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关于传唤持续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侦查阶段律师可以提前介入等规定,尤其日前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实施第一次传唤犯罪嫌疑人进行12小时全程录相的规定,给反贪侦查讯问工作提出了挑战性的要求。对此,只有依法讯问、规范讯问,只有将讯问、询问工作赋予更深的内涵、更活的策略,才能运筹帷幄其中、决胜千里之分,不仅能保障  相似文献   

2.
审查起诉阶段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是一个必经的程序,也是审查复核犯罪事实、发现问题和预测庭审的重要手段。如何做好本阶段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工作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拟从审查起诉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特点出发,探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策略运用问题,以期对我们公诉工作有所裨益,实现共同提高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第二款明确规定:“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这一规定给案件的侦破增添了难度,更对侦查人员综合素质尤其是预审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侦查人员如何提高12小时内突破案件的技能,如果抓住审讯时机,利用环境创造合适的审讯氛围,提高审讯过程中驾驭双方互动关系的能力,是审讯实践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时机属性角度,对如何把握传讯过程中的时机,提高“12小时”讯问成功率作一初步探讨,以抛砖引玉。一、时机的内涵与属性时机首先表现为事物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4.
讯问是侦查人员依照法定程序,就案件事实和与之相关的问题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的一项侦查活动,是每个案件必经的诉讼程序。首次讯问是侦查工作由秘密转向公开的开始,是第一次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的较量,其讯问效果对于掌握侦查的主动权、突破全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办案的一些体会,就如何把握首次讯问的时机、营造首次讯问氛围、首次讯问的基本策略等进行粗浅探讨。一、把握首次讯问时机  1.从程序上把握首次讯问的时间  首次讯问一般在立案之后进行,这样可以利用立案后刑诉法赋予的侦查手段进一步收集、固定证据,待有相…  相似文献   

5.
讯问是司法机关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中心环节。贯穿从立案侦查到开庭审理的全过程。但是出庭公诉讯问与其他环节上的讯问有所不同.他是整个公诉活动成败的关键。那么,如何作好出庭公诉讯问,应该是我们每个从事公诉工作的检察人员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在此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6.
2006年以来,我国各级检察机关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必须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这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规范了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过程,提高了办案质量,大大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但在司法实践中,这项工作的开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充分利用12小时突破案件做文章:首先做好初查工作是前提条件;其次准确把握传唤时机,正确使用传唤手段,注意选择有利时机、有利方式。传唤与搜查同步进行;再其次掌握好犯罪嫌疑人归案后的心理状态,讲究讯向策略和方法,提高第一次讯问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检察机关查办的贪污贿赂、渎职侵权案件的犯罪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着高学历、高智商、高职级发展,其反侦查能力以及犯罪手段的智能化、隐蔽性不断增强,加上“传讯犯罪嫌疑人不得超过12小时”的硬性规定,使得职务犯罪案件的突破难度越来越大。这就要求讯问人员不断探索侦查谋略的最佳途径和有效方法,进而在创新运用中充分体现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谋略技巧和侦查水平。本文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就如何巧妙地运用讯问策略突破职务犯罪案件作一粗浅探讨,希望能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讯问录像是指侦查机关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同步录制的反映讯问全过程的录像。新刑诉法实施以来,侦查机关在讯问大要案犯罪嫌疑人时,常常对讯问过程进行同步录像,而讯问录像的制作往往并不告知犯罪嫌疑人。由此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秘密制作的讯问录像能否作为证据使用?由于对讯问录像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实践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根据工作实践拟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根据讯问录像的特点,笔者认为,当讯问录像作为证明犯罪嫌疑人有无犯罪嫌疑的证据时,秘密制作的讯问录像不能作为证据使用;而当讯问录像用作证明讯问过…  相似文献   

10.
论侦查讯问制度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侦查讯问制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侦查讯问制度是一项规定如何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法律制度,其调整对象是侦查讯问活动。侦查讯问的目的在于获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和听取其辩解。由于口供在各国普遍被视为重要的证据。因而侦查讯问制度的构建也为各国所重视,并已形成一套以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和自愿陈述为特征的现代侦查讯问制度。 在我国,根据《刑事诉讼法》、《人民警察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对侦查讯问活动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现行侦查讯问制度内容是比较完整的,同时也体现了一些现代侦查讯问…  相似文献   

11.
新的庭审模式将法庭调查活动的主角由法官改为公诉人,所以如何通过对被告人的讯问,清晰地揭示犯罪事实,便成为公诉人艰巨而又相当重要的任务。 讯问是一种多结构的诉讼活动:从刑事诉讼角度看,讯问是收集证据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看,讯问是讯问者与受讯者之间的特殊的心理接触;从信息论观点看,讯问又是收集对案件有意义信息的过程;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讯问还具有进行法制教育和法制宣传的作用。因此公诉人在法庭上如何讯问,绝非单纯的技术性问题,它还涉及到公诉人的法学理论素养、对案件事实的熟悉程度、社会经验、气质风度和临场…  相似文献   

12.
讯问是一种特殊语境下的双向交流,必须符合法律的要求。为更好地完成讯问工作,一方面要利用语境因素有效提高讯问言语的表达效果,另一方面需恰当使用模糊性的用语,使语言成为利器和工具。  相似文献   

13.
法庭讯问过程中公诉人对被告人讯问的程度对于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查清案件主要犯罪事实,增强庭审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庭审讯问的技巧并指出了庭审讯问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公诉人当庭讯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靳国忠公诉人当庭讯问被告人是法庭调查的重要内容。如何做好这项工作,为法庭举证和质证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公诉人应当认真思考和总结的课题。笔者结合一年来的司法实践及我市检察系统1997年评选优秀公诉人活动中的有关案例,谈谈公诉...  相似文献   

15.
李立坤 《政法学刊》2001,18(6):55-58
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第一次讯问,在侦查讯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准确确定第一次讯问的目标和任务,可使讯问工作及以后的侦查工作少走或不走弯路。侦查人员在第一次讯问中,要认真研究案件材料,牢牢掌握讯问的主动权;深入调查、掌握犯罪嫌疑人心理,以便在讯问中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应的心理对策;制定第一次讯问计划,使第一次讯问紧张而有序地进行;根据犯罪嫌疑人在第一次讯问中的不同表现实施相应的对策;对不同到案情形的犯罪嫌疑人,采取不同的讯问策略。  相似文献   

16.
《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明确疲劳审讯所获供述应当排除,但认定疲劳审讯成为司法难题,大部分学者主张明确疲劳审讯的时间界限并提出了不同方案。比较法的经验表明,损害了被讯问人的自由意志而非造成剧烈疼痛或痛苦,被作为非法口供排除的重要标准,涉及疲劳审讯时也没有例外。刑事司法高度依赖口供、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不足、审判中立性有待加强,以及侦查人员在看守所内外都可以不同程度地控制犯罪嫌疑人的睡眠和休息,都是明确疲劳审讯时应当考虑的因素。犯罪嫌疑人到案后,连续讯问超过12小时,24小时期间内不能保证6小时的连续休息的,可以视为疲劳审讯,同时需要加强配套措施建设。  相似文献   

17.
浅析“双抢”现行案件侦查讯问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国旌 《政法学刊》2002,19(1):70-73
严厉打击“双抢”违法犯罪活动,是当前公安中心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加强对双抢案件的侦查讯问,是提高双抢现行案件的办案质量,及提高对双抢案件违法犯罪人员的打击处理率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当前公安中心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的庭审方式的施行,庭审讯问已成为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它对于帮助法庭查明案件事实,证实公诉机关指控的准确性,进而对被告人正确地定罪量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庭审讯问所具有的公开性、抗辩性及不确定性等特点,也使得公诉人的庭审讯问面临许多困难和考验,尤其是实际工作中常见的被告人当庭翻供、拒供等现象,更加大了公诉人庭审讯问的难度。如何做好庭审讯问的工作,笔者认为,除了吃透、吃准案情、充分准备外,讲究讯问的策略和技巧显得十分重要,对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出庭公诉中公诉人讯问被告人的策略和技巧略抒管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检察机关实施自侦案件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其目的在于及时全面固定犯罪证据,强化对讯问活动的监督,规范职务犯罪侦查活动,有效防止刑讯逼供等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保障办案质量,维护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文明办案。但随着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在录音录像与讯问活动的对接方面,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制约了制度优势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0.
讯问犯罪嫌疑人在审查逮捕制度中具有重要意义,这得到了检察机关话语层面的认可。调查发现,讯问并没有达到话语层面的强制性要求,是否讯问以及如何讯问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具体讯问侧重于获取有罪供述,但也兼顾核实案件事实与证据的疑点;整个讯问过程权力化色彩浓厚。此种状况有其内在原因,难以作出否定性的评价。未来应该从权力正当性的角度关注讯问的制度意义,并由此进行相关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