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产品供给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战略,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面临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劳动力不断外流、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农产品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卖难买贵”“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等一系列问题的制约.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时强调,粮食安全的弦一刻也不能松,增产粮食的劲一刻也不能泄,要充分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这既是总书记对甘肃的殷切希望,也是今后一个时期甘肃省乃至全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推进现代农业建没。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循环农业,使农业突破资源约束瓶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农业发展观念、发展模式上的一场革命.而且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3.
不管是发展规模还是经济效益,八师工业对于兵团经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面对资源匮乏、劳动力紧缺、环境脆弱等因素的制约,八师如何在现有资源的约束下,提高工业的生产效率,增强工业的市场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DEA分析方法,对八师工业的部分行业进行生产投入产出效率(包括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提高八师工业生产效率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戴子刚 《唯实》2010,(8):127-130
资源与环境既是江苏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制约江苏经济持续发展的两大“瓶颈”。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江苏经济发展的能源与环境约束矛盾;有利于减少生态环境和生活资源被破坏的可能与程度;有利于通过延长资源循环利用率和产品循环使用周期,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有利于打造江苏绿色企业与产品,以适应世界生产消费方式转变潮流,提高江荔经济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农业“走出去”是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走出去”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形式和内容日益丰富。据统计,我国已经与五大洲30多个国家建立了农业合作关系,领域涵盖农林牧副渔各业。但是从实践看,我国农业“走出去”规模较小,进入的领域较窄,产业层次还不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较弱,海外农业开发的成功率还较低。农业“走出去”的进一步发展面临很多制约因素,详细分析这些不利因素,对于制定下一步发展战略和适宜的政策措施非常重要。一、制约我国农业“走出去”的不利因素(一)国外…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循环农业,使农业突破资源约束瓶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农业发展观念、发展模式上的一场革命,而且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途径。发展循环农业,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我省作为农业大省,其历史久远的传统农业实际上也是一种循环经济,但这种循环是一种封闭保守、低层次的循环生产方式。我省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1)耕地面积锐减,地力下降。目前,我省人均耕地0.86…  相似文献   

7.
固定资产投资体制关系列资源的配置方式,决定着社会扩大再生产的规模、结构和效益。为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投资体制。一、建立投资的激励和风险约束机制多年以来,我国投资领域存在着两个老大难问题。一是投资“饥饿症”导致反复出现投资总规模过大,成为总需求膨胀以至周期性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二是投资结构不合理造成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剧,降低了宏观经济效益。两个问题的根源在于:传统计划体制下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其产业结构也需要进行调整,原因在于,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条件、目标和环境都已经发生根本改变。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从资源约束为主转向以  相似文献   

9.
3550米,这是俄达门巴村的海拔高度,也是俄达门巴村175户830名村民过去发展的"痛点".康定市俄达门巴村地处素有"康巴第一关"之称的折多山垭口,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都靠放牧为生,收入来源单一.高寒气候、资源匮乏、人才紧缺,一直是制约该村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俄达门巴村党支部创新"村企联姻",通过引进龙头企业,采取"企业+资源""新建+保护""股份+资产"的发展方式,带领全村探索出了一条"资源变资产、牧区变景区、牧民变'股民'、村民变市民"的脱贫奔康新路子.2021年俄达门巴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93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22000元.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12,(5):1-1
我们要开创的后发赶超之路,是一条追赶全国“三化”步伐,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广泛汇聚发展要素,充分运用一切先进发展成果,促进经济加速跨越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道路;是一条面对更加强化的市场约束和更加刚性的环境约束,面临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压力、双重任务,破解资源环境制约、实现循环利用,做到既提速又转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建国 5 0年来 ,正反两个方面经验证明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经营转变 ,适度规模发展 ,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也是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第二次飞跃。一、邓小平关于农业现代化的思想 ,为我国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经营转变 ,适度规模发展 ,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指明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农业主体不明 ,农民积极性受到压抑 ,生产力发展受到制约 ,农业改革势在必行 ,第一次飞跃迫在眉睫。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邓雪霏 《奋斗》2006,(6):35-36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资源对农业发展的制约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合理开发并节约、高效利用农业资源,已成为2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且从长远看,保护好、利用好农业资源,发展节约型农业,也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实现农业节本增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14个国家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对我省节约型农业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予以剖析。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加入WTO后的挑战,我国必须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的原因之一,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过小,而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农业劳动力太多,因此,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发展“1.5产业”可以较大量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的经济落后已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作为农业大县,在工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偏低、财政支出困难的情况下,如何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渠道,这是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把握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必然性和现实途径,才能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中国在经历20余年经济高速发展之后,正面临严峻的资源“瓶颈”制约:2005年,以国际油价大幅度攀升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和威胁为标志,中国资源紧缺的红灯亮起,石油、电力…  相似文献   

16.
试析乡风文明建设的"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本锋 《求实》2006,(12):103-105
营造乡风文明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工程,又是难点工程,在营造文明乡风过程中存在着四大瓶颈认识误区制约了文明乡风的培育,这是“认识瓶颈”;先进文化还未牢牢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这是“思想瓶颈”;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这是“硬件瓶颈”;教育资源匮乏、精英人才流失,这是“人才瓶颈”。要破除这些“瓶颈”,培育健康文明的乡风,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做到三个统筹发展统筹城乡文化、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统筹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统筹乡风文明建设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7.
曾洁华  王晓春 《求实》2007,(1):52-55
“硬发展”是显性的发展,是量的增加;“软发展”是内涵性的发展,是质的变化。“硬发展”与“软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软”、“硬”并举,正确处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与人的道德素质、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GDP增长与资源环境保护、对外开放与自主创新等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党的建设》2000,(11):4-5
一、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加强农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耕地和水资源紧缺,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人口增加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将对农业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农业的重要性、艰巨性,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边远区县受区位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使得本土人才留不住,外部人才招不来,高层次专业人才紧缺,人才总量严重不足,人才分布不合理,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巫溪县通过建立“柔性引才”机制.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参与城市建设与管理、旅游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创造经济价值上亿元。从巫溪县的实践来看,“柔性引才”机制是破解贫困山区人才“瓶颈”的捷径,是发达地区与贫困山区之间合作的桥梁纽带。要建立“柔性引才”机制,应该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20.
过去 2 0年中 ,我们在西部发展问题上太多地注重“优势”的开掘而忽略对劣势的归纳。这是很多战略措施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西部大开发必须把克服劣势放在首要位置。第一 ,在过去很多年中 ,西部发展的关键制约“瓶颈”并不在于“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而在于其生态脆弱 ,基础设施条件差 ,人口聚集程度低和体制转变滞后等劣势未能得到有效克服。对西部省区来说 ,克服劣势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关键。不堵住劣势这个资源“漏洞” ,不仅增量投入将被漏掉 ,而且存量资源也只能在“瓶颈”约束下承受越来越大的效率损失。第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