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柔嫩艾美耳球虫(E. tenella)穿孔素样蛋白(Et PLP)在球虫感染中与宿主相互作用关系,首次成功获得EtPLP1(1 932 bp)和EtPLP2(4 215 bp)2个目的基因。通过表达纯化得到2个大小分别为37和67ku的目的蛋白,Western-blot结果显示其反应原性良好。通过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到EtPLP1定位在子孢子顶端。m RNA转录水平检测结果显示,EtPLP1在子孢子阶段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第1代裂殖子阶段,EtPLP2m RNA水平在第1代裂殖子阶段表达量最高,其次是第2代裂殖子阶段;它们在其他阶段表达量极低或不表达。结果表明EtPLP1和EtPLP2可能参与虫体入侵与逸出宿主细胞,为EtPLPs蛋白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siRNAs对口蹄疫病毒(FMDV)复制的抑制效果,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Asia 1型口蹄疫病毒Jiangsu/China/2005株的3C基因,克隆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载体pEGFP-N1中,并进行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将阳性重组质粒转染PK-15细胞,检测EGFP的表达和3C基因转录水平。结果显示,经PCR及双酶切鉴定,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与预期相符,测序结果与Jiangsu/China/2005株相应序列一致。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均检测到细胞内有EGFP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到细胞内有3C基因的转录。证实,成功构建了FMDV 3C基因与EGFP共表达质粒并在PK-15细胞中获得了表达。  相似文献   

3.
为验证siRNAs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复制的抑制效果,构建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SP9基因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融合表达质粒,并在Marc145细胞中进行了表达。通过RT-PCR方法扩增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SP9基因,将其克隆入表达载体pEGFP-N1,并进行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将阳性重组质粒转染Marc145细胞,检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和NSP9基因转录水平。结果显示,经双酶切及PCR鉴定,目的基因的大小与预期相符。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均检测到细胞内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到细胞内有NSP9基因的转录。本研究成功构建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SP9基因GFP融合表达质粒,为在细胞水平快速筛选有效的siRNAs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猪链球菌能否成为单增李斯特菌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的水平传播宿主,以携带该基因的单增李斯特菌四环素耐药菌株为供体菌株,猪链球菌的红霉素耐药菌株为受体菌株进行滤膜接合试验。同时对供体菌株进行了转移相关基因int-Tn的PCR检测。结果显示,获得19个接合子,接合转移率为4×10-7。接合子均对四环素耐药,且接合子中均PCR扩增到tetM基因,该基因克隆测序结果与供体菌中tetM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同时,从供体菌株中扩增到整合酶编码基因int-Tn。这说明猪链球菌可以成为单增李斯特菌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的水平传播宿主,并且该基因的水平转移与整合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PCR技术从日本血吸虫成虫mRNA反转录制备的cDNA中克隆日本血吸虫锌指蛋白编码基因Sjzfp1以及181~786bp的DNA片段,分别以pGEX-4T和pET-28a(+)为表达载体制备重组抗原rSjzfp1/GST和rSjzfp1-1/His。将重组抗原与206佐剂混合后免疫小鼠,观察免疫预防效果。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jzfp1在不同发育期虫体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获得了日本血吸虫Sjzfp1基因全长序列,其ORF为1017bp,编码338个氨基酸,推导的理论分子质量为38.5ku。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jzfp1为日本血吸虫环形锌指蛋白或PHD型锌指蛋白。以rSjzfp1/GST和rSjzfp1-1/His免疫小鼠,诱导的减虫率分别为50.43%和17.85%,肝虫卵减少率分别为72.64%和15.96%。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Sjzfp1基因在各发育期虫体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尾蚴和毛蚴中表达量较高,在终末宿主体内各发育期虫体中,以42d成虫表达量最高。结果表明,Sjzfp1基因在抗血吸虫疫苗研究中具有进一步研究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不同动物源性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调控基因rob的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调控基因rob与不同动物源性及多重耐药水平之间的关系,选取临床分离的不同动物源性大肠杆菌5株及大肠杆菌药敏质控株ATCC25922,在对其进行主要治疗药物耐药性检测的基础上,分别以其染色体DNA为模板,通过PCR反应扩增出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调控基因rob,将该基因分别与克隆载体pMD18-T连接,连接产物转化至大肠杆菌JM109感受态细胞中,对经酶切与PCR反应鉴定为阳性的克隆质粒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不同动物源性大肠杆菌的rob基因与Gen-Bank中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较高。不同源性大肠杆菌的rob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其动物源性有关,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的个别突变位点可能影响AcrAB外输泵的表达水平,进而影响其多重耐药水平。  相似文献   

7.
禽呼肠孤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禽呼肠孤病毒(ARV)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将PCR扩增的σC基因片段克隆到pGM-T载体,重组质粒经筛选、鉴定、SalⅠ单酶切,得到线性化转录模板DNA,将体外转录的RNA梯度稀释后作为阳性模板,用于标准曲线的制定。根据S1基因σC结构蛋白基因保守区域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以体外转录的RNA作为标准品,应用SYBR GreenⅠ染料法建立了检测ARV的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制作的标准曲线定量浓度范围宽,比常规的RT-PCR敏感1×103倍,可检测到5.2×102个拷贝的标准品RNA,与NDVI、BDV、MG均不反应;从攻毒鸡的关节组织中可以检测到病毒,病毒含量为1×105~1×107个拷贝/μL。表明,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定量、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ARV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克隆、表达毒害艾美耳球虫小热休克蛋白基因EnsHsp20,检测其天然蛋白及其在虫体内的亚细胞定位。以毒害艾美耳球虫子孢子的总RNA为模板,用RT-PCR扩增EnsHsp20基因后,连接至pGEM-T Easy载体;测序后构建pET28a(+)-EnsHsp20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Western-blot鉴定、纯化与复性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小鼠抗rEnsHsp20多克隆抗体;利用多克隆抗体,分别用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子孢子和第2代裂殖子中EnsHsp20的天然蛋白及其定位;最后,应用qRT-PCR分析EnsHsp20基因在未孢子化卵囊、子孢子和第2代裂殖子中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549 bp,编码183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为20.3 ku;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可以被6×His标签单抗和鸡抗毒害艾美耳球虫、抗柔嫩艾美耳球虫、抗堆型艾美耳球虫和抗巨型艾美耳球虫的阳性血清识别;在第2代裂殖子中检测到EnsHsp20的天然蛋白,分子质量约为36 ku;EnsHsp2...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Rab10对禽偏肺病毒C型(aMPV/C)在A549细胞中复制的影响,将pCMV-GFP-Rab10转染A549细胞后接种aMPV/C,并进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Rab10和aMPV/C在细胞质中存在多个共定位荧光点,而未接毒对照中未观察到aMPV/C信号和共定位荧光点。用Image J软件进行共定位系数分析,结果显示,Rab10与aMPV/C的共定位系数极显著高于未接毒组(P<0.05);将pCMV-Flag-Rab10、p CMV-Flag、siRab10以及siNC分别转染A549细胞后接种aMPV/C,48 h后收集上清和细胞样品,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q PCR)、Western-blot和TCID50检测aMPV/C N基因转录水平、aMPV/C N和Rab10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病毒效价。结果显示,过表达Rab10后aMPV/C N基因转录水平、Rab10和N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病毒效价均极显著升高(P<0.05);相反,干扰Rab10表达后N基因的转录水平、Rab10和N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病毒效价均极显著降低(P<0.05)。这些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0.
通过有限稀释法对被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的PK-15细胞进行2轮细胞克隆筛选,得到1株对PCV2高度易感且稳定的同源性PK-15细胞克隆株,以提高PCV2在PK-15细胞系中的感染效价。结果显示,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从成功获得的7株PK-15细胞克隆株中筛选得到3株荧光反应较强的PK-15细胞克隆株。通过IFA、半定量PCR和Western-blot等方法确定PCV2可以在PK-15细胞克隆株2中高效克隆并表达PCV2 Cap蛋白。QPCR结果表明,PCV2感染该PK-15细胞克隆株后第48小时病毒表达量达到最高。这证实,获得的高敏感性PK-15细胞克隆株2可用于持续产出高效价的PCV2以便于相关疫苗和诊断制剂的研制。  相似文献   

11.
通过有限稀释法对被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的PK-15细胞进行2轮细胞克隆筛选,得到1株对PCV2高度易感且稳定的同源性PK-15细胞克隆株,以提高PCV2在PK-15细胞系中的感染效价。结果显示,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从成功获得的7株PK-15细胞克隆株中筛选得到3株荧光反应较强的PK-15细胞克隆株。通过IFA、半定量PCR和Western-blotting等方法确定PCV2可以在PK-15细胞克隆株2中高效克隆并表达PCV2 Cap蛋白。QPCR结果表明,PCV2感染该PK-15细胞克隆株后第48小时病毒表达量达到最高。这证实,获得的高敏感性PK-15细胞克隆株2可用于持续产出高效价的PCV2以便于相关疫苗和诊断制剂的研制。  相似文献   

12.
以含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VR-2332株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的质粒pVR2332为模板,通过融合PCR方法扩增GP5蛋白第34、51位天冬酰胺糖基化位点缺失的突变序列,替换pVR2332质粒中编码GP5蛋白的DNA片段,分别获得重组质粒pVR-N34A、pVR-N51A。在体外转录后转染BHK-21细胞,转染后第48小时收集细胞接种Marc-145细胞,进行突变病毒的拯救。然后通过RT-PCR扩增拯救病毒GP5蛋白的编码序列,序列分析显示构建正确。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拯救病毒能够正常表达GP5蛋白。同时,中和试验结果初步表明GP5糖基化位点缺失影响PRRSV与中和抗体的反应。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P5蛋白不同糖基化位点缺失突变株的获得将为进一步揭示GP5蛋白糖基化与诱发机体免疫反应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P-糖蛋白基因在捻转血矛线虫伊维菌素耐药株和敏感株间的差异,进一步弄清该基因与伊维菌素耐药性产生的关系,用PCR-RFLP方法分析了捻转血矛线虫伊维菌素耐药株P-糖蛋白基因hcpgp-1的多态性,并对所得序列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捻转血矛线虫伊维菌素敏感株虫体的PCR产物不能被内切酶KpnⅠ切开,而伊维菌素耐药株虫体的PCR产物可被内切酶切开;酶切后统计数据显示,10条敏感虫株全部为敏感纯合子(BB);在所检测的20条伊维菌素耐药性虫株中,抗性纯合子(AA)6个(30%),杂合子(AB)13个(65%),敏感性纯合子(BB)1个(5%)。其中,AB基因型频率最大,为优势基因型,其次为AA型,BB型比例最低。抗性等位基因A为优势基因,其频率为62.5%,敏感等位基因B的频率为37.5%。同源性分析发现,具有抗性的糖蛋白基因hcpgp-1与敏感株的同源性较低,在80.2%~89.3%之间。且发现伊维菌素耐药株hcpgp-1基因序列中,有多处碱基发生了突变。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P-糖蛋白在捻转血矛线虫伊维菌素耐药性产生中的作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PPE13蛋白在牛分枝杆菌感染宿主细胞中所发挥的具体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了表达PPE13蛋白的耻垢分枝杆菌重组菌株Ms_PPE13。首先采用PCR技术扩增mb0902c(PPE13)基因片段,将其克隆于载体pMN437中。挑取阳性克隆测序后,将重组质粒电转至耻垢分枝杆菌中,通过Western-blot方法检测PPE13蛋白是否在耻垢分枝杆菌中表达。然后测定重组菌株Ms_PPE13的体外生长曲线、感染该菌的巨噬细胞的死亡情况以及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巨噬细胞内炎症相关因子IL-6、TNF-α和i NOS的表达情况,以初步探索PPE13的功能。结果显示,PPE13蛋白可在耻垢分枝杆菌中表达,并且PPE13的表达不影响耻垢分枝杆菌在体外的生长。另外,使用耻垢分枝杆菌感染巨噬细胞后,发现PPE13可促进巨噬细胞的死亡,并且促进IL-6的表达。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PPE13蛋白调控牛分枝杆菌感染的具体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5.
为了检测培养的蒙古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内sBD-1 mRNA表达水平,运用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了相对定量测定.首先,建立蒙古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培养体系作为体外试验模型,提取细胞总RNA,根据GenBank中羊β-防御素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以β-Actin基因为内参基因,对sBD-1 mRNA进行均一化处理,利用荧光阈值(C2值)计算sBD+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经测序分析,扩增产物为β-防御素.结果显示,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以测定蒙古绵羊β-防御素mRNA表达水平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醛缩酶在支原体中的定位,根据已发表的鸡毒支原体醛缩酶(fb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的引物,以鸡毒支原体Rlow株基因组为模板,通过Overlap PCR点突变扩增鸡毒支原体醛缩酶fba基因,将fba克隆至pET-28a(+)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fba基因全长873bp,编码290个氨基酸。将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ET28a-fba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在IPTG诱导下成功获得表达融合蛋白rMGfba,大小约为33ku。纯化蛋白并对蛋白进行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该酶在体外具有与阳性对照醛缩酶相同的催化功能。用该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提取鸡毒支原体膜蛋白,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FBA多抗可与疏水性膜蛋白特异性结合,说明FBA位于鸡毒支原体膜表面。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禽沙门菌临床分禽株出现多重耐药的原因,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对61株禽沙门菌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筛选,通过PCR方法检测59株多重耐药沙门菌的Ⅰ类整合子的5’-CS端、3’-CS端和可变区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分离的禽沙门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利福平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达到了100%,但对美福仙、诺氟沙星、阿米卡星、卡那霉素、氯霉素、氟苯尼考相对敏感;96.72%沙门菌能耐受6种及其以上抗菌药物,说明沙门菌的多重耐药性比例高。通过PCR及测序发现,5株禽沙门菌(8.5%)中检测到Ⅰ类整合子基因盒,包括4株雏沙门菌和1株肠炎沙门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Ⅰ类整合子基因盒的核苷酸同源性达到100%;通过NCBI的BLAST分析发现,Ⅰ类整合子基因盒内含有dfr17和aad A5基因。因此,尽管禽沙门菌分离株的多重耐药性比例高,但是仅有少数菌株的耐药性与Ⅰ类整合子相关。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鼠伤寒沙门菌luxS缺失株,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对Ⅵ型分泌系统(T6SS)的影响。利用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鼠伤寒沙门菌luxS缺失株,比较野生株、luxS缺失株的生长特性、运动性、生物被膜、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利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对luxS基因缺失株T6SShcp1、hcp2和clpV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LuxS对鼠伤寒沙门菌生长速度、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细胞黏附侵袭能力均无明显影响,但导致其运动性显著增强、致病力下降3.2倍,且不能合成自诱导分子2。在对数生长期和平台期,luxS基因均不影响T6SS核心组分Hcp1、Hcp2和ClpV的转录和表达。本研究表明,luxS基因缺失导致鼠伤寒沙门菌运动能力增强及毒力降低,但其不能影响T6SS核心组分的转录及表达。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从病鱼体内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分子机理。以 4株对诺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菌株及 2株敏感菌株为模板 ,参照杀鲑气单胞菌gyrA基因序列 ,设计了 1对引物 ,进行 gyrA基因氟喹诺酮抗性决定区PCR扩增 ,将扩增产物克隆入pMD1 8 T载体 ,转化入大肠埃希氏菌DH5α中 ,小提质粒 ,酶切鉴定 ,测序并分析比较耐药菌和敏感菌的氨基酸残基序列 ,发现耐药菌有 5个氨基酸突变位点 ,分别是 83位点的Ser→Ile,92位点的Leu→Met,1 74位点的Ile→Phe,2 0 2位点的Asn→Asp ,2 0 3位点的Leu→Arg ,耐药菌突变后的氨基酸残基均比敏感菌正常的相对应氨基酸残基分子量大。 83位点的突变与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突变一致 ,1 2 2位点具有保守的Try。  相似文献   

20.
应用RT-PCR技术从纯化的柔嫩艾美球虫孢子化卵囊子孢子中克隆了pEtK2抗原基因,并进行了原核表达和抗原性分析,同时用MTT法检测了重组蛋白对球虫耐过鸡淋巴细胞的刺激效果。结果显示,克隆的pEtK2基因全长1464 bp,具有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87个氨基酸,具有多个T细胞表位。重组蛋白诱导5 h后表达量最多,分子质量约55 ku,占菌体总蛋白的32%。纯化的重组蛋白能够刺激球虫耐过鸡T淋巴细胞增殖,可作为球虫基因工程疫苗或DNA疫苗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