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关键在于旅游文化品牌的打造,优秀文化旅游品牌的创建,不仅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和吸引力,更是增强经济活力、增加就业、增长国民收入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途径。品牌是打造出来的,打造旅游地的品牌就是在对当地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找到旅游者对其旅游文化资源最深层的本质需求,并据此对旅游文  相似文献   

2.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人类学透视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2  
张晓萍 《思想战线》2002,28(1):31-34
旅游人类学理论指出 ,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化旅游”是以参与和感受地方文化为主的旅游 ;“旅游文化”是为旅游和游客而制作文化 ,或是为文化而制作旅游和游客。文化旅游者将更广泛地与当地人接触 ,旅游文化应更多地适应旅游者的需要。开发旅游资源 ,应考虑旅游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七十年来(1949—2019年),山东文学旅游根据丰富的真实性文学旅游资源,历经保护性修护、博物馆化式建设、融入文化旅游整体开发等阶段,建成遍及全省各地方的文学旅游目的地及相关文化景观,这些文学地方信息绘制出较为完善的文学山东地图。山东文学旅游演进发展与文学山东地图从时、空两个维度叙写与阐释"文学山东"形象,为理解山东作为"文化圣地"的丰富意涵系统和文旅融合多元路径提供绝佳的观察视角。此项文化地理空间的现代化生产工程持续塑造改变着山东地理和旅游者的空间认知。  相似文献   

4.
族群文化的移植:"旅游者凝视"视角下的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和地方性的互动进程中,穿梭于不同族群之间的"旅游者凝视"无处不在且影响深远.在旅游者凝视作用下,民俗村中的族群文化被彻底符号化与商品化."旅游者凝视"作为一种隐形力量,支配着特殊旅游场域的建构,改变了族群文化的存续原则,割裂了民族演员的族群认同,生产着有别于原生态文化的各种"奇风异俗",造成族群文化的移植.民族演员面临着对自身不断重新界定并形成新的族群认同.民俗村内文化的移植对族群原生地的民族文化传承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东方》2017,(5)
三亚市根据市情,提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三亚市在发展"全域旅游"战略背景下,提升旅游质量,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质和旅游者的文化体验、文化享受程度,实质上就是提升吸引旅客的关键所在。三亚境内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尚属简单性地开发利用,很有必须在进行全面、扎实普查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大黎、苗族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并对黎、苗、回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在开发利用中坚持真实性原则,同时精心保护。  相似文献   

6.
凉山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对国内外旅游者形成极大的吸引力,是发展旅游业赖以存在的优势和基础,如何把潜在的文化优势转变成现实的旅游市场优势,是凉山等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很多资源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旅游的开发必须高度重视,探讨了少数民族文化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分析了旅游业的发展给少数民族文化带来的冲击影响,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林轶 《传承》2008,(4):116-117
乡村游越来受得到旅游者的喜爱,它以回归自然、贴近自然为主题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其构成的每一要素无不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作为六要素之一的住宿也必当体现出乡村的风味才能展现出乡村游的特色,由此,民居旅馆成为了主要的接待方式,在乡村旅游中,民居旅馆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闫文敏 《创造》2001,(1):22
一、文化对旅游的支撑作用   真正的旅游,即排开会议和经商等特殊类型外,无论游览观光还是休闲渡假,说到底都是旅游者在时间、金钱和体力都有富余的情况下,出于娱乐消遣的目的而出行,在得到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同时获取知识、增长阅历的行为。因此为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开发培育成旅游产品的资源不外自然和人文两种类型。如果我们要对旅游资源作一个粗略评价的话,显然自然和人文条件均难以吸引旅游者的为劣,其中一种有吸引力的为良,两者都有吸引力的就算是优了。这样我们就从根本上弄清了自然和人文条件兼备才是旅游产品资源的最…  相似文献   

9.
旅游者决策行为影响机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者决策行为分析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和营销者所关注。旅游消费者决策行为直接决定着旅游者出行的选择,对旅游者决策行为的影响机制的了解与认识,将对旅游接待地和当地旅游企业采用恰当的市场营销手段吸引旅游者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其中旅游者行为决策过程和影响旅游者决策机制的过程性因素是了解旅游者决策行为的关键,而针对旅游者决策行为影响机制的有效旅游市场营销策略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民居旅馆在乡村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游越来受得到旅游者的喜爱,它以回归自然、贴近自然为主题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其构成的每一要素无不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作为六要素之一的住宿也必当体现出乡村的风味才能展现出乡村游的特色,由此,民居旅馆成为了主要的接待方式,在乡村旅游中,民居旅馆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水平.民族文化作为民族旅游中的独特资源是最具有吸引力的,民族文化保护的问题在旅游开发中备受关注.通过对云南大理双廊白族的田野调查发现,居民为了迎合游客的消费偏好,在向旅游者展示文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建筑、服饰、思想观念及价值观、民族习俗偏离传统等文化失真现象.政府疏于管理是导致文化失真的重要原因,政府应发挥其公共职能参与旅游开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发展中的文化价值论--以云南丽江旅游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波 《思想战线》2003,29(3):103-106
旅游业要发展,必须融入文化,让文化推动着旅游业迈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资源是旅游业产生吸引力的源泉,充分认识文化价值,挖掘、开发、利用好文化资源,变单调的游山玩水的浅层次游览为融自然与文化为一体的深层次旅游,提升旅游业的档次和品位,仅靠硬件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文化精品作为龙头。云南丽江旅游之所以让世界瞩目,就是打着"文化"这张王牌,把旅游和文化紧密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正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其与北半球截然相反的气候和特有的动植物,吸引着世界各地旅游者纷至沓来。2017年国庆"十一"长假,笔者和家人自助游览悉尼、堪培拉、墨尔本、大洋路和凯恩斯大堡礁,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不仅个人得到旅游的充分享受,而且对于中国建设旅游强国也有诸多感悟。作为自助游的旅游者,办签证是一件耗时费力的挠头之事,与其他发达国家需要面签不同,澳大利亚驻华使馆签证中心接受中国旅游者的网上  相似文献   

14.
赵春雨  郝晓兰 《前沿》2013,(13):185-188
体验式旅游的到来,对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文章基于文献查阅以及对旅游者博客游记的分析,采用ASEB栅格分析法对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缺乏文化内涵的支撑、产品不丰富、旅游者体验单一,转型开发草原文化旅游体验式产品是体验式旅游下增强其吸引力的核心.并依据这一结论构建了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体验式产品开发的模型,旨在令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的发展紧跟体验旅游的步伐,让游客切实体会到草原文化旅游不可替代的新鲜、愉悦感,以提高内蒙古草原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同时希冀为相关部门以及景区开发与经营者提供产品转型与策划的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5.
伍朝胜 《当代广西》2013,(17):46-47
8月3日晚,国家大剧院歌剧院。大型历史舞剧《碧海丝路》踏着海洋文化的足音,向北京的观众款款走来。古代北海人开辟海上丝路的故事,让观众体会到海洋文化的魅力。海洋文化是北海的历史积淀,是北海海洋旅游开发的优势资源。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790.50万人次,增长21.8%;接待入境旅游者5.82万人次,增长21.76%;国内旅游收入63.25亿元,增长25%;国际旅游收入2017.40万美元,增长34.14%。  相似文献   

16.
文化与旅游的耦合发展是在复杂机制作用下的综合动态过程,从社会学视角解析其发展机制,能够深刻反映出旅游的文化属性,以"社会互动"促进耦合过程,以"本真现象"保护特色文化,通过"体验经济"打造创新产品。通过社会学的理论探索文化和旅游耦合的产品模式,能够为旅游产品的开发寻求理想的途径,"旅游体验模式连续带"以旅游体验的深度差异将旅游者分为五种类型,其对应五类旅游产品模式,而现实社会中,理论假设的五种模式并非都对应现实的旅游产品。对特定地区的文化与旅游耦合模式的研究需要结合地域文化,同时应用"旅游体验模式理论"分析多种旅游者的动机和需求,合理构建以人为本的文化与旅游耦合产品模式。  相似文献   

17.
高校旅游及其市场营销初探——以武汉大学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尚未被社会普遍接受,中国许多高校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开发。本文就以武汉大学为例,从旅游者的年龄、地域分布、旅游动机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市场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18.
试析我国旅游产品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适应旅游者需求的多样化,调整和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是我国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深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旅游资源的增值能力,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是我国调整和优化旅游产品结构的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19.
张静 《青年论坛》2003,(6):95-96
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 ,文化制约旅游发展 ,这已经被世界旅游史和中国旅游史所证明。旅游理论来自于哲学文化思想 ,文化决定了旅游发展的盛衰 ,文化交流开辟了旅游新领域 ,文化赋予自然资源以精神内涵 ,传统文化对旅游者具有强大吸引力 ,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促使旅游形式多样化 ,只有充分认识旅游的文化内涵 ,旅游发展才能方向明确 ,健康持久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客现主义和建构主义视角,探讨了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开发中本真性与商品化的关系.基于客观主义视角,大力发展内蒙古传统旅游民俗是必要的.在建构主义视角下,文化作用的不同,旅游者对"本真性"的认知也不同,但时旅游景区点和内蒙古草原民俗文化的宣传是必要的,它既可扩展旅游者原有文化框架的内容,也可增强旅游者原有文本话语的选择宽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