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企业富余职工下岗再就业问题浅议·徐凌波国有企业隐性失业问题是困扰着政府的老大难问题。国有企业现有职工7500多万,其中富余职工近2000万。富余人员是国有企业的一大负担,同时大批的富余人员存在也是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国有企业富余职工的下岗再就业是...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隐性失业公开化途径探讨林志平●肖立见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隐性失业现象。据统计,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在2000万左右,富余人员率高达25%左右。如此多的富余人员沉淀在国有企业,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加重了国有企业负担,降低了国有企业效率...  相似文献   

3.
离业失业再就业下岗职工的三条出路———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牛仁亮访谈录●本刊记者李迪斌访谈录改革实践和理论都一再表明,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着庞大的富余人员,据估计总数约在2000万至3000万之间。党的十五大把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年,四川经济正处在一个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时期,在改革力度加大的同时,在劳动用工领域里也反映出一个突出的问题:历史上长期积存下来的企业富余人员在就业存量中加速排放出来,出现了下岗待工人员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何谓下岗待工人员(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5.
关于建立企业减人增效机制的思考孙红芹目前,我国企业改革过程中面临着三大难题,即企业负债率高,富余人员多,社会负担重。其中富余人员怎么处理是一个很棘手的难题。企业不减人,管理就改善不了,劳动生产率也难以提高。可以说减人增效是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改善经济...  相似文献   

6.
浅论再就业工程○王娓失业和就业问题,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和失业人员将进一步增加。能否妥善解决失业职工再就业和富余职工的分流安置,直接关系到企业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两个转...  相似文献   

7.
一九九八年的夏天,除了世界杯足球赛外,最火爆热门的话题恐怕就数下岗再就业了。“下岗牌包子”、“下岗工人服务队”,…··成了大街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格外引人注目,令人关注。我们要道一声:“下岗工友,你的心情现在还好吗?”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国有企业大批富余人员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已成为当今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如何正确地看待下岗?应怎样择业?如何再就业……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人振作奋起,有入困惑悲观,有人怨天尤人。需要指出的是,职工下岗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共生性,这是价值规律、竞争…  相似文献   

8.
减员并非是要砸职工饭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知道,企业的用工数费应当与生产规模俐一致,这是企业劳动力配置的一条基本原则。这样不仅可以使企业内部结构合理,科学地利用劳动力资源,还能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克服人浮于事的现象。所以说,减员增效不是一种孤立的行为,减员不是目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获得裁减下来的富余人员的工资效益,而是要在实现企业劳动力科学配置、提高用工效率、增强企业活力的同时,把精简下来的富余人员妥善安排到合适的地方,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创造新的经济效益,实现富余人员的再增效。因此,宣传思想工作要联系企业的生存发展,向职工讲清楚…  相似文献   

9.
提倡“内部消化”的精神河南张晶明厦门卷烟厂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坚持做到“不让一个职工流落社会”。这一做法很值得称道。国有企业“减人增效”,必然有一部分富余人员下岗。如何对待这部分富余人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所谓按“政策规定”,把他们推向社会后...  相似文献   

10.
《求知》2000,(12):39-39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邹至庄近日提出,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应当有更灵活的人事政策,以往那种提供给全体教职员工终身任期的体系应当终止,应当在竞争中鼓励大学里优秀教师,并允许富余的人员去寻找其他工作。同时,邹至庄对中国的教育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1.
压力·勇气·胜券孙东海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奥运赛场上的许多项目的金牌争夺战中,各国的优秀选手之间的技术和实力上的差距其实并没有多大,而往往是临战的状态和气势决定最终的比赛结果。如果包袱太重,压力过大,就不能战胜自我,发挥最好的水平;反之,不...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成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中富余人员理想的去处和“避风港”。那么,在新一轮的事业单位改革中,事业单位的富余人员又该向何处去呢?从我国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看,事业单位的人事改革应该坚持内部消化为主、外部分流为辅的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的领导体制,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完善单位内部补偿机制,妥善安置富余人员。  相似文献   

13.
一勺 《瞭望》1998,(17)
苏曼殊·章太炎·陈独秀苏曼殊《本事诗》最受人喜爱,其中的一首“春雨”尤著名于世,诗云:“春雨楼头八尺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这是他当年养病时的自画像,反映了他的寂寞心境。曼殊在清末民初,颇多不僧不俗、亦僧亦俗的狂言奇行,...  相似文献   

14.
国债·金融意识·国债市场本刊记者国债:熟悉的“陌生人”今年,国家将发行1000亿国库券。国债,似乎谁都知道,但有多少人能说清它是什么?为什么要发行?它给国家带来什么?它给百姓带来什么?国债市场形势如何?本刊记者采写的这组专题报道,将尽我们所知,逐一细...  相似文献   

15.
国企改革:克服姓“公”姓“私”的疑虑○林康一、国有企业现状及其改革的势在必行目前,国有企业出现了很不景气的局面。究其原因,错综复杂。如设备老化、历史包袱沉重、富余人员多、竞争对手蜂起、适应市场经济能力差、对新的改革准备不足等。而这些还只是客观原因,主...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94,(11)
企盼九四年:改革·发展·稳定本刊评论员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隆重开幕了。我们表示热烈的祝贺,祝愿“两会”开成民主的大会,务实的大会,团结的大会,鼓劲的大会,激励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四大和十④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发展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17.
学习·超越·战胜─—邓小平对待资本主义的科学态度山东师范大学政治系李爱华早在1980年,邓小平就教导人们:“对于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思想,当然也要采取科学的态度。”(《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298)当代世界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制度并...  相似文献   

18.
能进能出的人才流动观念.健全能进能出的人才流动机制,形成既考虑个人意愿,又服从组织需要的安置富余人员的大气候,使富余人员安置做到人事相宜、人尽其才.能上能下的能级相称观念.惟有能上能下,才能解决选人不准的问题,不可使干部增加危机感,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上进心,促进人才成长.  相似文献   

19.
加快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范必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199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今年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去年底,全国下岗无业人员和登记失业人员约1000万人,今年还将分流企业富余人员300万人。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调整产业...  相似文献   

20.
以搞活国有企业为中心的经济改革已经历时十几年了,但总的来说进展缓慢、收益不大。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的新途径,从而切实有效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成为当务之急。在国有企业存在着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当中,解决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人浮于事,富余人员过多,进而造成效率低下的问题当是企业改革的应有之义。本文拟就企业冗员长期存在的危害性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企业冗员的存在,直接阻碍了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形成了“过度就业”、“隐性失业”。如果说生产发展正常的企业里富余人员的存在使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