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旅游是旅游业的新兴发展方向,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但在学术界和产业界,对生态旅游的认识还不完善。笔者着眼于此,通过对生态旅游内在运行规律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三位平衡”模式,以探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已成为当前的旅游热点和社会时尚,作为生态旅游经济生力军,乡村生态旅游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可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保护三者结合起来,有利于农业资源利用和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慧 《学理论》2012,(13):93-94
中国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是其重要内容,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一部分,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海洋生态旅游在我国已经得到了蓬勃发展,市场潜力巨大,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我们要以保护海洋为前提适度发展海洋生态旅游业,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法规等手段,构建科学的特色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4.
范平 《学理论》2010,(25):111-111,12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通河县委县政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紧紧抓住有利机遇,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了打造"生态旅游胜地"的宏伟构想,推出生态旅游品牌,使旅游业提档升级,  相似文献   

5.
绿色文明产生了对旅游业的绿色需求,生态旅游正迎合了这一潮流。新疆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在旅游开发规划中,其旅游开发模式定位为"生态旅游",因而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研究较具代表性。本文以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为例,介绍了景区内的生态旅游资源概况,进而分析了其特色优势资源。并从市场营销的角度,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原则,运用营销理论进行深入的思考,重点分析其生态旅游营销战略,并对如何实现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良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余安琦 《学理论》2013,(15):97-98
新疆地区区域辽阔,旅游资源独特而丰富,具备了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和可能,是我国旅游业跨世纪大发展的主要后劲所在。而其中新疆喀纳斯风景区是新疆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然而在喀纳斯景区开发的同时,还面临着生态保护的繁重任务,也有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就喀纳斯景区生态旅游开发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案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法律难点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其生态系统也极其脆弱。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相关的法律制度还不是很完善,立足实践,应从区域合作规划、管理体制、社区参与等方面健全完善西部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法律措施,确保西部地区生态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陕西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就要建立对保护生态的奖励机制和对破坏生态的重罚机制;形成统一高效的管理机构,统一管理稀缺资源并发挥其经济效益;因地制宜发展药用植物种植和加工业,走高附加价值的产业化之路;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生态旅游大省。  相似文献   

9.
山区县域由于独特的地缘因素,通常难以很好地发展工业,所以经济发展稍显落后,但山区县域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厚旅游资源。本文以湖北保康县的旅游业发展现状为例,分析了山区县域发展旅游的优势、不足、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贫困山区县域的旅游发展之路,既要集中精力通过寻找突破口以点带面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还要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要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 ,寻求保护与开发的平衡点 ,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赵超 《学理论》2013,(11):100-101
近年来旅游业如雨后春笋迅猛地发展起来,青海湖作为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已经逐步成为青海省旅游业的支柱。青海湖旅游区的营销发展目标和营销策略有四:塑造青海湖生态旅游形象;做好市场分析工作;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政府鼓励,各部门参与。  相似文献   

12.
适度发展旅游业是促进生物多样保护的有效手段。但不当或过度的旅游活动也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当下,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其主要原因是:旅游法规体系不完备,存在"空白"和"死角",难以有效解决旅游业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矛盾;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容易使生物多样性保护让位于旅游资源开发;部分旅游发展政策不合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要求相矛盾;实践中存在以生态旅游之名行自然旅游之实的行为,弱化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旅游规划环评中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严重不足。因此,完善旅游法规体系、在旅游规划与相关政策中细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及其保障措施、建立旅游政策法规评估制度并及时修订或废止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内容、完善旅游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等,是促进我国旅游产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发展的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民主》2014,(6):31-31
我国许多省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迷人,走自然与文化融合发展之路,是实现旅游与文化互融共进,促进各地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虽然各地生态旅游发展成效显著,但与世界发达国家、周边省、区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为了进一步促进各地生态旅游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的大环境下,武陵源区积极探索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之路。运用SWOT分析法对武陵源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发现,地质地貌景观资源丰富、水体生态旅游资源丰裕、人文与民俗生态旅游资源优越,是区内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但传统旅游产业开发中生态环境破坏、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理念和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发展武陵源区生态旅游产业要树立开发保护并重的理念,加大开发力度,创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11)
京津冀一体化的区域发展战略给承德生态旅游发展带来了区域信息共享、区域资源整合、区域互联互通的发展机遇,有利于提高承德生态旅游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促成承德生态旅游融入京津冀旅游圈、实现承德生态旅游效益的持续快速增长。而以京津冀一体化的视域审视承德生态旅游集聚状态、服务水平与文化内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为承德生态旅游进一步适应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提高旅游效益、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文化内涵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考与现实观照。  相似文献   

16.
部虎 《学理论》2014,(20):77-78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撬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结合甘州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规划利用旅游资源、推进旅游资源整合、推进文化产业的整合、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能力、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服务素质、强化旅游市场监督管理七个方面的建议和对策,为甘州区发展旅游业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7.
秦岭北麓森林公园实施绿色营销策略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勤 《理论导刊》2007,(6):81-83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限,其北坡是陕西省旅游资源密集带之一,具有丰富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同时秦岭北麓还是西安市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资源涵养地。为了可持续利用秦岭森林资源,近年来,秦岭北麓森林公园管理者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展森林旅游经营活动两者的和谐发展,通过实施绿色促销策略、绿色价格策略和绿色食品等策略,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实现当地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利益和旅游者需求三者的统一,保障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天然的耦合关系 ,它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旅游业的乘数效应十分明显 ,极大地带动着相关产业的发展 ,将成为 2 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9.
旅游业利用外资走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有利于中国旅游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有利于加快旅游业及与其相关行业的开放步伐,使旅游业这一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中国旅游业应如何看待入世后外资对我国旅游业的冲击,如何应对入世后的形势?本刊请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的张吉林为此撰文。  相似文献   

20.
吴炜生 《学理论》2012,(31):69-71
宝桑园旅游资源多样性开发能提高花都区生态农业建设效益,促进生态旅游业及新农村建设的新发展。建立完善的蚕桑新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需对园区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多样性分析,如自然资源开发分析、生物资源开发分析和人文资源开发分析。如何对宝桑园的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正确把握成为园区成功建设的关键环节。深入挖掘自然资源,丰富生态旅游类型;深入利用生物资源,提高资源开发效益;深入分析人文资源,突出文化交流性质。这些开发途径,有利于最大程度上实现宝桑园旅游资源多样性开发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