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370篇关于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旅游体验有价值的评论文本内容分析,研究发现:游客对苗寨文化感知比较明显,在评语中持肯定的态度,主要由苗寨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民间艺术、礼节文化、节庆文化等特色文化吸引物激发产生。但苗寨旅游开发中商业化程度严重,影响到苗族文化本真性的体验。根据游客文化感知特点,以苗寨少数民族文化体验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苗寨旅游经济水平,提出从重新制定旅游规划、苗民危机意识教育、基层政府政绩考核、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打造休闲度假苗寨、合理规划旅游地产开发几个方面构建苗寨旅游扶贫模式,推动苗寨旅游扶贫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旅游的需求交得日益迫切。当各大景区积极开发文化资源的同时,问题也随之出现,因此关于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显得更加重要。峨眉山是全国知名的风景名胜。其旅游景区近年来在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上成效卓著,本文重在以此景点为例,引出一些关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宇 《前沿》2011,(9):118-120
民族地区旅游文化所依赖的资源具有特殊性,保护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保持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要进行保护性开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旅游业开发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注重经济效益有机结合,以特色的文化以及造就和哺育民族的生态环境,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季康 《今日民族》2008,(12):45-47
在全球旅游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云南省人民政府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旅游大省的发展战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层次的成熟,旅游资源的商业化运作,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更加注重文化挖掘,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旅游,民族文化的展示成为了旅游资源开发的内核。旅游经济的发展,加大了民族地区的开发力度,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复兴、保护、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江永女书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京 《湖湘论坛》2003,16(2):65-66
湖南江永女书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唯我独有、神秘奇特、纤细美丽、内涵丰厚的特点 ,应该加以保护和大力开发。  相似文献   

6.
孟秋莉 《传承》2013,(3):120-122
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发展,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风采的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地方努力地挖掘自身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现了不顾本地文化实际盲目进行文化旅游开发的现象。如何有效利用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力促实现“旅游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双赢”目的.坚持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了当前重点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因素、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经济需求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方兴未艾。当前的民族旅游开发模式没有跳出传统旅游开发的思维框架,都不可避免地引发着对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负面影响。为协调好民族旅游开发和保护,我们需要协调起少数民族社区(村落)、旅游开发者以及政府三方的角色,打造适应民族文化旅游自身特色的以当地社区(村落)为核心的协调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8.
浓郁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临沧市可以依托的旅游开发优势资源。围绕"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的战略目标,从临沧市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现状和临沧市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来看,通过多年以来的努力,临沧市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了进一步优化配  相似文献   

9.
王楠 《当代广西》2008,(20):56-57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特别是西部旅游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以民族文化为主要吸引物的民族旅游开发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民族文化为主体的民族旅游在贵州更是异军突起,吸引着海内外游人。从对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趋势来看,贵州民族文化旅游面临非常难得、非常有利的发展机遇,前景十分看好。但是近年来贵州旅游业中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贵州的少数民族传统民居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保护和旅游开发价值,它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结合贵州的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保存和旅游开发的具体现状,对其发展提出合理化的措施,实施有效保护,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旅游价值和功能,推动区域旅游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贵州旅游市场差异化营销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分化战略是当代市场营销的重要战略思想。贵州旅游目前是一种无差异大量营销。根据对贵州旅游需求的市场调查和对贵州独特旅游资源保护的需要 ,应当对贵州的旅游市场进行细分 ,实施差异化市场营销 ,才能更好地发挥贵州旅游资源的优势 ,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西江苗族先民历史上经历了长期迁徙,其服饰随着生境的变化而改变。之后,千百年其先民在西江独特的自然与文化环境中传承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同时,在与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过程中吸收了部分周围民族的服饰文化符号,不断扬弃和发展其服饰文化,呈现出突出的兼具传统性与兼容性的服饰特点。  相似文献   

13.
试论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民族文化村寨是民族文化旅游最好的物质载体,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它是全面、系统、集中、原生态的民俗展示,是活生生的正在运行、发展着的民俗;作为一种产品类型,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应将村寨作为一个整体开发为产品,产品要素要齐备。贵州省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开展得比较早,且卓有成效,但是产品不完善,本文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地位,传统的观点是:在以男性为核心男尊女卑传统社会中,妇女是不能登堂入室的。作者近来在粤东梅县进行民俗考察时,从民间收集到大量有关产权变更、书简或婚书等古文书,细读这批文书,审视女性的社会地位,可以看出,梅县妇女在传统宗族社会中具有不俗的尊长地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当与地方生态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5.
贵州民族风情旅游中的文化困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贵州省一些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风情旅游景点存在的现代化与民族文化传统之间的矛盾的分析 ,认为应加大力度把贵州民族风情中的经济价值挖掘出来 ,使之向现代化迈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发展》2009,9(5):21-25
该文综合分析了安徽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现实基础,认为安徽仍存在发展层次低、财力弱、潜力挖掘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将安徽省纳入“长三角地区区域发展规划”、从国家战略层次全面推进安徽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贵州民俗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贵州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分布着独特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原生的自然环境和蕴藏着古朴、神秘的民族文化,成为反贫困的重要资源和物质依托,本文通过对贵州民俗文化旅游与反贫困SWOT模式分析,提出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李靖宇  宋洋 《中国发展》2007,7(3):88-97
在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格局中,东北综合经济区能够建设成为全国意义的主体功能区,并且在这一进程中要注重实现大连城市经济开发的引擎效应。为此,应当认定大连城市经济与东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因素与综合优势,必须促进大连采取城市经济开发与东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开拓对外贸易新局面,带动东北腹地走向世界;努力经营旅游产业,构建东北亚国际旅游中心;拓展金融大市场,打造区域性的国际金融中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不断进步,实现城市经济的跨越发展。只有这样,大连市才能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发挥龙头作用,拉动东北地区重新确立在全国未来经济布局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9.
黔东南雷山县西江苗族服饰经约三十代人的创造发展,在苗族服饰中一枝独秀。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中,在功利因素驱使下苗装工艺技术衰微,苗族服饰文化的变迁引发了种种问题,应及时保护西江服饰文化精华。探求将苗族服饰要素应用于时装设计的方法,将传统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使西江苗族服饰文化艺术在时装中永存。  相似文献   

20.
世界五大文化圈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世界文化简单地分为东、西两大板块的观念应当改变 ,东、西文化并非从来就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世界文化之源在东方 ,地中海是历史文化的漩涡 ,在此基础上 ,逐渐形成了五大文化圈 ,即佛教文化圈、汉字文化圈、基督教文化圈、伊斯兰教文化圈和游牧文化圈。五大文化圈处于互动关系 ,相互接触、碰撞、渗透、交叉 ,甚至挤压、重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