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伤心脏。哈佛大学医学院一项为期20年的跟踪研究发现,生气会导致心梗(MI)或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危险增加4.74倍。另一项研究发现,与善于控制情绪的人相比,健康的爱发脾气者罹患心脏病而死亡的几率高出19%,爱生气的心脏病患者死亡率更是增加24%。伤肝脏。美国维吉尼亚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生气会导致慢性丙肝患者病情加重。杜克大学的研究发现,爱生气、充满敌意和轻中度抑郁人群体内C反应蛋白(CRP)水平更高。以色列一项研究发现,CRP水平升高与  相似文献   

2.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04,(20):38-38
想开点,别气坏了身体。——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怒气的确对健康不利,因为它会使体内一种导致炎症的蛋白质含量升高,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当代广西》2011,(4):59-59
由美国杜克大学临床研究所完成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受教育时间越短,心脏病病情越糟糕。受教育程度越高,心脏病危险越小。STEMI是一种危险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严重梗塞,导致心肌大面积受损。  相似文献   

4.
交通堵塞是许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每天都遇上的事 ,研究显示 ,交通堵塞不但令人情绪低落 ,更可能引发心脏病。德国一项研究发现 ,遇上交通堵塞的人比起没有遇上交通堵塞的人更可能在一小时内心脏病发。科学家研究了数百起心脏病发的例子 ,发现在大约每 12起心脏病发的个案便有一起与交通有关 ,特别是妇女和年过 6 0的人士。调查发现 ,无论病人乘坐何种交通工具 ,交通堵塞都增加了心脏发病的危险 ,堵车的人心脏病发的机会平均是普通人的 2 .6倍堵车使心脏病发病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5.
《新疆人大》2013,(11):47-47
日本科学家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经常吃夜宵或晚饭吃得太晚,都会增加胃的负担,长期下去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徐澄 《协商论坛》2011,(5):63-63
当杯里的水不小心倒掉一半时,你会怎么想?有人会说“糟糕,只剩半杯水了”,还有人则会说“真好,还有半杯水!” 这也许就是悲观的人和乐观的人看待事物的区别。美国梅奥诊所的一项为期30年的追踪研究也告诉我们,态度影响认知。他们发现,乐观的人不仅生活得更加幸福快乐,很少得抑郁等疾病,而且还能延年益寿。与悲观的人相比,乐观的人长寿几率增加20%。而总是消极、悲观看待世界,则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心脏病和癌症等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本刊综述 《创造》2014,(8):83-83
正长期大量摄入胆固醇会使血清胆固醇升高,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胆固醇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它不仅作为身体的组成成分,还是合成许多重要物质的原料。长期大量摄入胆固醇不利于身体健康,会使血清胆固醇升高,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并诱发脂肪肝。根据美国每日健康网报道,通过长期研究,美国洛玛琳达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已经患高胆固醇血症的人要常吃以下10种食物:玉米:含有丰富的钙、磷、硒和卵磷脂、维生素E等,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安徽统一战线》2002,(1):25-25
一般人都认为,药物不能与茶同服,理由是茶叶中所含的鞣酸等可能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降低药物疗效。然而日本最近的一项研究否定了上述观点。若将茶叶与抗生素同服,不但不会降低药效,反而会提高抗生素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疆人大》2009,(8):48-48
据芬兰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证实,经常适量献血对部分健康成年人,特别是成年男性,有意想不到的预防心脏病的作用。专家对居住在芬兰东部的2万余名成年人做了调查,结果发现,与经常献血者比较,从不献血者的心脏病发病率要高出2倍之多。专家们对此解释说,人体血液中含铁过高会明显增加患心脏病的危险,而适量献血恰恰可使血液中的含铁量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发现,在社会关系中经常感受到压力,或者配偶、子女经常提出各类要求,会使死亡风险增加百分之五十至一倍;经常与他人发生争吵则会将此类风险增加一至三倍,男性、无业者所受影响更为明显。这项研究揭示,紧张的社会关系会增加健康风险,学会缓解心理压力、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都应有助于降低此类风险。  相似文献   

11.
法国波尔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富含橄榄油的饮食搭配可以将老年人患中风的风险降低三分之一以上。这项研究发现,在考虑到饮食、锻炼、体重指数和其他中风风险因素后,  相似文献   

12.
健康     
青少年早睡可降低患抑郁症风险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对青少年来说,早睡还可降低患抑郁症的风险,并可防止青少年产生自杀的念头。研究人员对1.5万多名青少年的睡眠状况和日常行为进行了跟踪  相似文献   

13.
元非 《台声》2006,(12):96-96
民间常习惯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黄帝内经》上说,冬季3个月,宜早睡晚起。冬季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个节气。在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讲究保健、保养是很重要的。冬天是心脏病■心血管病人应注意保暖的高发季节,这与气候转冷有关。因此,心脏病患者到冬季要特别注意保暖。保暖可以防止血管受冷收缩、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并对预防呼吸道感染有利。为此,应避免用冷水洗脸,以免冷水的突然刺激而诱发心绞痛;洗衣、洗菜时,不要长时间地把手泡在冷水里,可能的话应用温水。体育锻炼应以打太极拳、做操、散步为好,赛跑…  相似文献   

14.
《创造》2012,(5):102-102
据英国《每日邮报》5月2日报道;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大蒜中含有的一种关键成分在抗食物中毒方面,效力比抗生素高100倍。 研究称,检验发现大蒜中的烯丙基硫成分可以轻易破坏细菌的黏稠且具保护性的生物膜,这层生物膜可保护细菌不被毁灭。此外,烯丙基硫不仅比红霉素和环丙沙星这两种抗生素的效力更强大,且见效更快。这项发现可能为找出处理生肉、加工肉的方法找到新路,从而降低感染弯曲杆菌导致的食物中毒危险。弯曲杆菌是美国乃至全世界引发食物传染性疾病的最常见病菌,其感染症状包括腹泻、痉挛、腹痛和发烧等。  相似文献   

15.
美国心脏协会会议日前发布一项报告显示,超重或肥胖儿童,即使年仅10岁,他们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很可能已经退化至与45岁的中年人相当,他们很可能还有其他的心脏异常情况,而这些都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正>寒潮来袭,各大医院内的心梗、心衰、高血压、脑出血、气管炎患者增加近三成。专家提醒,各种慢性病患者定要"加强戒备",以免发生意外。心脏病患者出门前先服药寒冷刺激会引起心脏动脉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栓形成,从而造成心血管病患者病情不稳,可能出现心衰甚至心肌梗塞。心脏病发作时,最常见的变化就是胸闷,但健康人在特别冷的时候也偶尔会胸闷,因而容易被忽视。因症状不典型,有些患者发病未必表现为心绞痛,可能出现类似感冒或消化  相似文献   

17.
美国最新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缺乏维生素D会使哮喘患者的病情加重。 调查发现,如果哮喘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低于每毫升血液30毫微克,那么他们的气道高反应性会增加近两倍,而维生素D水平较高的患者却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8.
心脏病的急性发作与防治蒋健心脏病是威胁人类健康与寿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非人为因素所致的暴死,医学上称之为猝死,绝大多数与心脏病急性发作有关。心脏病急性发作可以发生在一些平时无明显症状的心脏病患者身上,当有感染、劳累、水与电解质紊乱等诱因影响时出现急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北京市月嫂为研究对象,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月嫂非正规就业的不稳定性及其主体应对。研究发现,在疫情与非正规就业的交叉影响下,月嫂的生计处于超不稳定状态,突出表现在流动、居住、工作三个层面。对此,月嫂通过"协同稳定化"和"自我稳定化"两类策略予以应对。"协同稳定化"包括服从中介公司安排,做一个"听话的月嫂",与公司保持良好的关系;与客户协商,消除工作空档期,实现下户上户无缝衔接。"自我稳定化"体现为月嫂避免疫情感染风险的跨省流动以及暂时退出工作。研究表明,这两类应对策略不仅不能真正化解疫情驱动的"超不稳定性",还会给月嫂带来新的不稳定性,导致月嫂对中介公司的依赖性增强、自主性下降。作为一项特定时空下的经验研究,本文丰富了非正规就业不稳定性的理论阐释,并且呈现出女性劳动者的经验及其能动性。  相似文献   

20.
过去几十年中,尽管随着高分辨率CT扫描、血清半乳甘露聚糖试验等诊断方法的优化,侵袭性真菌病(IFD)仍然是威胁血液病患者生命的严重感染并发症。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已有多项临床研究对恶性血液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进行真菌预防用药是否可以获益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IFD发生率及相关死亡率均有所改善。预防策略行之有效的关键在于如何更好地预测IFD风险,尤其是甄别最可能受益于临床严密监测和真菌预防治疗的感染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