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包正  姜伟 《犯罪研究》2011,(6):81-86
土地资源是市场经济社会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随着土地价值的不断升高,征地拆迁作为土地资源配置过程的关键环节,也就成为了法律争议和社会矛盾大量聚集的领域,征地拆迁领域内的各种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一直呈多发、高发态势,处理中由于主体、对象的法律性质复杂,因此法律疑难问题和政策运用的难点多,需要运用多部门法律知识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土地征收收益分配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上世纪我国实行土地统征和有偿使用制度以来,土地征收收益分配制度的缺陷日益凸显,表现在:农民集体和农民未能分享土地征收过程中产生的发展性利益;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太低;土地收益分配集中于市、县人民政府。究其成因在于:没有解决动态土地权利的制度安排;土地征收补偿机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新体制;"土地财政"的利益驱动。破除上述缺陷的改革思路为:建立土地发展权制度;遵循市场规则,改革土地征收补偿方式;增加中央土地收益分配比例,理顺土地收益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征地补偿存在补偿分配不公、补偿标准过低、补偿方式单一等弊端,应根据我国国情并借鉴国外经验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和范围、构建合理的征地补偿利益分配机制、完善征地补偿程序及构建失地农民的安置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陈晋 《法治研究》2014,(3):57-63
通过对我国近5年100例征地补偿收益分配纠纷的司法裁判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和启示:农村集体在分配征地补偿收益时侵害了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利益,我国司法判决通过肯定上述群体的征地补偿分配权,实现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征地补偿收益分配纠纷频发的根源在于集体成员资格标准的立法缺位,综合考察户籍、经常居住地和以农地为生存保障作为集体成员资格的判断标准已经逐渐成为司法判决的主流意见。  相似文献   

5.
杜国明  江华 《政法学刊》2008,25(1):67-70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征地纠纷问题早已成为一个复杂社会问题。要预防和解决征地纠纷,必须对征地纠纷的发生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征地目的、征地程序、征地纠纷解决方式等几方面对征地及征地纠纷法律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6.
李民 《法人》2004,(4):36-38
要从根本上解决征地中的突出问题,需要彻底改变政府垄断土地经营以及市场的做法“导致全国各地开发区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尚有缺陷, 表现为现行的征地制度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从而给地方政府乱占土地提供了机会。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中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我国高校当前普遍存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缺失是阻碍成果顺利转化的根本原因之一。分析我国高校当前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借鉴美国高校的做法,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有效转变现行成果转化模式,明确区分收益,确立收益分配比例,才能激发科研人员的研发和转化积极性,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8.
【裁判要旨】有依据证明该村规民约和村民会议决议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时,人民法院应依法认定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征地补偿费用分配权是基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身份而产生的,应当均等分配。  相似文献   

9.
征地补偿的法律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学 《中国律师》2004,(10):77-77
为了稳定农民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承包关系,国家专门制定了《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国家依法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耕地的承包期为3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通知》也做出了“在第一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集体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度,是一项长期不变的政策。”土地经营的目的是取得收益,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实质是农民对其承包的土地的收益权。长期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取的应是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包括直接耕作的长期收益和土地经营权流…  相似文献   

10.
退耕还林、征地制度的实施对象均为农民,目标均为改变农地用途,绩效却大相径庭.制度设计差异是制度绩效差异的根源所在.这两种制度设计在补偿的公平性、合约的可逆性、土地产权的转移、农民自愿性程度、政府收益、自我雇佣等六个方面存在着差异.我国征地制度改革应遵循以下思路进行:征地补偿应按区片综合价以求公平;应考虑农地对农民的多种效用进行足额补偿;向农民提供连续收入流以切实保障农民生活;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使农民意愿能够真正表达;通过征地收益的转移支付内化生态生产或破坏的外部性;缩小征地范围,非公益用地可以通过农地租赁、入股、合营来解决.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征地补偿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冰 《法制与社会》2011,(12):226-22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大规模农地被征用导致大量失地农民产生,征地补偿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之一。如何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失地农民的权利是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征收规模的扩大,因征地引发的纠纷日益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制度旨在司法救济制度之外开辟一条更具专业化的纠纷解决渠道,文章着重分析该制度在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在制度定位和功能定位上所体现出的矛盾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试图重构这种裁决机制使其更加合理和有效。  相似文献   

13.
自然资源的属性与收益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静 《法制与社会》2011,(10):93-94
居于收入分配基础地位的自然资源收益分配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本文从自然资源本身的多重属性分析入手,考量自然资源收益分配的公平价值,探究自然资源收益分配中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农村征地补偿制度是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维护农民权益及社会稳定,推进经济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自身因素和缺乏监管,一些乡村干部在征地补偿过程中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套取征地补偿款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削弱了补偿制度的实施效力,侵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5.
律师参与律师事务所收益分配的法律问题,即合法地所有某项财物,合法地取得财物的所有权问题。笔者认为,法律更多地研究的是主体即自然人、法人、国家、社会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那么,律师参与律师事务所收益分配,律师个人、律师事务所、国家等主体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如何,律师取得收益分配之所有权如何才受法律保护,笔者拟从权利、义务、所有权、新《刑法》的角度,对此问题作些肤浅的探讨,以请教于同仁。一、现行三种不同性质的律师事务所财产所有权归属分析。按照现行《律师法》的规定,我国目前存在的律师事务所有三种类…  相似文献   

16.
成祥 《法制与社会》2013,(33):210-211
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已然不可逆转,农村改革中土地问题永远是一个无法绕开和回避的核心问题。征地进行建设成为各地的一项普遍重大工程。高楼大厦的兴建原本是城镇化的体现,高额的房价却把农民群体彻底抛弃了。农民指着生存的最起码的土地被征收征用,然而对绝大多数农民来说,土地仍然是生存的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命根子,一旦失去土地农民的后续生活能否得到保障,如何得到保障,值得深思。本文以设问的方式开题并贯穿,从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法律依据着手,结合城镇化发展的浪潮,提出农村征地补偿制度发展的一些建议,以期能对我国城镇化浪潮下的农村征地补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谭峥嵘 《行政与法》2012,(10):21-2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征地矛盾突出,给社会带来了诸多不稳定的因素。因此,不断健全并完善征地矛盾调处机制,及时化解征地矛盾,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当前征地矛盾的类型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征地矛盾产生的原因,从保障机制、监督机制、裁决机制三个方面探讨了征地矛盾调处机制的健全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伊犁州地属多民族聚居区,被征地农民的保障工作更加复杂和困难,伊犁州各级政府和社会保障部门对这一工作进行了各方面的完善,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理论和实践操作方面的问题,并已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瓶颈,突破这一瓶颈便成为了此项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有关拆迁补偿、村民待遇等涉农纠纷大幅度增长。从近年涉农纠纷的诉讼情况来看,村集体收益分配中产生的纠纷更是呈爆炸式增长,占到了涉农案件的80%左右。这类纠纷的争议焦点集中表现为村民资格的认定问题,实质为是否具有村集体收益分配权的问题,直接关系村民切身利益。本文拟在分析农村村民资格认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法律规定提出村民资格认定与丧失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征地补偿救济制度的迷误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日开 《法学》2007,(11):9-17
由于认识偏差和制度本身的缺陷,使得我国的法律对于征地补偿前二个阶段行政性质的征地争议,无论是行政救济还是司法救济,事实上都处于缺位状态。而对于征地补偿后二个阶段民事性质的补偿争议,虽然设置了"裁决"这一行政救济渠道,但因缺乏可操作的程序性规范或因制度本身障碍和限制过多而使该制度基本成为虚置,该行政救济机制运行的结果不仅给当事人增加了不应有的救济负担,还把补偿争议由民事性质转化为行政性质,使得司法对这类纠纷的救济功能几乎被窒息,司法救济的渠道形同虚设。重建我国的征地补偿争议救济制度,应以专门的行政仲裁机构来统一解决征地补偿四个阶段中可能引起的各种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