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原苏联东欧地区的地缘政治大裂变,意味着冷战的结束,同时也拉开了全球性地缘政治裂变的序幕,其过程至今没有结束。与苏东剧变几乎同时发生的中东动乱,持续至今,未有穷期。美国等西方国家为苏东和中东两个地区的地缘政治裂变推波助澜,结果导致裂变蔓延到欧洲地区。欧盟的裂变不那么惊心动魄,但后果不可预测。中国在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大裂变中纵横捭阖,趋利避害,把握机遇,最大限度地维护和捍卫了自己的发展利益和国家利益,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全球性地缘政治大裂变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2.
美国认为中国谋求实现"主宰"东南亚地区经济秩序的战略目标,在于建立人民币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弱化美元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中国正在努力冲破美国布置的战略藩篱,精心构筑在东南亚的战略领地;东南亚国家普遍将中国看作是驱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但在双方关系中仍存在一些"强烈关注问题"亟待解决;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提升很快,但不会对美国有实质性威胁,而且中国软实力的提升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亚国家呈现出安全威胁更大的不可预见性和不确定性,安全形势日渐复杂。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发展,国家利益与合作国的利益交织。因跨国经济体的出现,使得境外主权国家的领土上出现了与己甚至与第三国相关的共同利益体,以及安全命运共同体。随着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联的密切性增强,共同利益与安全不断增多。一国境外利益与安全相互承载,国内安全与海外利益安全互为命运共同体。上述安全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所在国的相关资源和多元化途径获得。安全保护最好的方法是事先预防。因此,国家间加强双边的、多边的乃至地区组织框架内的安保合作,可使安全命运共同体和从事跨国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在面对跨国非传统安全威胁时,能获得共同安全、综合安全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崛起是现代化成功的结果,是中国领导层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导入合理的经营管理方式的结果。这是中国式社会主义的胜利,也是长期以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复兴。中国21世纪的国家发展战略,已经从以出口为导向转变为以振作内需为方向。在全世界实体经济进一步萎缩的情况下,如果中国的振作内需政策取得成功的话,它将会成为推动世界经济的新兴市场。而这将对韩国产生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的崛起,韩国应该采取更为开放的态度和积极的思维方式,从而推动韩国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九一一事件以来,安全问题在亚太经合组织议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有盖过贸易投资自由化与经济技术合作这"两个轮子"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各国普遍面临恐怖主义的威胁,而亚太地区却又缺乏一个探讨安全问题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崛起逐渐成为一个越来越清晰的事实,以至于韩国在制定外交政策时不免要增加对中国因素的考虑。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尽量寻求与美国的共同利益,推动半岛的无核化进程,但同时又保障朝鲜半岛政局稳定,维持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在这一点上,韩国与中国较之与美国拥有更多的共同利益。同时,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为韩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实力不断增强,并与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相互牵制,也为韩国的外交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因此,如果不考虑国内因素的话,淡化美韩同盟、在中美之间采取更加平衡的姿态应是韩国符合逻辑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8.
亚太经合组织与地区政治安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经济论坛 ,但近几年来它在地缘战略和政治安全领域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将来亚太经合组织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正式讨论政治安全问题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2005年9月13~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中心、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新疆社会科学院在乌鲁木齐联合召开“中国与中亚:共建地区安全与繁荣”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学者以及中国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主要就中国与中亚的经贸关系、中亚地缘政治的新情况、中亚政局与颜色革命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前景等议题进行了讨论。关于中国与中亚的经贸关系,有中国学者认为,双方经贸关系的主要特点是经贸额的成倍增长与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关于中亚地缘政治问题,哈萨克斯坦学者认为,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平崛起:何以能与何以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 《当代亚太》2004,(5):3-10
在人类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全面对立与冲突,对内剥削压迫、对外侵略扩张";"局部的和平共处,西方国家共同发展";"共同发展范围的扩大,依附发达国家技术与市场"等三种崛起和振兴模式之后,中国的崛起历史性地创造了"全面和谐与合作,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协同发展"的第四种模式.与美国霸道地将它的发展理念与模式推向全球的做法不同,中国倡导和而不同,坚持发展理和模式的多样性.中国的崛起将推动东亚地区现有的垂直分工格局朝水平分工方向发展,带动周边国家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石油安全脆弱性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南林 《当代亚太》2007,29(10):42-46
石油安全的脆弱性问题是一个国家石油安全的核心问题.脆弱性问题包括了国家石油安全的外部风险和内部保障能力两个方面,更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石油安全的实际状况.通过对我国石油安全国内外环境的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石油安全的脆弱性程度偏高.石油安全问题的重点在于随着石油对外依存度的提高,国内的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不足.因此,石油安全政策研究的重点不仅要放在密切关注外部风险上,更要放在注重内部能力建设问题上.  相似文献   

12.
“东盟地区论坛”为中国在亚太安全领域的对外合作方面提供了一个相对可靠的平台,从中中国可以找到符合自身利益的合理定位。尽管以该论坛为核心的亚太多边安全合作的前景面临不确定性,但其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能源安全手段的选择与新安全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不同的能源安全保障手段对能源供应中断和能源花费剧增这两种能源不安全现象的防治效力,考察了中国对这些保障能源安全手段的实施情况.本文的结论是,中国所采取的能源安全措施倾向于非传统安全,即主要用于减轻能源花费剧增对本国的压力和推进赢利性的能源活动,预防能源供应中断这种与传统安全密切关联的问题还不是目前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对东盟和美国的亚太安全制度进行了比较 ,分析了双方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双方在安全政策 ,运作方式和民主、人权的日程设定上都存在着不同 ,但双方出于各自的考虑 ,都不反对双边军事同盟。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