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文以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为研究对象,首先简要分析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概念及其制度建立的合理性依据。然后在研究中国国家安全审查立法现状的基础上认为中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立法存在着缺乏全面统一的基本法;相关法律层次低;一些重要概念仍需进一步解释;一些制度存在缺位等问题。最后通过借鉴美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的立法经验认为完善当前我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需要制定一部专门的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法;需要对制度中一些重要概念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还要在制度中确立对等原则、救济途径以及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发表于《史学月刊》2010年第1期的《美国“国家安全国家”的创生》一文中,作者牛可指出,冷战时期美国国内变化的诸多方面均可置于“国家安全国家”(national security state)概念之下加以认知和讨论。“国家安全国家”是伴随冷战而出现的美国历史上全新的事态。在冷战爆发和演进的同时,经过战后初期关于国家安全组织体制的大讨论和持续进行的政府机构的重组,美国的政府组织体制,乃至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的“国家安全”理念之下,  相似文献   

3.
协议控制被广泛应用于境内企业赴海外上市的过程中,由于其涉嫌规避中国外资准入方面的法律和政策,目前对其实施严格监管的主张越演越烈。最近,商务部《并购安全审查规定》明确将其列入监管的范围;而香港交易所最近也修改了关于采取协议控制的公司上市审核要求。但中国监管者尚未有明确的针对协议控制的监管制度。本文着重从协议控制的本质和操作,以及内地《并购安全审查规定》与香港《上市决策2011》的比较中找到协议控制监管的未来方向,即应该依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超越于其合同的形式,并扩大"并购"的外延,从控制权的本质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4.
论外资并购中国家经济安全审查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独立的外资并购国家经济安全审查机制具有重要价值。根据我国的国情,从运行成本和现实需要来看,应当建立一个由各个相关部门加入的跨部门的联合审查机构,可称为外商投资联合审查委员会;其并购审查的对象应该规定为"有对中国企业的并购意向的外国投资者";其审查机制应当体现国家的经济主权原则、遵守并适用中国法律原则、经济安全原则和国家适度干预原则;其审查标准可以规定为:若有可信证据,能证明或推导出该外资并购交易会对我国的国家安全产生影响或者造成威胁的,则该外资并购交易将被禁止,反之该并购交易可以被通过。  相似文献   

5.
外资并购中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金一 《工会论坛》2009,15(3):137-138
外资并购在中国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其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是近几年才引起了我国政府高层的注意。我国对外资并购中的国家安全审查存在制度上的缺陷。本文通过对各国外资并购中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比较研究,在研究相关外资并购案件基础上,提出我国国家安全审查面临的两大尴尬,结合我国实际,做出建立我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甘钧先在《2010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评析》(载《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6期)一文中指出.2010年5月奥巴马政府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虽然表明美国愿意放弃“先发制人”的单边主义行为,转向以“巧实力外交”为主要手段的多边主义外交,但与小布什时期的安全战略报告相比,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宏观政策鼓励外资并购的大背景下,借鉴国外在外资并购立法及实践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历史与现实情况,清理、修改、完善我国外资并购立法,使外资并购走上法制化轨道是我国的当务之急。在借鉴国外并购立法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外资并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反垄断法》、《外资并购审查法》、《企业并购法》、《国有资产管理条例》等多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外资并购进程,加速确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使并购重组能够在法制化的轨道上更加顺利地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8.
外资并购的反垄断审查和国家安全审查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资并购的反垄断审查和国家安全审查的区别主要为:两者是从两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评估商业活动的影响;二者审查机构不同;二者审查的内容不同。两者主要的联系表现在审查的是同一商业活动,且两者均是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9.
跨国矿业并购因涉及敏感的自然资源领域,各国一般以国家安全审查予以规制.近年来,中国企业对澳矿业投资增长迅速,加之大部分投资者的国有背景,更加深了澳大利亚政府对于本国国家安全方面的担忧.出于这一考虑,澳大利亚政府通过不断的法律及政策修订,赋予了本国国家安全审查标准极其丰富的内涵,给予了并购项目本身溢出效应更多的关注,审查范围远超传统的国家安全范畴,同时亦引入了安全审查的筛选机制,务求安全性与灵活性的平衡把握.因此对于这一审查标准的准确把握,不仅关乎中国矿产类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稳定我国的海外能源资源供给,而且对完善中国的国家安全审查体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外资并购在我国迅速发展并表现出新特点,并购规模迅速扩大,而并购企业从经营性变成生产性,从中小型转向大型,从一般行业转向基础行业。我国外资并购安全审查立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过程。新形势下我国需要外资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但同时也要完善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来维护国家安全,包括制定外资并购基本法,理顺相关法律法规,细化安全审查程序,完善监督程序。  相似文献   

11.
吉尔吉斯斯坦因其独特的地缘战略条件成为俄美两国在中亚博弈的“焦点”。在大国夹缝中生存的吉尔吉斯斯坦,独立以来始终奉行平衡务实的外交政策,努力周旋于俄关两大国之间,利用俄关在吉的利益争夺,巧妙运用平衡外交策略,使俄关两国势力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最大限度地获取了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2.
美国以《出口管理法》和《武器出口管制法》为基本框架建立起宽泛而严厉的出口管制法律制度,其目的是通过对特定物品和技术的管制维护国家安全,落实美国外交政策。诱惑侦查频频亮相于出口管制执法活动中,呈现出介入的超前性、高度的欺骗性、极强的诱惑性等特征,并且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将犯罪意念植入无辜者脑子”的倾向。近几年来美国出口管制执法部门频繁地将这一策略运用于在对中国的出口贸易管制中。有鉴于此,国家应当建立预警和宣传服务机制,加强领事保护和外交保护,企业或个人应遵守美国出口管制法律制度,善用合同中的“鉴于条款”,诉讼中可以借助“陷阱抗辩”等相关的司法规制以维护自身利益和安全。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拓展。将涉外警务学设为公安学的二级学科,不仅是我国公安学继续发展和繁荣的需要,而且是解决涉外警务实际工作面临困境的需要。同时,根据通行的学科衡量标准,涉外警务学已初步具备增列为二级学科的条件,即研究对象从属于公安学研究对象的范畴,具有较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和公认的专门术语,已取得较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具备独立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4.
1947年6月至1949年4月,国民政府围绕夏格巴分裂活动,同印度、美国、英国展开了一场交涉。著名分裂分子夏格巴在印度、美国、英国的支持下,乘国民党政府即将崩溃之机,“出访”三国,制造分裂。而三国对西藏的企图各有不同,印度企图继承英国在藏获得的侵略权益,美国企图取代英国而插手西藏问题,英国继续维持所谓中国在藏是“宗主权”而非主权的老调。国民政府相应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反对夏格巴的分裂活动和这些国家干涉中国的领土与主权完整,表明了中华民族的严正立场,夏格巴“所谋向外贷款贸易,及企图使西藏独立事,均未如愿以偿”。但是,国民政府也有失策,它错误地认为不发给夏格巴等人护照,他们就出不了国,幻想三国会尊重中国主权而拒绝在其所持“西藏护照”上签证,未料到关英两国会变通处理。  相似文献   

15.
化装侦查是一种重要的侦查方法,美国通过立法和判例对化装侦查的具体程序、化装侦查的实施主体和适用对象、适用条件与适用原则、化装侦查的监控机制、化装侦查的界限与法律后果进行了规范。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了化装侦查制度,但内容过于笼统、简单,需要借鉴外国化装侦查制度之成功经验和具体做法,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我国的化装侦查制度。  相似文献   

16.
江天骄 《外交评论》2020,(1):125-154,I0004,I0005
冷战以来,美国就始终坚持推行延伸威慑战略,并将其视为最重要的防扩散工具之一。然而,这种基于经验的政策逻辑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持。获得美国延伸威慑保护的国家或约束自己的核扩散行为,或走上研发核武器的道路,抑或推行两面下注的"核避险"战略。在获得延伸威慑保护与核不扩散行为之间,并未呈现出简单的因果关系。因此,延伸威慑究竟是不是一种有效的防扩散手段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才能起到防扩散的作用,便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控制外部威胁以及供给侧因素等干扰变量之后,本文发现延伸威慑的可信度是影响受保护国核扩散行为的中间变量。而可信度的变化又与美国和盟友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确保机制相关。确保机制包括口头或书面承诺、前沿部署、核分享以及核磋商这四类措施。不同的确保措施对延伸威慑可信度的影响不同,同时也会对美国在核安全以及受牵连的问题上造成相应的影响。因此,美国及其盟友往往在确保机制的选择上有着不同的利弊偏好。冷战时期,联邦德国和韩国在同时受到外部安全威胁和美国延伸威慑保护的情况下,却采取了不同的核扩散行为,对此延伸威慑可信度及其确保机制理论做出了合理解释。总体上,由于美国与不同盟友所建立的确保机制不尽相同,从而使得延伸威慑的可信度出现差异,并最终导致盟友之间出现不同的核扩散行为。  相似文献   

17.
阿富汗战争以来,美国在阿富汗制定了打击毒品的“五根柱子”战略,开展了一系列行动,但是阿富汗毒品问题却日益严重。由于缺乏安全保障。贫困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缺少政治保障,反政府活动与毒品贸易相互借重。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毒品战略不得不做出调整。然而,调整后的新战略依然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一是塔利班实力的不断增长将使美国反毒品战略的实施面临更加严峻的安全环境;二是阿富汗国内政治环境的恶化妨碍反毒品战略的实施:三是美国的利己主义立场妨碍其在反毒品方面展开有效的国际合作;四是国际金融危机给美国在阿富汗实施反毒品战略带来资金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特朗普政府延续奥巴马政府后期的反恐战略,采取国际"收缩"战略,把反恐重点转移到国内,但美国国内恐怖袭击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急遽增加.依据全球恐怖主义数据库(GTD)关于美国国内恐怖袭击的数据分析,当前美国国内恐怖袭击呈现出"独狼式""无领袖"和"分散化"的特点,总体上恐袭频率加快、烈度增强.具体表现在:种族极端主义恐袭日益...  相似文献   

19.
美国"零容忍警务"的核心,集中表现在警务活动中,对一切不法行为和不良现象的否定态度与警务倾向。"零容忍警务"最大的借鉴价值在于以规范化为标准,提高人民警察的诚信警务水平,以及对违法犯罪及其不良社会行为的社会控制能力,教育引导社会大众主动消除不文明行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崇尚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等社会治安积极性,凝聚社会力量,筑建打、防、控违法犯罪的铜墙铁壁,有效避免养痈遗患,从源头上减少社会治安隐患。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外商投资政策主要体现为2001年的《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2007年的《新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及2010年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通过一宗典型涉澳案例导引出我国对外商投资产业政策的反思,继而对三种外商投资产业政策加以比较,并以稀土产业和机械工业为例分析了我国的外商投资产业政策的意义.最后,从国际私法角度审视了我国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政策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