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合理政府规模与政府行政成本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谭桔华 《湖湘论坛》2005,18(2):58-60
我国金字塔型的政府机构和行政人员特点 ,造成了我国政府规模过于庞大的事实。政府规模的大小对政府行政成本的高低产生直接的影响 :政府规模越大 ,政府行政成本越高。因此 ,确定合理的政府规模是降低政府行政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职能准确定位是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转轨时期的地方政府机构设置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和过渡性 ,面临诸多矛盾和困难。为此 ,必须要树立有限政府和市场政府的新理念 ,整体转变政府职能 ,利用经济杠杆和政策导向来合理分流、转移人员。  相似文献   

3.
由于基层政府机构设置各有差异,人员分流基数大,安置路子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使即将进行的基层政府机构精简、人员分流工作面临很大困难。因此,必须转变观念,挖掘安置潜力,建立公正、科学的分流标准,才能取得机构改革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由于是在宏观经济不景气,国有企业亏损严重的形势下展开的,面临着分流人员基数大,安置路子窄,政府可调动资源有限等困难,使即将进行的机构改革面临很大阻力,因此,各级政府必须认清形势,顾全大局,统筹规划,在转变职能,疏通分流渠道,加强法制建设和舆论宣传等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以推动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十八届二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行政体制改革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健全部门职责体系,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意味着高层延续了"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由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的改革思路,"瘦身"、"放权"、"限权"、"分权"成为下一  相似文献   

6.
电子政务建设是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正确处理好政府机构改革与电子政务建设的关系,事关政府机构改革的实质成效和电子政务发展方式的合理转变。在对政府机构改革背景下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引入"模块化"开发理念等若干对策措施,以保证电子政务建设面对政府机构改革预期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最大限度地节约社会成本,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太军 《新东方》2000,(1):28-33
我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能否达到预期目标,能否跳出以往历次机构改革所未能跳出的“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怪圈,主要取决于各级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实际成效。作者分析了地方机构改革的阻力或制约因素及其成因,指出要更新观念,形成改革的精神动力;减少增资和竞争上岗,增加留任者的动力和压力;实行离职补偿和加快配套改革,减少人员分流阻力;依法定编,为改革提供制度动力;因地制宜,发挥地方政府的创造力;内外并举,培植改革的外部动力。  相似文献   

8.
把建立在"官员队伍太庞大、官民比例太高"这样一个虚假事实判断的基础之上的"精兵简政"作为政府机构改革逻辑起点是不符合事实的。政府职能转变无法落到实处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利益驱动制约权力结构的再调整"。30年政府机构改革面临的真实困境源自于政府执行力低下。系统总结30年政府机构改革的成功经验,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回归政府的本职——把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政府发展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实现全社会的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要实现这一根本目标,就必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以服务性政府建设为皈依,加快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等。  相似文献   

9.
政府规模膨胀导致的廉价危机、效率危机、廉政危机、合法性危机是我国进行机构改革的主要动因。本文首先采用王玉明的政府规模理论对建国以后的我国政府规模状况作出了科学评价 ,然后分析了政府规模膨胀的原因 ,并指出控制政府规模膨胀 ,追寻合理政府规模的根本所在是建立有限政府。最后 ,笔者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了建立有限政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 ,地方政府机构的变动已经有过多次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曾经处于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在导致政府机构改革陷于不良循环的众多原因中 ,机关编制审定缺乏权威性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机关编制审定缺乏权威性有许多的表现 :其一 ,国家机关的编制没有严格的法律规定 ,给某些人藐视编制带来了不小的辩解空间。我国至今尚未制定编制法 ,在有关国家机关的组织法 (如人大和政府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 )中 ,涉及人员编制的 ,除对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名额有明确的规定外 ,对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大部制改革背景下,湖北随州开创了全国机构改革先河。精简整合后,随州市政府组成部门和直属事业机构共55个,比其他地级市少设机构达10个以上。随州市因而被称为内地最"苗条"的政府。虽然改革的继续推进遇到了阻力,但随州探索的脚步并没有停止。如今恰逢地方大部制改革的契机,随州经验再度成为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言论争鸣:  相似文献   

12.
政府的“经济人”角色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中 《桂海论丛》2004,20(5):78-80
政府机构应当恪守行政管理者、公共服务者与社会援助者的角色,然而,实践中的政府机构却被涂抹上了一层浓厚的"经济人"的色彩.政府的"经济人"角色损害了政府的诚信,危害了政府自身的合法性,它的根源应当予以探究.如何淡化政府的"经济人"角色,以建立诚信政府,更应当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早在1951年,政务院就作出《关于调整机构紧缩编制的决定(草案)》,进行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国家机关的精兵简政工作。从1954年年底开始,又在全国开展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改革开放后更持续不断地进行了40余年的政府机构改革。回顾新中国70年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历程,总结经验,深刻认识当前面临未竟的政府机构改革任务,探索在新起点上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建设好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轩 《桂海论丛》2021,37(2):39-44
政府机构改革是我国长期以来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对改革开放以来历次机构改革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历次政府机构改革蕴含了协同学思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坚持系统整体性原理,不断增强政府机构改革的整体性;坚持系统协同性原理,不断增加政府机构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协调性;坚持系统非平衡性原理,持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坚持系统自组织和涨落原理,自觉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坚持系统开放性原理,厘清政府与市场、社会边界,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协同学的理念与方法对我国今后政府机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时政     
《政协天地》2009,(8):34-34
我国大部制改革 在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全国共减少厅局级机构80多个。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既考虑与国务院机构改革相衔接,又为地方改革创新预留了较大空间,同时,保持了省级政府现有机构规模与格局的总体稳定,使其能适应省级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需要。下一步,各地将积极统筹推进市县政府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16.
孙涛 《人民论坛》2010,(7):258-259
"十二五"期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提高政府效能、增强政府公信力为出发点,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落脚点,加快推进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创新,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这样的改革需要勇气,也需要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17.
综改第三年     
《小康》2008,(4):30-31
本轮政府改革,浦东提出打造“现代政府体系”。再次进行“政府事务重组”,大幅度改革行政机构框架。  相似文献   

18.
政府机构是政府职能的载体。政府职能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的需要决定的。社会需求的变化推动政府职能的变化。政府职能的变化,又推动政府机构的变革。这是政府机构改革的一般规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作为我国国家政权的最基层组织的乡镇政府当前亟须突破职能转变、机构精减、机制约束三道难关,真正实现人员精干,运转协调,办事高效。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先后进行了六次政府机构改革,经历了由单纯的精简机构到综合配套改革的发展过程。以政府机构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其实质是改变高度集权的政府管理模式.建立统一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政府机构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转变政府职能仍然是一个努力的目标,具有长期性和渐进性。当前.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已全面展开.标志着我国政府管理体制向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迈进。  相似文献   

20.
新语录     
《中国人大》2013,(8):5-5
受利益驱使,现在一些政府患了"多头症":有问题时,多个监管部门相互扯皮,责任模糊;有利益时,大家一哄而上,杂乱无序。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长葛红林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说,政府自身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衡量机构改革是否成功,一个重要的标准是看能否实现从机构整合这个"物理变化"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