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通过三阶层体系与四要件论的比较,阐述下面几个问题:第一,两者分别存在什么问题;第二,提出犯罪论体系的建构需要处理哪些基本问题;第三,在现行刑法规定之下,如果要借鉴三阶层体系,需要考虑处理的一些问题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阶层差距与社会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社会的发展理论和实践证明,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是最稳定的。然而目前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还不合理,中下层人数庞大。这就需要大规模的社会流动尤其是中下层向中间阶层的流动。教育本应是重要和积极的社会流动机制,但目前我国教育的阶层差距有日益增大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阶层的合理流动。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进不和谐的教育制度,缩小教育的阶层差距。  相似文献   

3.
石勇 《南风窗》2014,(26):74-76
改革、反腐都需要重构政治结构,因此需要政治权威。而政治权威又成为整个社会的权威。于是,在个人从阶层这样的层面剥离出来时,直接被吸附到“国家”这样的抽象实体上。  相似文献   

4.
如何理解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与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出现了不同社会成员和不同阶层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探讨.共同富裕是长远目标、最终目标,不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目前我国居民收入的差距没有形成两极分化,但也不应忽视,我们需要采取正确的宏观调控和发展战略,以有效控制和缩小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影视剧《人民的名义》火了!这部影视剧给社会带来的正能量不容否认,在反腐败的大背景下固然起到了坚定人民反腐败信心的作用。可是这部影视剧的观众却出乎意料地同情剧中的反派角色,主要原因是他们来自社会底层,在上升过程中付出了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由此,这部剧引发了社会对于阶层固化问题的讨论。在阶层固化问题引发热议的同时,其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也同样值得我们反思。毋庸置疑,社会分层是任何社会都无法避免的现象。但是,社会分层需要加以控制,避免出现阶层固化,上升通道趋窄的  相似文献   

6.
李北方 《南风窗》2008,(7):44-45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被广泛关注的新阶层在人大政协上所占的人数有明显的增加,与此相对应的是,工农等"老阶级"在比例上的缩减。新阶层的崛起被寄予了推进政治生活进步的厚望,新阶层代表能否在为本阶层争取利益的同时,服务于推进全社会公平正义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7.
田磊 《南风窗》2011,(10):28-30
中国未来的政治家最重要的事务也将会从发展经济,建大坝、修铁路、搞卫星扩展到处理社会矛盾、缓和阶层对立等等,在处理这些更加复杂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需要新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8.
赵灵敏 《南风窗》2007,(8):14-16
自1997年前后至今,我们已经看到了港人同胞对中央政府的理解与妥协;但是,在中央政府与民主派之间,在中央政府与香港的精英阶层(如律师、传媒工作者)之间,仍需要双方多加交流、增进谅解、相互包容。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阐释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间阶层变动的规律及其对阶级斗争所产生的影响,进而为无产阶级争取和团结中间阶层、壮大革命力量、促进革命形势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恩格斯中间阶层思想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蕴。探讨和研究这一思想,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拓展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解,而且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化,认识我国社会中间阶层的现状和变动趋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1988,(10)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于长江在报上发表“社会阶层的相互作用”一文中,分析了个体户阶层与国家干部队伍的关系。他说——个体户为了经营需要,不得不利用手中的金钱来打通这些(公安、工商、税务)基层干部。其结果形成一种契约关系。在社会没有重大变迁的情况下,这种关系只能日益深化,并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结构。个体户本来政治地位很低,但通过他们大量的以个人身份对基层干部施加影响,渐渐会出现巨大的整体效应,对政局产生实质性影响。总之,个体户阶层尽管在人大代表中没有几个席  相似文献   

11.
李北方 《南风窗》2007,(20):74-76
细审之可发现,政策取向对阶层分化的影响作用在减弱,已经初步成型的既得利益阶层具有了对抗一些政策的力量,社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变得艰难了。  相似文献   

12.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阶层固化现象便开始出现,并愈演愈烈,直到广为诟病。阶层固化,下层群体便失去向上流动的机会,失去"人生出彩的机会"和"梦想成真的机会"。相对贫富差距来说,阶层流动性是衡量社会更好的尺度。正如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所说:"有时贫富差距大一点还不要紧,最怕的是穷人失去向上流动的希望,最怕的是一种绝望的感  相似文献   

13.
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夯实小康社会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中等收入阶层正悄然崛起,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国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过程中应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大力发展科教文化事业,促进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2014,(18)
<正>构成庞大的下层社会,在制度和市场上都处于较低地位的各个阶层、群体,他们是这个社会创造财富的阶层,而非寄生阶层。当他们被整合进"上层-中层-下层"的阶层结构,进入主流社会空间,新的问题就来了。我们已经告别"摸着石头过河",正走在"中国道路"上。"中国梦"似乎在不太远的地方招手。这条路充满挑战,不安全感如影随形。对于官方来说,特别要防御一些可以想象到,或本来就在想象之中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学者对社会主义国家阶层或阶级关系的讨论,涉及到对过去的苏联社会主义体制时期、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以及市场经济转型时期阶级或阶层关系的观点与学说。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否是一个阶级社会,以及当前在中国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又重构了怎样的阶级或阶层关系的问题,不同的学者提出了具有争议的观点与学说。究其争论的根源,在于这些学说引...  相似文献   

16.
韩冰 《法制博览》2015,(6):166-167,165
清末的士绅阶层是中国宪制发展初期的主力推动者,他们的利弊得失对当代中国的宪制进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从传统士绅阶层的源起、中国士绅的社会作用和知识结构及中国士绅阶层不能推动中国宪制良性发展的原因三个方面入手,试图对清末中国士绅阶层作为中国宪制进程推动者的局限性这一问题做出简要的分析,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中国现代宪制发展阻力重重有深刻的历史原因而中国清末士绅作为中国宪制进程的首批推动者对中国的宪制发展施加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从根本上体现为社会各阶层和各群体利益关系的和谐,特别是干部和群众利益关系的和谐.由于受苏共的影响及其他原因,建国之后我国干部阶层与其他阶层在社会利益分配中存在不和谐的因素,现阶段又有严重发展之趋势,导致干群矛盾加深,在某些区域甚至有所激化.解决干部阶层在社会利益分配中的科学定位问题,要把干部执政行为与执政理念的和谐、干部与群众利益关系的和谐作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18.
分化——节选自《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党的社会基础在逐步向拥有经济和文化资源的阶层倾斜。我国社会中间阶层的规模过小。只有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形态,才能深刻、本质地反映中国整体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在管理阶层拥有一个职位,大概是许多打工仔的梦想。不过,一位企业界的资深人士警告说:“人们认为如不从事管理工作,就是窝囊,结果,他们落入了攀爬阶梯的陷井。”这个世界需要各种各样的人,与其煞费苦心纠正自己去适应“管理工作”,倒不如把精力集中在发展自己专长方面。  相似文献   

20.
石库门对工人新村的胜利,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工人阶级经过1950年到1976年的“主宰期”,已经从城市的意识形态中心退出,成为上海的边缘阶层,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庞杂而有活力的市民阶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