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体现在“和合”文化、“修身”文化和“善缘”文化三个方面。其中,“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最有代表性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既讲求同舟共济、和谐统一,又体现了“和而不同”的文化传统,从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团结合作的政党关系,  相似文献   

2.
多党合作文化源于博大精深、绚丽璀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既具有中华文化的一般属性,又体现多党合作的特点和优势。本文搏以研究中华文化要素为重点,结合多党合作文化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相互关系,对多党合作文化的思想内涵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对于新形势下加强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多党合作制度面临的挑战与创新政治文化的必要性,整合文化资源,促进多党合作理论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增强马克思主义对多党合作制度的解释力。发展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4.
多党合作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世纪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历史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不断丰富我国多党合作文化的内涵,将之提升到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本文分别从政党文化、党派合作史文化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三方面来论述我国多党合作文化的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弘扬西柏坡多党合作文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党合作文化发展方向,拓宽完善政治参与渠道与机制,支持参政党加强自身建设,团结一切积极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宏伟目标提供广泛力量支持。  相似文献   

6.
回顾和提炼多党合作制度演进的基本轨迹,既是寻求理解新中国政治变迁的客观需要,也是我们展望中国政治制度未来发展图景的重要基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不断结合中国变化着的实际,艰辛地探索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之路。新中国多党合作也随之不断演进,经历了四个阶段:多党合作制度的创立和探索阶段(1949年—1956年),多党合作制度的曲折发展阶段(1957年—1978年),多党合作制度的恢复发展阶段(1978年—1992年)和多党合作制度的丰富完善阶段(1993年至今)。  相似文献   

7.
多党合作的合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形态。合文化理念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党际关系的根本特质。由文化基因所培植和淬炼而成的政党制度,因文化底蕴而酝酿铸造的合作模式,终将汇成民族复兴的磅礴正能量,成为助飞中国美好梦想的跑道。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竞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一政党制度的初步确立是在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60年多党合作的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她的确立,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政党制度发展与完善的基石,对于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只有深深把握与挖掘政党制度价值观,从民主、平等、公正、有序的角度去认识、了解政党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更好地推进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创新,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至今它还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我国的政治生活和爱国统一战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就这项与时俱进的重要的政治制度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中所得出的经验做一番浅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在民族危亡之际,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建立,重庆成为多党合作的舞台中心,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新中国政治格局的确立发挥了重要作用。南方局在重庆的统战工作实践为多党合作营造了良好氛围,中共在重庆谈判时期的统战活动使多党合作思想深入人心,中共积极促成民主党派在重庆建立为多党合作奠定了组织基础,政协会议在重庆的实践开创了多党合作的重要形式。研究重庆在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形成中的历史作用,有助于为巩固和完善新时期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西柏坡多党合作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意蕴。其价值内涵主要体现为“同心、包容、协商、共赢”。“同心’:是西柏坡多党合作文化价值内涵的灵魂,是“和合文化”在政党政治上的反映;“包容”是西柏坡多党合作文化的品质特征,是“厚德载物”、“和而不同”思想的体现;“协商”是西柏坡多党合作文化的生命,是对中和、中庸思想的弘扬;“共赢”是西柏坡多党合作文化的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人本主义精神的升华。  相似文献   

13.
只有深入总结60年来中国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的实践,从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出发,在现有制度和一些成功做法基础上,制定和出台操作性强的规定和条例,不断推进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切实提高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水平,提高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实效,使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功能和价值得到有效发挥。多党合作才能具有坚实的制度保障,才能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建立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民主党派的历史选择.加强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民主党派的发展要求,坚持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民主党派的庄严责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在长期革命与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本文从多党合作的前提、多党合作的特征、多党合作的方针、多党合作的活动准则等维度阐述了对于多党合作制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孕育、形成和发展,是与统一战线的发展进程紧密相连的,其特点、作用与优势也是在统一战线的发展进程中逐渐呈现并不断完善的。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多党合作制度发展过程,也是多党合作制度功能定位的演进过程。从新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来看,多党合作制度功能定位的演进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建立初期。在这一时期,多党合作制度的功能定位,是通过各党派平等协商,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第二阶段: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后。这一时期多党合作制度功能定位由建国初期的以协商建国、参加联合政府为主的功能转变为党际之间的监督功能。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在多党合作制度的功能定位方面出现了两个新的变化:一是明确了民主党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性质和作用;二是明确了多党合作的功能定位,加强了多党合作制度化建设。第四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的功能定位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即在继续完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功能的基础上,扩大各界人士有序的政治参与,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本文从社会历史条件的决定性、中国共产党的制度选择、民主党派政治态度的历史性转变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成因,回顾和总结这一制度确立和发展的经验,对于今天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制度结构具有合理性、合法性、现实性,是适应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政党制度,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构成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制度安排.本文试图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些方法,以制度的合理性、合法性、现实性作为分析评价的标准,对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制度结构、制度安排及制度功能三方面的适应性予以分析及说明.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培育先进的政治文化,完善具体的政治制度,建设完备的党际监督体系,是保证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在新世纪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简称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从政治文明视角探寻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发展的路径,对于推进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