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大钊是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先驱,其最为主要的贡献在于最早研究和传播唯物史观。针对当时中国史学研究的困境,他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应用到历史研究,在历史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方面对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新史学"以后,学界对中国通史书写的探索,为抗战时期中国通史的书写提供了重要学术资源;而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特点,则影响了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的通史书写。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中国通史书写的重要特点和价值,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构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通史体系;而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家相比,他们在史学的社会科学化取向、对考古学和史料考订的重视、中外比较视野等方面,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同时,这一时期出版的一些非马克思主义史家较有代表性的通史著述中,也体现出了明显的唯物史观的影响。这些特点,既体现出抗战时期中国史学界在学术取向上的某种趋同现象,同时也反映了唯物史观的影响力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阶段,"五四"运动与中国社会史论战对此后唯物史观在中国的流布影响深远.一方面,唯物史观的译介与运用对中国史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唯物史观的解读受到当时流行的"左"派思潮影响而产生了一些偏颇:其一,"把西欧历史模式放大为普世规则,陷入历史单线进化论";其二,"忽视反映社会形态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针,深刻阐明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问题,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指出了光明前程。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针,深刘阐明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问题,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指出了光明前程.  相似文献   

6.
延安时期是建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时期。在历史本体论方面,确立了唯物史观对历史研究的指导地位,并对历史规律、历史动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历史主体论方面,创造性地把传统的君主主体论改造为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论;在史学方法论方面,将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确立为主要研究方法,创造性地提出"古今中外法"、"四面受敌法"等方法。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具有创新性、开放性、实践性等鲜明特点,其治史理念和理论范式长期支配中国史坛,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直接源头。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唯物史观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发展及其同中国现代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亦即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反对历史唯心主义的历史。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基本历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一、五四运动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初步传播及其同唯心史观的初步较量;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唯物史观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与具有中国特色唯物史观的形成;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唯物史观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成功结合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江泽民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宛闻闻 《新视野》2003,(6):80-80
史学史是在中国史学近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新兴学科,梁启超曾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构思了这门学科的基本框架。从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界出现了一批史学史著述。李大钊撰写的《史学思想史》讲义,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等学校授课,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欧洲进步思想家的重要历史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基本观点,指明了它对社会进步、人类觉醒的重大革命意义。”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学人在史学史学科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史学思想史的研究受到重视,特别是对司马迁、刘知几、郑樵、章学诚以及其他重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唯物史观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发展及其同中国现代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亦即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反对历史唯心主义的历史。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基本历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一、五四运动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初步传播及其同唯心史观的初步较量;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唯物史观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与具有中国特色唯物史观的形成;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唯物史观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成功结合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四、在社会主义改造前后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历史合力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晚年在致约·布洛赫的信中,系统阐述了历史发展的“合力论”思想,尤其是对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及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阐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发展辩证运动及其过程的研究,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历史合力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晚年在《致约.布洛赫》的信中,系统阐述了历史发展的"合力论"思想,尤其是对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及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阐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发展辩证运动及其过程的研究,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史学界,李大钊率先"迎受"唯物史观,并在此指导下从历史本体论和历史认识论两个层面,推动中国史学观念的变革和发展。他率先"活用"唯物史观,主张"见之于行事",从而为中国史学研究打开一条新路径。这足以奠定李大钊在中国史学史上的独特位置。除此之外,在继承和创新中,李大钊还努力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遗产,以光大中国史学研究的精义。对此,我们不仅要回到特定的历史语境中,而且还要回到特定的史学语境中,历史地想,历史地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学源远流长,走过几千年漫长的历程,积累了极其丰富的优秀遗产,出现过一些史学大师,但是却终究未能步入科学之官。只是到了二十世纪,运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才使中国历史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成为鼓舞中国人民改造旧世界和创造美好未来的有力武器。本文拟对1919年至1949年期间马克思主义中国历史学的创立和发展作一扼要的回顾,作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开创史学研究新局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有其本身的发展历史,我们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观察世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时,要根据经恩格斯晚年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而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早年具有一定机械性和片面性的唯物史观看问题。用世界眼光观察世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要求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观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传统。  相似文献   

15.
张静如是现代中国著名的党史学家。他在20世纪80年代积极推进唯物史观与中共党史研究的有机结合,提出了党史学的“中介理论”。“中介理论”主张党史学坚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线,坚持以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为基础,同时要不断汲取中国传统的治史方法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方法。“中介理论”作为党史学的学科理论,不仅彰显出马克思主义在党史研究中的指导地位,而且有助于推进党史学学术性的提升,并为党史学理论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唯物史观与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这是两个不同的命题。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是一回事, 能否正确运用这些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又是另一回事。这也启发我们,务必要把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精髓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7.
鲜明的治学宗旨白寿彝史学研究的理论风格,可以这样概括: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则指导下,结合具体的研究领域或具体的研究对象,根据充分的和可靠的历史资料,从辩证的和发展的视野综合种种问题,提出新的认识和新的理论概括。清人黄宗羲强调:“大凡学有宗旨,是其人之得力处,亦是学者之入门处。”白寿彝史学研究的理论风格,正是集中反映出了他的治史宗旨。这就是:其一,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则尽可能作深入的理解,并善于灵活地把它运用于指导历史研究。其二,这种指导作用,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唯物史观的词句的搬用,而是取其精髓,循…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全面抗战初期,为了打破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释。在哲学领域,毛泽东主张“实践第一”的认识论,强调认识活动具有过程性,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构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史学领域,毛泽东通过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并对中国近代史进行历史分期,划分了中国近代史的历史阶段,说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历史传统同时具有继承性和超越性。毛泽东通过在哲学和史学领域的系列著述,从理论上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的时代命题,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为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忽视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或者人为地将两者割裂开来研究,影响了对唯物史观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建构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它与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使唯物史观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哲学,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视野,在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具有相对独立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刘贺祥 《学习月刊》2012,(18):10-11
一、研究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