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传播效果,必须认真学习理论,把握其精髓;宣传理论,让广大群众掌握;科学决策,体现理论服务人民的本质;党的干部率先垂范,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政策。唯其如此,人民群众才能认可、接受、信服这个理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国内学术视域中的重要范畴,同时也是国外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外学术界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性质、主体动力等问题,进一步探讨中国共产党的作用、政党属性,并对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否具有可移植性等做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载体,既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本土化提供了条件,也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消极影响。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另一方面要警惕中国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在扬弃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中,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  相似文献   

4.
王增智 《理论参考》2009,(11):26-28
在当代中国,现代化不断推进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昭示着中国现代化的新进程。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合法性取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科学性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在一个合法的框架之下进行结合。它是历史与现实、事实与价值、自上而下的权力建构和自下而上的心理认同的统一,并体现为科学性、合理性、实践性、人民性、认同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的,除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与本国的国情相结合、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以外,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与世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工作者进行理论研究和探索的产物。本文试图从后者这一新的视角来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的深入研究,拓宽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地包含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即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实际、中国共产党人.这三个基本要素同时出现并相互作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而要素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程度及取得实际效果的差异,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划分为了各具特点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孙文华 《学理论》2010,(10):78-78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在中国大陆学术界正蔚然成风,并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通过梳理和比较可以发现,二者虽然存在较大差异与分歧,但同时也存在若干共同与相似之处。所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展开一些比较、对话与交融也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赵雁 《学理论》2012,(21):41-42
佛教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时代背景、生长环境、时间长短等几方面存在明显的异同,对佛教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进行历史的考察,找出它们的异同,并以佛教中国化为借鉴,看其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辛玉玲 《学理论》2014,(1):30-31
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度蔓延、欧债危机愈演愈烈、西方国家深陷困境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依然平稳增长,不断地创造难以置信的"中国奇迹"。中国的巨大成功,使国内外许多人开始探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等。要总结中国的成功经验,不可避免地要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的探索与开启为中国的巨大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继续谱写中国发展进步的辉煌篇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十分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及文化自信问题,并且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内容来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来自多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不断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之焕发出勃勃生机;马克思主义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崭新的科学内涵和时代内涵,使之充满实践活力。  相似文献   

12.
利益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社会关系.只有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妥善处理好各种社会利益关系,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善社会动力机制,确立核心价值导向,经受执政的各种考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利益观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本位、人民本位的立场,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合法利益的导向,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新观念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当前,要注意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利益观为指导,正确看待利益差距,正确看待名利变化,避免既得利益思想倾向,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统筹协调现实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公和私是表达事实存在的中性名词.公和私的关系有差异、对立、统一、合一等多种形态.把公私与善恶分别对应联系起来是仅限于公私截然对立时才成立.私是个人的社会存在和认识局限所必有,它可以成为社会发展之公的动力,而大公无私是对私的升华和超越.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把握公和私在差异中的统一是现代社会的特点,科学的公私观则是解读中国改革的钥匙.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31)
犹太人问题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既古老而又现代的问题。诞生于西方、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没有回避犹太人问题,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对这一问题有着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其共同点是都不公开支持反犹主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发展是在历史形成的国情基础上所开展的现实运动,用以指导中国社会变革的科学理论必须以对中国现实国情的正确认识为直接依据,并体现对现实国情的要求与改造,国情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情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内涵十分丰富,是多种因素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6.
"相结合"和"涵化"是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两种常见解释模式."相结合"模式有着权威的理论论据和广泛的认可度,能够比较好地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素、结构和方法;"涵化"模武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够揭示其文化意义.但两种模式也各有不足.  相似文献   

17.
凌海金 《理论导刊》2004,2(3):20-22
毛泽东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如果说《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范之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奠定基础,那么,作为毛泽东思想核心部分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集中体现,《新民主主义论》无疑是马克思主义核心即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扛鼎之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座丰碑。因此,深入研究《新民主主义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高理论创新能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涵义新界定何谓马克思主义中…  相似文献   

18.
赵曜 《理论探讨》2006,2(6):5-8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把我们党的发展理论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又有了新认识、新思路和新概括。这条发展道路可概括为:改革发展、开放发展、科学发展、稳定发展、和平发展、全面发展、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代西方主要民主观念和理论体系极为庞杂,各种学说目不暇接,代表人物流派层出不穷。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观察与评价西方的民主观念和民主理论,是我们研究西方政治观念的基本出发点和方法。西方式民主是在西方社会这块独特的土壤上培育出来的,是一种特殊的、历史的政治现象,有其历史和社会局限性,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不能照搬西方的民主体制和价值观念,应当树立科学、正确的民主观。从方法上讲,必须坚定阶级的立场、历史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和过程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