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潇潇 《重庆行政》2016,(4):99-100
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传播仪式观,使传播学研究从“信息传递”、“传播效果”的狭隘视角中跳脱出来,认为“传播的仪式观把传播看作是创造、修改和转变一个共享文化的过程”[1],通过意义符号的传播,一个维系有秩序、有意义,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化世界得以建构[2].人们的传播行为借以不同的媒介技术得以进行,媒介技术也在影响着人们对传播的认知、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同时,媒介和文化是合而为一的:一方面,媒介技术本身就是人类的文化产物;另一方面,文化通过媒介技术得到展示.  相似文献   

2.
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的核心价值取向和能力目标要求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思维是创造的核心,不同的思维方式在创造性活动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也注意渗透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方式的培养。1.让学生说“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说“不”是一种诚实的、科学的求知态度,是一种可贵的思维品质它具有批评性思维的特征。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当然必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尽管是“新”的,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其中的个别观点或结论,…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4,(6):106-109
“图腾”是人类从观察大自然中不同季节的变化及对万物生命不一样成长过程的关注,所产生的以图形方式来纪录并告诉自己的同伴或族人,后来渐渐地演变成一种对太阳或能影响人类生活的天气变化,而以直观的视觉印象,采用简易或特殊的思维方式所创造的一种图画,这种造型结构及色彩不一样的图案会随着不同民族文化及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而形成一种既能传承民族思维信息,也能团结民众力量的信仰。  相似文献   

4.
直觉思维(包括灵感思维)是区别于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一种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其本质目前尚无定论。陈思远、加天山认为,直觉思维是以已往知识经验为基础,从整体上跳跃地直接而迅速抽象地把握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如果说,逻辑思维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形象思维回答  相似文献   

5.
莫素娟 《传承》2010,(18):74-75
作为哲学的思维方式,反思是人类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是哲学思维的特性。反思也就是思辨思维,它是对思想的思想,具有超验性、批判性、综合性和前提性。哲学反思对人们的现实生活也具有一定的意义。人类在发展中不断地反思,又在反思中不断地进步。  相似文献   

6.
传播作为一种信息互动过程,是指人们通过有意义的符号与通道,表达与理解某种事实、观点、态度或情感,输出与接收某种信息的活动。传播是人的基本属性之一。人类以实践活动为根本的存在方式,根据在实践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可以界定人的本质。实践活动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鲜明的主体性特征。而主体性特征的基本标志之一就是人类的理性思维,这是保证实践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的基本条件。既然是思维,就一定会有内容和形式。思维的内容一定会通过、表达、传播这种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可以说:“一个人只有一半是…  相似文献   

7.
郭刚 《理论月刊》2006,4(3):69-71
梁启超的启蒙思想主要是在居日期间对西学的传播中形成的,其中西方的进化论、民权说是他启蒙国人的主要思想工具。随着西学的不断传播,梁启超的启蒙思想也逐渐成熟,《新民说》就是最为显著的标志。与西方英、法、德等国的“单线式”启蒙运动不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近代启蒙则是双重性的。近代启蒙思想运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变革,带来了新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态势。  相似文献   

8.
作为哲学的思维方式,反思是人类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是哲学思维的特性.反思也就是思辨思维,它是对思想的思想,具有超验性、批判性、综合性和前提性.哲学反思对人们的现实生活也具有一定的意义.人类在发展中不断地反思,又在反思中不断地进步.  相似文献   

9.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同于传统地缘政治思维,它超越了以西方中心主义思维、对抗性思想内核和控制扩张思维为核心的传统地缘政治思维。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植根于优秀的中华文化,是整体性思维、融合性思维和多维地缘理念的新思想。它是一种新型地缘理念,对中国构建新时代的地缘战略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张健 《前进》2010,(5):48-49
在人类认识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科学”常常冠以“真理”的美名。真理同迷信有别,与谬误对立,“是埋葬形形色色褪了色的思想的坟场”。“科学化”,则是把科学“化”为人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成为社会时尚,表征着时代文明的巨大进步。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