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将黄芪多糖(APS)分别按0、2.5、5.0、10.0 mg/只,以点眼、滴鼻、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的不同方式,分别与鸡NDⅠ系、NDⅣ系、ND油乳剂苗和IBD冻干苗同时接种于4组(每组35只)健康非免疫雏鸡,对血清中ND、IBD抗体效价及脾、腔上囊重量的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检测结果各APS组血清ND、IBD抗体效价显著高于APS空白组(P<0.05),其中以APS 5.0 mg/只组的抗体效价最高;除ND油乳剂苗各APS组和NDⅣ系APS 2.5 mg/只在12日龄测定值外,各APS组脾和腔上囊重量显著高于APS空白组(P<0.05).试验表明,APS可用作鸡疫苗的免疫佐剂提高鸡的免疫力;点眼、滴鼻、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的接种方式不影响APS提高鸡免疫力的作用;APS以5.0 mg/只为最适剂量.  相似文献   

2.
用羊衣原体灭活苗经后海穴注射免疫山羊,第15大有2/4检出血清抗体,且滴度较低,至第75天血清抗体达到高峰,一直维持到113天;皮下注射免疫的山羊血清抗体虽出现较早,但在后期的抗休滴度和持续时间略低于后海穴注射免疫组。对初产怀孕绵羊和山羊用灭活苗后海穴注射免疫后,在怀孕后期用羊衣原体强毒攻击,均获完全保护。田间试验中后海穴注射免疫羊13020只,皮下注射免疫羊4078只,另设对照羊3151只,经一个产羔季节观察,后海穴注射免疫羊的流产率为1.64%,皮下注射免疫羊的流产率为1.96%,对照羊的流产率为5.21%。后海穴免疫剂量仅为皮下免疫剂量的1/3,采用后海穴免疫途径可节省疫苗用量,降低免疫费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GenBank中的鸡IL-2和IL-15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采用RT-PCR法从山地乌骨鸡外周血淋巴细胞RNA中克隆了IL-2和IL-15基因,与pcDNA3.1连接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DNAIL-2和pDNAIL-15,研究了其对禽流感灭活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结果显示,免疫后第10d,pDNAIL-15 AI灭活疫苗组和pDNAIL-2 AI灭活疫苗组HI抗体水平显著高于AI灭活疫苗组(P<0.05)。免疫后第10 d,pDNAIL-15 AI灭活疫苗组CD4 淋巴细胞百分含量显著高于pDNAIL-2 AI灭活疫苗和AI灭活疫苗组(P<0.05);免疫后第23 d,pDNAIL-2 AI灭活疫苗组CD4 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pDNAIL-15 AI灭活疫苗和AI灭活疫苗组(P<0.05)。证实pDNAIL-2和pDNAIL-15能提高禽流感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4.
应用BALB/c小鼠评价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剂量的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3组雌性BALB/c小鼠,同时设空白对照组,每组8只。免疫后每7 d采血一次,用液相阻断ELISA(LPB-ELISA)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第28 d用800LD50同源强毒攻击,攻毒后36 h,每组随机选取3只BALB/c小鼠,采全血,分别用每只BALB/c小鼠全血注射12只乳鼠,每组共注射36只乳鼠,以乳鼠试验判定BALB/c小鼠的病毒血症和攻毒保护情况。结果表明,免疫组BALB/c小鼠均可产生特异性抗体,保护率分别为75.0%、63.9%、36.1%;对照组小鼠血清抗体为阴性。提示,BALB/c小鼠可以用来评价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检测猪血清中猪鼻支原体(Mhr)的抗体水平,采用脱氧胆酸钠提取Mhr膜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间接ELISA,并采用该方法检测了60份SPF阴性猪血清和45份Mhr阳性猪血清样品。结果显示,该方法的特异性为90.5%,敏感性为98.0%。除猪肺炎支原体(Mhp)外,该方法与几种猪病毒阳性血清及副猪嗜血杆菌Ⅳ型阳性参考血清均无交叉反应。对Mhr DL菌株感染的巴马猪血清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Mhr感染后第3天血清抗体阳转,第35天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效价为1∶6 400。用该方法与IDEXX猪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平行检测138份现地血清样品,Mhr和Mhp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1.0%和44.9%。用该方法对黑龙江、吉林、山东等地临床送检的457份血清的检测结果显示,Mhr阳性率为70.3%,表明我国猪群Mhr感染十分普遍。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Mhr抗体检测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以国内分离的鸡传染性腔上囊超强毒(vvIBDV)G株的致弱株Gt为种毒研制疫苗,实验室免疫效力试验和安全性试验表明,该疫苗对雏鸡的最适免疫剂量为50万PFU/只,免疫后7 d开始产生抗体,14 d时抗体阳转率为100%,对强毒攻击的保护率为100%以500万PFU/只的剂量免疫雏鸡,不引起腔上囊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对雏鸡安全可靠;现地应用证明,对肉用鸡免疫一次可保护至其出栏.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估牛支原体08M株作为牛支原体灭活疫苗候选株的可能性,攻毒组的每头犊牛气管注射10 mL 08M(1×109CCU/mL)新鲜菌液,对照组气管注射10 mL 0.15 mol/L pH 7.2的PBS。在不同时间采集鼻拭子用realtime PCR进行排菌检测,采集血清检测感染抗体,攻毒后第28天进行剖检,观察肺部病变并进行病原分离。同时,以牛支原体08M培养物为抗原,混合MONTANIDEISA 201 VG,分别制备抗原质量浓度为0.46和1.48 mg/mL两个剂量的免疫原,以每头牛2 mL的剂量,间隔28 d颈部皮下注射犊牛2次,同时设置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二免后第28天进行攻毒试验,方法同致病性试验,免疫后在不同时间采集血清,检测血清抗体。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攻毒组动物在攻毒后第4~14天进行间歇性排菌,第7天可以检测到感染抗体,剖检后观察到攻毒组牛肺部发生明显的病变并从肺部病变组织中分离到牛支原体。免疫原性试验结果显示,2种质量浓度的免疫原免疫动物后均能产生较高水平的血清抗体,攻毒后所有动物均进行间歇性排菌,免疫组动物血清抗体水平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动物一免后第14天血清抗体达到最高水平,剖检后所有动物肺部均有病变且都能够分离出牛支原体。结果表明,牛支原体08M株具有较强的毒力和良好的免疫原性,本试验中用牛支原体08M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犊牛后可以使牛体产生很好的免疫反应但却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测试铜绿假单胞菌flgE和oprL基因的联合DNA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果,本试验分别构建铜绿假单胞菌flgE和oprL基因的DNA疫苗pflgE和pOPRL,并制备了联合DNA疫苗pflgE+pOPRL,同时设灭活疫苗作为阳性对照,pcDNA3.1(+)空载体和PBS分别作为阴性对照,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MTT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SI值),双抗夹心ELISA测定脾淋巴细胞分泌的IFN-γ和IL-2的水平,通过攻毒试验并计算各疫苗的保护率。间接ELISA结果显示,以铜绿假单胞菌裂解液为包被抗原检测pflgE+pOPRL组小鼠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pflgE组和pOPRL组(P0.05),但以菌毛蛋白和外膜蛋白为包被抗原时pflgE+pOPRL组小鼠的抗体水平则分别低于pflgE组(P0.05)和pOPRL组(P0.05)。pflgE+pOPRL组的SI值及IFN-γ和IL-2的分泌水平与灭活疫苗组相当,且显著高于两种单价DNA疫苗组(P0.05)。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各疫苗均可为小鼠提供一定的保护力,其中灭活疫苗保护率最高(83.3%),联合DNA疫苗的保护率为72.2%,pflgE和pOPRL疫苗则较低,分别为55.6%和50%。结论,以铜绿假单胞菌flgE和oprL基因构建的DNA疫苗,尤其是二价组合DNA疫苗,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囊素对猪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提取的天然囊素(10μg/mL)和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协同免疫45日龄仔猪,研究了其对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效果及仔猪增重的影响。将32头健康45日龄仔猪随机分为4组,0.5 mL疫苗 囊素免疫2次(Ⅰ)组1、.0 mL疫苗 囊素免疫2次(Ⅱ)组1、.0 mL疫苗 囊素免疫1次(Ⅲ)组和1.0 mL疫苗免疫2次(Ⅳ)组(疫苗对照组),用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LB-ELISA)检测各组猪免疫前及一免后第14、28、42、60、74、881、02 d的口蹄疫血清抗体效价并称重。结果,Ⅱ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Ⅳ组(P<0.01),Ⅰ组、Ⅲ组和Ⅳ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一免后第60~110 d仔猪平均日增重囊素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囊素可以提高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提高猪增重,促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 ,选择四川等地流行广泛的鸭疫里氏杆菌 (RA) 1、2、4和5血清型菌株制备铝胶佐剂四价灭活疫苗。对疫苗经无菌检验及安全检验合格后 ,给 3日龄樱桃谷商品鸭每只颈背皮下注射 0 .5mL ,第 10、13和 16d免疫鸭对同源RA的攻击分别表现出 5 %~2 0 %、75 %~ 90 %和 10 0 %免疫保护力 ,第 2 3~ 30d免疫保护力开始下降。用间接ELISA对免疫鸭进行抗体消长规律检测 ,表明 3日龄樱桃谷鸭首免后第 2 3d抗体达到高峰 ,至 93日龄时仍能检出抗体 ;10日龄时进行二免后可产生更高的抗体水平 ,到第 65d时仍能保持较高抗体水平。疫苗免疫雏鸭能够显著 (P <0 .0 5 )或极显著 (P <0 .0 1)地增强其T细胞的免疫力 ,时间达 2周。经攻毒保护试验、抗体消长规律测定、T细胞免疫水平测定和田间试验 ,证明研制的鸭疫里氏杆菌病(RAI)四价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能有效预防RA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为增强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对单增李斯特菌入侵相关蛋白(P60)基因进行了克隆、表达及纯化,分别与低剂量李斯特菌溶血素O(LLO)、单增李斯特菌灭活菌混合,以MontanideISA206为佐剂制成疫苗,皮下接种家兔,并设灭活疫苗免疫组和PBS对照组,定期检测3组家兔的血清抗体、IL-4和IFN-γ水平的变化;二免后第21d每只家兔腹腔注射2×108CFU单增李斯特活菌攻毒,观察各组家兔的发病情况,每隔24h检测一次细菌在各组家兔体内的繁殖率。结果表明,添加P60和低剂量LLO重组蛋白的单增李斯特菌灭活疫苗免疫组家兔二免后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且能诱导Th细胞向Th1型分化,抑制Th2型细胞的分化,调节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能有效抵抗单增李斯特菌的感染,使细菌在家兔体内(外周血、脾)的几何增长率从64.69%降到24.06%,免疫效果明显优于灭活疫苗单独免疫组。证明P60和低剂量LLO能增强灭活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选取 2 0只羯滩羊随机分成 4组 ,每组 5只。第Ⅰ组为对照组 ;第Ⅱ组绵羊每 2 0d肌肉注射 2 g/L亚硒酸钠溶液 ,2mL/只 ;第Ⅲ组绵羊每日口服 1g/LGe 132溶液 ,5 0mL/只 ;第Ⅳ组绵羊同时补充亚硒酸钠和Ge 132 ,方法和剂量同上 ,试验期为 2个月。在试验前和试验后第 10、2 0、30、4 0、5 0d采取血样 ,测定血浆GSH Px和SOD活力 ,在试验前和试验第 6 0d时称量各组绵羊体重。结果 ,第Ⅱ、Ⅲ、Ⅳ组绵羊血浆GSH Px活力明显高于第Ⅰ组 (P <0 .0 5或P <0 .0 1) ;第Ⅲ、Ⅳ组绵羊血浆SOD活力极显著高于第Ⅰ组 ;第Ⅳ组绵羊血浆GSH Px、SOD活力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第Ⅱ、Ⅲ组 ;第Ⅱ、Ⅲ、Ⅳ组绵羊的增重率分别比第Ⅰ组提高了 3.7%、1.8%和 5 .0 %。表明 ,锗、硒可提高绵羊血液抗氧化酶的活力 ,并能提高其增重率。  相似文献   

13.
将改组的猪白细胞介素-2基因(VRIL2S)与重组CpG(VRIC)质粒经离子交联法制备的壳聚糖纳米颗粒(CNP)包裹后(CNP-VRIL2S-VRIC),肌肉注射给已接种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的免疫猪,接种后第7、14、28、42和56 d采集静脉血栓测猪的免疫应答变化,并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白细胞介素含量.结果显示,接种组猪血清中IL-2、IL-6、IL-4以及特异性抗体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含量显著高于空质粒疫苗对照组,同时外周血液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也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果表明,CNP-VRIL2S-VR1C能持久显著提高猪对伪狂犬病灭活疫苗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具有被研制为高效安全的分子免疫增强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快速检测方法,本试验以绵羊肺炎支原体膜蛋白P130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根据基因功能预测注释,绵羊肺炎支原体(Mo)P130蛋白显示编码大小约为130.5 ku,本试验以Mo全基因组为模板,使用PCR扩增Mo P130的基因片段,根据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选取P130主要抗原域P130-3(693 bp),构建P130蛋白主要抗原域原核表达载体pET32a-P130-3,并转化至BL21菌,在0.8 mmol/L IPTG和37℃条件下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经Ni-NTA亲和层析纯化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以P130-3为诊断抗原,经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检测Mo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表明,表达的P130-3蛋白经鉴定大小为43 ku,与预期值相符。P130-3-ELISA方法阴、阳判定临界值为:D_(450)值=0.238,该方法与口蹄疫等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具有极强的特异性。组内变异与组间变异均小于5%,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利用该方法与兰州兽医研究所推出的间接血凝法对200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两者的符合率在90%以上。本研究建立的Mo间接ELISA方法可用于Mo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5.
用多头绦虫原头节、囊壁、囊液层析纯化抗原及原头节排泄分泌(ES)抗原对绵羊免疫及攻击感染多头绦虫虫卵后的血清进行ELISA检测,观察了血清抗体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绵羊在感染虫卵后第1周即可检测出血清抗体,感染后3~5周抗体效价达到峰值,一直持续到试验结束;免疫组绵羊在免疫3次后,血清抗体效价迅速升高,第3次免疫后1~2周达到峰值,且抗体水平明显高于虫卵感染组,在攻击虫卵后抗体效价开始下降,但直到试验结束时抗体效价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原头节可溶性抗原免疫组和原头节ES抗原免疫组血清抗体总体水平要高于囊壁和囊液抗原免疫组,原头节ES抗原和原头节层析纯化抗原的敏感性、特异性要高于囊壁和囊液层析抗原。试验表明,以上4种抗原可用于ELISA检测绵羊免疫及感染后的抗体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16.
为对犬瘟热病毒(CDV)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研究,本试验使用2%的二乙烯亚胺(BEI)常温下灭活CDV-L弱毒株28 h,经检测,该条件下CDV病毒灭活完全。将灭活病毒分别与氢氧化铝佐剂和脂肪乳佐剂以9∶1混合制成佐剂灭活疫苗。将制备的上述佐剂灭活疫苗和CDV-L弱毒活疫苗分别接种SPF级试验大鼠,分别于接种前第1周、接种后第1周、第2周、第1月、第2月、第6月、第9月这几个时间点采集大鼠血清,通过间接ELISA和血清中和法测定抗体效价。结果显示,制备的佐剂灭活疫苗间接ELISA抗体效价最高达1.026 6和1.056 2,血清中和效价最高达4 197和3 762,免疫时效长约9个月,弱毒活疫苗间接ELISA抗体效价最高为0.176 3,血清中和效价最高为1 877,免疫时效约为6个月。BEI灭活疫苗的抗体效价及免疫时效均高于弱毒活疫苗。  相似文献   

17.
将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GD201008-001连续传50代,用API20 Strep生化鉴定试剂条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其各代次进行比较鉴定;将灭活疫苗以5×10~8CF U/尾分别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30 g±5 g的罗非鱼,第3次免疫后第14天,以50倍LD_(50)对其攻毒,记录死亡情况;在免疫后不同时间里用试剂盒检测罗非鱼肝的各个酶活指标,用RT-PCR检测头肾中IL-1β的表达量,分析其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GD201008-001各代次间生化特性稳定;肌肉注射免疫组和腹腔注射免疫组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3.97%和93.33%,免疫前后多数酶活指标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第3次免疫后第14天IL-1β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第1次免疫后第14天的数值,且肌肉注射方式显著高于腹腔注射(P0.05),肌肉注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溶菌酶活力、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活力均略低于腹腔注射组,而丙二醛及IL-1β表达量则相反。结果表明,该无乳链球菌灭活疫苗对罗非鱼具有很好的免疫保护性,可以作为预防无乳链球菌感染的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18.
禽流感病毒NS1抗体间接阻断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禽流感病毒(AIV)重组NS1蛋白作为检测抗原,兔抗NS1血清为阻断抗体,建立了检测AIVNS1抗体的间接阻断ELISA方法.经筛选确定,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0.6 tμg/mL,阻断抗体的最佳稀释度为1:10 000,待检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10.用该方法对42份AIV感染禽类血清样本和50份用AIV灭活疫苗免疫的禽类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敏感性为95.2%,特异性为90.0%.交叉反应试验证明,该方法与新城疫等8种其他禽病阳性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临床检测结果显示,185份AIV灭活疫苗免疫禽血清样本的阴性率为89.2%,20份基因工程疫苗免疫禽血清样本的阴性率为95.0%,42份健康非免疫禽血清样本的阴性率为100%.表明,建立的间接阻断ELISA方法可用于区分AIV自然感染禽和疫苗免疫禽.  相似文献   

19.
用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疫苗和猪丹毒 1a、2型氢氧化铝吸附甲醛灭活疫苗分别免疫断奶仔猪 ,采用Dot PPA ELISA监测免疫猪血清抗体变化。结果 ,弱毒疫苗免疫后第 7d猪丹毒血清抗体效价开始升高 ,第 2~ 3周达最高值 ;灭活疫苗免疫后第 3~ 4周抗体效价达最高值 ,且灭活疫苗免疫猪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三联疫苗免疫猪。免疫 6周后 ,用C4 30 0 4 (1a型 )、C4 3179(1b型 )和C4 3 12 (2型 ) 3株不同血清型的猪丹毒混合强毒同时对不同抗体效价的免疫猪和对照猪进行了皮肤内接种攻毒 ,并根据其皮肤和体温反应确定 1∶32为猪能抵抗混合强毒攻击的抗体保护效价。经对 4 4头 5 0~ 6 0日龄未免疫的断奶仔猪血清检测 ,其抗体效价在 1∶32以下的猪占88.36 % ,2 78头免疫猪血清的抗体效价在 1∶32或以上的猪占 92 .81%。表明Dot PPA ELISA适用于猪群猪丹毒的免疫监测和免疫力测定。  相似文献   

20.
于1987年从甘肃省陇东类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区采取临床可疑的山羊、绵羊病料,进行了一系列病原诊断研究,结果:排除了相关致病因素,如梅迪,维士那,山羊关节炎脑炎(CAE),衣原体及相关致病菌感染和寄生虫侵袭;最终从21例山羊6/6例绵羊病变肺组织中培养分离出支原体13株/4株,分菌率均在60%以上,分离株经初步鉴定后,经英国国际支原体鉴定中心(NCTC)最终鉴定均为绵羊肺炎支原体(M.ovipneumonia);以分离株人工感染健康山羊7只,绵羊3只,结果6/7的山羊,2/3的绵羊于接种后第14天始形成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病变,并以7/7山羊,2/3绵羊病变肺组织中收回原接种物;以琼脂双扩散,试管凝集反应及间接血球凝集试验进行抗原性研究结果证明,分离株与绵羊肺炎支原体标准株(y—98)具有共同抗原性。从而不仅首次确证了该地本病是由绵羊肺炎支原体所致,且对山羊和绵羊都具有很高的感染率和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