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拓展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力度、重视创新融合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政课教师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2.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考察干部中要把握“德”的重点,拓宽“德”的考察,注重“德”的养成,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坚持指标科学量化,考核全面综合,结果刚性运用,才能使一批批德行好、本领强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  相似文献   

3.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文化是典型的农耕文化,具有“大一统”的政治凝聚力和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传承了“民为邦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智慧。黄河文化凝结了自强不息、勇于拼搏、勤劳务实、开拓进取、团结统一、无私奉献等中华民族精神;黄河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情感认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弘扬和传承黄河文化,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构建以“黄河”为中华文化认同的符号共同体、情感共同体、精神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新征程的首要任务是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优秀企业家作用。新时代优秀企业家精神所包含的“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核心内容,都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找到思想依据和力量源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文化基因,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营养和理论智慧,对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遇相融体现了文化的极大包容性,二者在哲学思维、社会理想和理论气质上高度契合,又体现了文化的世界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为思想建党提供了双重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老祖宗",是思想建党的核心和旗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魂",是思想建党的重要根基。思想建党应积极在二者的融合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九大确定了新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重视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注重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探寻全面从严治党的基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文化自信",认同本土文化,吸收政治传统精华,既巩固和夯实党执政的文化基础,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广度与深度。主要从新时代党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五个方面梳理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  相似文献   

7.
一、继续做好新时期离退休干部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胡锦涛同志在贵州工作时曾经语重心长地指出 :“老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坚定立场和信念、丰富的智慧和经验、崇高的精神和风范、优良的传统和作风 ,永远值得我们珍视 ,继续发扬光大。在新的历史时期 ,老同志在发展经济、推进改革开放、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中 ,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继续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十六大精神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 ,从政治上关心老同志 ,落实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待遇。这是继…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型过程,是中华法律文明的成长与跃进过程。传统法文化对现代法制建设的影响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传统法制文化与现代法制存在冲突在一定意义上,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是与现代文明相背离的,它对法律现代化进程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法律受到政治的制约。在中国古代,政治和法律的关系在形式上是为礼和刑的关系,“德主刑辅”、“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礼被认为是核心和基础,法是手段,是辅助性的,法律只是治民的工具。近代中国的法制改革,事实上走上了一条实证主义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诸多场合谈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问题,亦多次引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诗、辞、歌、赋内容,"典"亮新时代,充分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智慧与魅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观。中华传统文化,要"坚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即遵循"继往开来"的原则,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历史维度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文化自信的内在依据、是开拓未来的坚实根基。以实践维度而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也是对引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激励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奋进与斗志;在浩浩荡荡的世界发展潮流之中,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凸显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构建了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体现了大国使命与风范。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体现在“和合”文化、“修身”文化和“善缘”文化三个方面。其中,“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最有代表性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既讲求同舟共济、和谐统一,又体现了“和而不同”的文化传统,从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团结合作的政党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天人合一”宇宙观、“协和万邦”天下观、“和而不同”社会观、“人心和善”道德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宝贵的文化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帮助大学生塑造尊重自然的生态人格,增强大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提升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确立大学生修身立德的价值取向,具有独特价值和优势。只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实践教学为演练场,以学校文化为载体,改进传播手段,创新话语方式,才能以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12.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离不开良好党内政治文化的教化与熏陶。党内政治文化是铭烙在党员、干部骨血中的精神标识,体现了党员、干部不懈的精神追求。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建立起精准的理论认知,发掘深厚的文化价值,传承革命的红色基因,汲取辩证的历史智慧以及付诸时代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浙江省T市9县新乡贤推动共同富裕的创新实践为考察对象,探讨新乡贤助力共富的发生机制、应用机理和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新乡贤在“先富带动后富”“使命和责任感”“魅力权威”“能力禀赋”等多方面助力共富。主要有五方面经验:一是要素融合与多元素关系重塑;二是秩序回归和治理有效实现;三是思维转换和人才资源盘活;四是资本赋能和社会效益提升;五是平台重构和文化润富再建。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层面注重培养共产党人的政治气节和政治风骨;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层面强调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在“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层面坚持“于法周延,于事有效”原则,创新巡视制度;在“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层面强调要德才兼备、“立公道”;在“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层面注重强基固本;在“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层面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培育良好家风;在“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中加强中华传统廉政文化教育,坚持克己为公、廉洁自守,体现了新时代党建工作高度的文化自信、强烈的问题导向和理论阐释大众化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三个务必”是党的二十大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对全党同志提出的号召和要求。“三个务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经验,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时代要求。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本领方法,三者内涵丰富、辩证统一。实践“三个务必”,我们应当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推进新的赶考之路为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涵养、思想理念、中国智慧都是文化自信的理论依据,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更是夯实了文化自信的根基。  相似文献   

17.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就孕育产生了和谐思想,和谐思想体现在为政治国上主要表现为明德慎罚和刑罚尚中。为政以德和明慎用刑体现了德政与刑政的动态平衡下的和谐理念。刑罚尚中则主要表现法制和谐的基本内涵。明德慎罚和刑罚尚中的政治法律和谐思想导源于天人合一的原始思维,是天人合一和谐思想在政治生活和法律制度中的体现,并对后世中华法系的形成和发展定下了基调,对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和法治社会也多有助益。  相似文献   

18.
干部考察是选准用好干部的关键环节。一些地方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之所以屡屡出现问题,不少与考察失真失实有直接关系。究其原因,主要是考察方法不科学、不适应造成的。组织部门必须在积极倡导观念更新的同时,主动适应当今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和干部活动方式日趋多样化的新形势,以创新的思维探索和改进干部考察的方式方法,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干部识别机制,实现干部考察工作的与时俱进。1.提高公开程度,变封闭式考察为开放式考察。传统的干部考察讲求工作的保密性,考察往往在一种比较封闭的状态下进行,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这种…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文化传统里,“天人合一”不仅是一种宇宙自然学说,也是一种社会政治学说。董仲舒的“人副天数”的政治学说旨在从以“天”为本体的宇宙论推演出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理人之法”,从而构建以阴阳五行为主干,以儒学为指归的具体政治制度。考察董仲舒的政治理论,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形成机制与现实指向,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其内涵主要有“天人合一”的生态自然观、“虞衡制度”的生态制度观、“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观以及“取用有节”的生态持续观。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与西方生态思想存在本质区别,不仅具有直觉体悟性,也体现出文化早熟性,更彰显了生态法治性。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充分吸收和借鉴传统生态智慧中的合理因素,一是增强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形成环境保护巨大合力;二是加强制度和法治建设,为生态保护提供坚实保障;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