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然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主要表现在政治上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经济上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文化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建设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外交上坚持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新时代我们应坚定信心、紧跟核心、不减雄心、不负民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协调、齐头并进。“精神富有”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指向,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可汲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伟力。从过往、当代和未来三个层面,探讨以精神文明建设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维护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虽然起过重要作用,但其相对中国现代化进程而言,则主要是起阻滞作用,它与现代化进程的要求无法适应,必然要被超越,被新的符合现代化发展趋势要求的政治文化范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18.
坚持统一战线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成功经验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统一战线的性质、范围对象、主要任务、工作方式出现变化,但是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主题、法宝作用、工农联盟基础是不变的,也是不能变的。“不变”是“变”的基础和依据,“变”是“不变”的升华发展,“变”与“不变”辩证统一于新发展阶段的统一战线中。深入考察这段时期统一战线“变”与“不变”的内在机理,把握好“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对于准确认识统一战线理论的守正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被动学习西方现代化失败,说明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与维护政治稳定才能开启现代化探索之路。新中国成立后主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说明只有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才能找到正确的现代化道路、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推动现代化健康发展、只有坚持共性与个性统一原则才具备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资质。探究成败原因,不仅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继续推进具有启示意义,而且对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适度化治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理念。适度化治理是指多元主客体在治理过程中合力寻获适度区域,因需制宜地在适度区域中取动态平衡点,借助非均衡手段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各种治理问题,防范或消除失衡状态,尤其是防范或消除由失衡状态催生的“低水平锁定”状态,稳步提升治理水平。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实现适度化治理的必要性是不同地区、领域和群体之间差异程度过大或过小,都会给现代化进程带来危害。实现适度化治理面临双重挑战,挑战之一是如何准确确定变更政策的时间点,并实现变更、差异状态的阈值;挑战之二是实现现代化体系与环境的相契合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