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论述,是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主线,围绕创造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新要求展开的。报告指明了增进民生福祉的时代背景,明确了增进民生福祉的重大意义、根本目的、推进策略和七大任务,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发展方面。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地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以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高质量发展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的基础和前提高质量发展为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奠定物质基础。唯物史观认为,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才会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坚持增进民生福祉,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中国式现代化为了人民,也必须依靠人民,成果亦由人民共享。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应坚持党的领导与守正创新相结合、坚持人民至上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坚持胸怀天下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马边彝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要实现"摘帽奔康"目标,就必须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决胜脱贫摘帽,着眼长远蹄疾步稳推进高质发展,统筹城乡协调联动创优人居环境,聚焦关切顺应期盼增进民生福祉。  相似文献   

5.
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追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并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首先,人民主体地位集中体现为“人民至上”这一根本立场,体现了群众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理论来源和最大的政治。其次,人民主体地位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保障,体现为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人民民主。最后,人民主体地位体现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绿色发展,改善人民生态环境,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正>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作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真理力量转化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实践力量。  相似文献   

7.
社会和谐,民生为大;民生问题,幸福为本。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已经从经济发展提升到增进民生幸福的高级层面,发展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人的幸福。伦理道德作为一种应该和正当的规范意识和行动指令,可以说本身就内含有民生与幸福的因子。人道、民主、公平的伦理原则应成为民生幸福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伦理立场。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批判继承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中国共产党人政绩观的基础上,总结自身长期从政的实践经验,从根本立场、基本要求、实践路径和目标导向四个维度对新时代政绩观进行了系统阐发。习近平政绩观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对于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帮助领导干部摆正经济发展、民生福祉与个人政绩的关系,凝心聚力实现伟大梦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命题,推进这一伟大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因为坚持问题导向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生动力。坚持问题导向所具有的实践性品质,要求把握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契合。从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看,坚持问题导向这一方法论贯穿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创造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不断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中得以丰富和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问题导向能开辟新实践场域,总结新经验,提炼新理论。  相似文献   

10.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增进人民的福祉,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民生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党的民生经济思想集中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幸福。四十年来我国经历了经济粗放型的高速发展时期和中高速发展的高质量阶段,文章以宏观的角度,从这两个发展阶段出发,回顾中国共产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1.
马边彝族自治县经济总量小,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落后,扶贫工作任务艰巨。加快推进马边全面小康进程,必须加快产业升级,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主攻发展短板,营造跨越发展的新环境;增进民生福祉,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推进依法治县,实现政府职能新转变。  相似文献   

12.
县域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环节。乐山市市中区通过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创新基层治理制度,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致力实现夯实执政根基、服务中心大局、维护和谐稳定、增进民生福祉四大目标。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而且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奠基者。面对"文革"后中国民生普遍贫困的落后局面,邓小平紧紧围绕为什么要改善民生、如何改善民生以及改善民生的目标是什么等基本问题,把改善民生与社会主义本质、改革开放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密切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民生思想体系,指导着中国人民不仅彻底摆脱了贫困而且实现了总体小康。在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学习研究邓小平的民生观,对于我们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通讯员黄巨柏陈禹存)近日,防城港市上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县总工会、县妇联等多个部门在该县体育广场开展服务社区群众活动,集农民工技能大赛、就业现场招聘、社保宣传于一体,大力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再就业和社保事业的健康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举行农民工技能大赛,推动职业技能上水平。当天开设"汽车维修师、中式面点师、养老护理师、育婴  相似文献   

15.
(2020年2月25日)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建立了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在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的决策部署。  相似文献   

16.
<正>学习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个人感觉,过去五年,贵州省各级党委、政府把工作立足点定位在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始终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民生工作亮点纷呈,增进了民生福祉,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指数。一组组数据,为贵州重视民生工作提供了最好的注脚:过去五年,贵州经济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前3位、年均增长11.6%,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  相似文献   

17.
"质量第一""质量强国"被同时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充分体现出党对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乐山应把高质量发展、标准化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实施城市标准化战略,对标省内一流,以更高标准繁荣城市文化,保护优化生态,增进民生福祉,改进城市治理;以更高标准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提升城市经济实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以更高标准完善旅游设施功能,深挖旅游产品内涵,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助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乐山"。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任务,长庆石化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牢系统观念,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统筹处理当前和长远、自主和开放、行业和市场、全局和局部、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示范型城市炼厂。  相似文献   

19.
面对全球贫困问题显著、国家间发展失衡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潮流、结合本国对外交往需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向度上提出了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的理念。其内涵可概括为:以增进各国人民福祉为发展目标,以合作共赢为发展理念,以更好地推进经济全球化为发展手段。这一理念具有重要价值,在理论层面上,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国际减贫理论提供了中国智慧,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和天下观;在实践层面上,有利于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权益,缩小全球发展差距,为全球减贫提供新动力。践行“共同繁荣的世界”理念,或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实践探索:凝聚全球共识,加强国际合作;关注人类生存,重视民生发展;构建“一带一路”,坚持包容普惠;完善援助结构,拓展对象领域;创新经济动能,推进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关联性的增强带来了人为不确定性的增加,使包括农村在内的现代社会成为风险社会,具有传播性、不确定性等特点的新冠肺炎疫情是现代化进程中社会风险的具体呈现。党的二十大指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加强农村社会风险研究,呈现社会风险特征及风险之下的社会主体应对方式,能为当下及未来应对突发风险提供借鉴,而以农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研究对象则是一个极好的切入点。基于此,本文在探究农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以贵州农村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法和访谈法,总结贵州农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典型经验,指出疫情防控中存在的不足,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增进民生福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