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商鞅曾以重法制、重农战、严刑厚赏的政治主张,辅佐秦孝公实行变法,使秦"民以殷盛,国以富强"。《商君书·修权》是他提出以法治国,反对以私害法的文学名篇。其中一些关于法治的思想主张,仍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一、为公任法是治国的根本。《修权》提出,"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惟明主爱权、重信而不以私害法"。《修权》又指出,"人主失守则危,君臣释法任私必乱,立法明分而不以私害法则治";"世之为治者,多释法而任私议,此国之所以乱也","故公私之交,存亡之本"。  相似文献   

2.
傅元琼 《求索》2012,(6):118-120
《曹全碑》题跋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为对碑刻文字的笔画特点及书法艺术的考察,一是将其视作补证经史的工具。对《曹全碑》题跋最多的翁方纲将其"鉴赏之考订"的主张置于题跋中。翁方纲研究金石,立足于金石学本位,重视考订,但并不将其视为经史之学附庸的思想由此可见一斑。同时,它也反映出"鉴赏之考订"的提出与实践在促进乾嘉时期学术兴盛多元化中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群众》2015,(9)
<正>随着党纪法规的约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各级党员干部作风明显好转,但一些干部开始发出为官不易的感慨,进而产生了为官不为的懒政思想,奉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思想,严重妨碍了工作进展,影响了干部形象,也损害了群众利益。曾国藩在《治心经》中说:"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荀悦在《申鉴·政体》中说:"治世所贵乎位者三:一曰达道者于天下,二曰达惠于民,三曰达德于身。"通俗地说,也就  相似文献   

4.
壹 治身与治心并重 “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在养生问题上,曾国藩有这样一句经典的总结。他力图做到身心并治、口体兼防,要旨是养生以治心为主,以不药二字为准。他曾在家书中指出了具体的治心与治身之法。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所作题跋文400多篇,具有极高的价值,对当代和后代产生了深厚的影响。本文从文学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力图探寻欧阳修题跋文所做的贡献。文学价值主要分析欧阳修对题跋这一文体的发展具有开拓性的作用;学术价值主要表现为欧阳修题跋文在金石考证方面具有的史料价值;艺术价值表现为欧阳修艺术鉴赏方面很高的造诣,关于书法有着宝贵的经验之谈,对音乐、美术有着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正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寻觅远古人类文明的踪迹,我国古代有训诂学、金石学。但是,考古学作为一门科学,建立在一系列科学发掘、考证、论证的基础上,是近代欧洲才出现的事情。上个世纪20年代,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对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中华文化悠久的文明沃土使中国考古学迅速发展起来。随着大型遗址的不断发现,中国古代文明的  相似文献   

7.
张鹏飞 《求索》2010,(7):187-189,186
成书于元魏中后期的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在为《水经》作注的过程中,博采群书,以丰富多样的文献资料来注释经文。历代治《水经注》者著述众多,然大多注重研究所引文献,而对《水经注》独特的注疏方法、文献考证特点关注甚少。本文认为郦道元在为《水经》作注的过程中,以丰富的文献资料注释经文,将文献典籍、民间传闻与实地考证互相印证,尤其是运用文字学知识,把地理名称的文字辨析(包括音、义、字形)与地理考证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水经注》之独特注疏方法,为后世注疏之学树立了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8.
《春秋》2021,(5)
正近日,昌邑市博物馆编、昌邑市博物馆客座研究馆员吕金成主编的《封万年砖跋文集》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封万年砖跋文集》以考古学与金石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汉封万年砖的著录、年代、形制、功用、"封万年"印式、含义等进行了综合考证,是当前对汉封万年砖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9.
女媭考     
屈原在他的代表作《离骚》中写道:“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女媭能以娇嗔之貌,反复的责备屈原,可谓不凡。此乃何许人也?史无记载,屈原亦未为其阐明身份。自王逸以降,一千八百余年,考证颇多,归纳起来可分为“人”、“巫”两大类。 先说以女媭为巫者,周拱辰在《离骚拾细》中据《汉书·广陵厉王胥传》中“胥迎女巫李女媭,使下神祝诅。”师古曰:“女媭者,巫之名也。”考证女媭为巫,乃灵氛、詹卜一类人物。此说有两点无法解释:一、李女媭比屈女媭后两百余年,怎么能说李女媭是巫,早她  相似文献   

10.
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二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志,心声也。诗可以言志,抒情诗更充满炽烈的感情。而这种感情的进发,在古人是颇讲究的,我们不妨把这叫做抒情的方法,本文试图谈一谈这些方法。 一,“情以物兴”的抒情方法。 情以物兴的方法,是一种传统的方法。早在几千年前毛公为《诗经》作传,就阐述了这种方法。“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相似文献   

11.
靳永 《青年论坛》2005,(2):134-136
金石之学奠基于宋而复兴于清 ,影响清代学术和艺术者甚巨。清代金石学复兴的原因有三 :统治者文武并用的文化政策引导、统治者个人情趣的刺激 ,考据学发展的刺激。清代金石学研究的对象广泛 ,程度深入 ,方法缜密 ,分科细致。就目前看 ,其著述可分三大类 :刻石、吉金、其它(如钱币、玉器等 )。清代金石学对书法学的影响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画里乾坤     
书画的收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展观古代书画,可见多有题跋或钤有鉴藏者收藏印,宫廷内府流传有序的名作上尤多,收藏印可多达几十枚,题跋多为藏者对所藏书画的评鉴,或细述收藏过程,或赋诗以记。清代山水大家"四王"之一王翚《仿燕文贵江岸图卷》卷尾有清代道光年间云松跋写道:"连日邀汪艺梅芑生二君子从观宋拓阁帖数种适有客携示王仿燕文贵江岸图卷一见使人色飞欣然购得……"可见古代文人多喜鉴藏书画并以邀友同观为雅事。  相似文献   

13.
《春秋》2011,(3):55-55
莒县博物馆现珍藏一幅《五鱼图》,画上的鱼儿或奋力腾空,或曲身回落,或摆尾前行,神态各异。寥寥数笔,而游鱼之动态跃然纸上,虽不见画水,而水势自在。画上题跋曰:"溪底鲨鱼满尺无?涓涓滴水易成枯。要从海里掀天浪,锦鬣金鳞入画图。乾隆丙寅夏五写于莒州旧治,晴江。  相似文献   

14.
社会治理实践的伦理追问是指导社会治理的前提。社会治理他者所指为社会和社会多元主体,社会治理的他者伦理问题据此有两个面向:一是需要考虑他者的需求,从伦理角度考虑治理行为的正当性,省思复杂社会治理关系背后的伦理意蕴;二是确证社会治理中多元社会主体的他者地位,承认他者的存在,与他者合作共治,并能够在社会治理过程为他者负责。社会治理他者伦理的基础在于社会诚信,实现目标是社会公正,具体涉及社会治理过程中自我与他者的商谈伦理、责任伦理、制度伦理与发展伦理。社会治理的他者伦理问题在理论层面提供一种学科交叉的视角,实践层面为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内在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略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略谈北京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江荣海廉,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古人很早就有“廉”的观念,《周礼·小宰职》说:“以官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楚辞》说:“宁廉洁正直以自清兮,...  相似文献   

16.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大意]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生死存亡,是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的。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上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相似文献   

17.
《精神文明导刊》2013,(12):53-53
昭公后醒【原文】昔宋昭公出亡至乎境,喟然叹日:“呜呼,吾知所以亡失矣。被服而立,侍御者数百人,无不曰吾君圣者,内外不闻吾过,吾是以至此,吾困宜矣。”于是革心易行,昼学道而昔讲之,二年而美闻。宋人迎而复之,卒为贤君,谥为昭公。既亡矣,而乃寤所以存亡,此后醒者也。(群书治要·贾子)【译文】  相似文献   

18.
黄勇 《前沿》2007,(2):223-225
本文通过对范祖禹《唐鉴》等著述的分析、研究,认为范祖禹在历史文献编纂和经学及金石学等宽领域作出了相当的贡献;他的著作及其著书立说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提出的原则,值得从事文献学研究的人士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柯佐融,1953年生于台湾嘉义,祖籍福建泉州,因为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地产商爸爸,也就自然地随了他自幼酷爱古玩意愿。自幼酷爱古玩的他把自己完全融入了中华古老文化——鼻烟壶文化之中。中国古玩是中华文明和历史的缩影,其中融合了历史学、方志学、金石学、博物学、鉴定学及科技史学等知识。用柯佐融的话说,家里不差钱,自己从来就没有经营这个慨念,也不想挣钱,只是对古玩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20.
流动人口的归属感或社会融入程度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在流动中国的时代背景和国情中,不应把流动人口当作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廉价劳动力"和"包袱",而应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包容的胸襟、更科学的思路、更人性的举措,为人口流动打造更为公平的制度和政策基础,让流动者强烈的融入意愿,不再停留在意愿层面,而是落到实处;让流动人口以更强劲的进步力量,共同书写伟大的时代篇章,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有、共享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