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2 毫秒
1.
Toll样受体4(TLR4)是TLRs家族成员之一,可识别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脂多糖(LPS)和某些病毒蛋白,进而激活天然免疫应答,在细菌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靶向禽源TLR4基因第一外显子,设计、构建了2个sg RNA的CRISPR/Cas9双质粒表达系统,转染禽DF1细胞。流式细胞仪分选、测序验证了在家禽DF1细胞系成功敲除了TLR4基因。然后利用GV393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了CAG启动子启动Cas9的共表达载体Lv-CAG-Cas9-U6-sg RNA。通过转染、流式分选、培养单细胞克隆、靶基因组测序以及Western-blot检测,筛选获得1株TLR4基因敲除的DF1细胞系。结果表明,TLR4基因敲除细胞系与野生型细胞生长动力学无显著差异。本研究验证了共表达Cas9和sg RNA可以在禽源细胞系实现基因编辑,为利用重组慢病毒共表达Cas9和sg RNA策略探索构建敲除鸡模型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也为研究禽TLR4基因功能、家禽天然免疫应答机制提供了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gga-miR-9*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复制的影响,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ggamiR-9*模拟物,然后用其转染DF-1细胞,接种IBDV,分别收集上清液和细胞,测定IBDV的效价和干扰素(IFN)含量;进一步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gga-miR-9*的靶基因,并分别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Western-blot、qRT-PCR和RNA干扰对其靶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显示,gga-miR-9*模拟物能够促进IBDV的复制,抑制IFN的产生;gga-miR-9*可靶向降解IRF2mRNA和抑制IRF2蛋白的翻译;IRF2被敲除的DF-1细胞感染IBDV后的复制效价(106.25 TCID50/0.1mL)高于miRNA阴性对照组的效价(105.25 TCID50/0.1mL)。结果表明,细胞gga-miR-9*促进IBDV复制的分子作用机理是在IRF2基因转录后水平上抑制细胞天然免疫功能而发生的。  相似文献   

3.
朊病毒(Virino)又称感染性蛋白质粒子(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简称prion),是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动物病毒学家Prusiner 1982年在研究羊痒病的病原体时发现的一种新的致病因子。朊病毒与病毒、类病毒及细菌质粒都不相同,它是一种极其微小、非常简单的特殊病原体。其大小不到半个血红蛋白分子,至今尚找不到这种病毒含有任何核酸成分。但与一般病毒有很多相同之处,如可滤过性、传染性、致病性、对宿主细胞的特异性以及干扰现象、侵染机体后有黑暗期等,所以人们仍称之为病毒。  相似文献   

4.
TLR3是Toll样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在天然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TLR3在NDV感染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针对犬TLR3基因设计了2个sgRNA,构建重组质粒,转染MDCK细胞,经PCR、测序、Western-blot检测敲除情况,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速度;新城疫病毒La Sota毒株感染细胞,荧光定量PCR分析病毒增殖水平和TLR3、TLR7、MDA5、IFN-β和IFIT1的m RNA水平。结果,筛选出1株TLR3基因缺失7 bp的MDCK细胞。Western-blot结果显示,TLR3蛋白不表达,其增殖速度与野生型MDCK细胞无显著差异。新城疫病毒La Sota毒株感染MDCK-WT细胞后,TLR3的m RNA含量在四个时间点均显著上调(P0.01),表明新城疫病毒La Sota毒株可激活TLR3。再以新城疫病毒La Sota毒株感染MDCK-TLR3-/-细胞,IFN-β和IFIT1的m RNA含量在感染后第12小时和第24小时显著降低(P0.01),病毒拷贝数在感染后第6、12和24小时显著高于WT组(P0.01),表明TLR3在NDV介导的IFN-β反应和IFIT1的表达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抑制NDV的复制。TLR7和MDA5的m RNA含量在感染后第6小时和第12小时显著上调(P0.01),IFN-β和IFIT1的m RNA含量在感染后第48小时表达显著上调(P0.01),NDV的拷贝数在第48小时在两组间显著性差异消失,提示TLR3缺失后TLR7和MDA5对其具有代偿作用。上述研究结果对NDV介导的天然免疫应答及疾病防控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硫酸乙酰肝素(HS)是一类由多个二糖重复单元组成的线性硫酸化异构多糖,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表面和细胞外基质中。HS大分子通过相互作用识别并结合呈正电荷特性的病毒粒子,增强其对宿主细胞的感染能力,因此HS可作为病毒感染靶细胞的特异性受体。已有研究证实,HS参与口蹄疫病毒(FMDV)等多种病毒的吸附和入胞过程,在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HS的组成及其对病毒感染的影响,以期为HS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顶复门原虫属于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其中多种属于重要病原,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已有研究表明,磷脂酶A_2为顶复门原虫发病机制中的关键酶,主要与顶复门原虫入侵、膜重塑等有关,可以影响寄生虫毒力和疾病进展,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而脂肪滋养蛋白磷脂酶A_2(PLP)家族基因结构域与细菌PLP相似性较高,与真核生物PLP存在显著差异,成为研究抗顶复门原虫药物靶点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磷脂酶A_2家族中的关键酶PLP及磷脂酶A_2的生物学功能在顶复门原虫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寄生原虫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猪肠道冠状病毒(swine enteric coronavirus,SeCoV)是引起猪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给全球养猪业带来了危害。本文综述了4种主要的猪肠道冠状病毒感染机制的研究,即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和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包括通过受体APN侵入细胞并诱导宿主细胞凋亡、逃逸宿主的天然免疫,以及与宿主细胞内质网应激系统相互作用的机制,以便为猪肠道冠状病毒研究及相关疾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犬流感病毒(CIV)与伪中间葡萄球菌(Sp)对犬肾细胞(MDCK)的共感染作用,利用犬流感病毒、伪中间葡萄球菌和犬肾细胞,建立并优化了病毒-细菌体外细胞共感染模型。试验分4组:病毒单独感染组(CIV)、细菌单独感染组(Sp)、感染病毒后第12小时再感染细菌组(CIV/Sp)及空白对照组(C)。结果显示,病毒感染后第24小时,CIV/Sp组的细胞毒性为39.7%,极显著高于CIV组和Sp组(P0.001);CIV/Sp组病毒RNA载量显著低于CIV组(P0.001)。细菌黏附和侵袭试验表明,细菌感染后第4小时,CIV/Sp的黏附和侵袭量极显著高于Sp组(P0.001),侵袭量升高20倍。细菌感染后第6小时,CIV/Sp组IL-6、TNF-α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01)。研究结果表明,犬流感病毒的预感染增强了伪中间葡萄球菌对体外培养细胞的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9.
提取马齿苋多糖(POP),研究它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体外复制的作用及机制。采用醇沉法提取POP并用纯化,选用VH细胞为模型细胞,检测纯化后的多糖对该细胞的细胞毒性。用PEDV感染VH细胞,建立体外病毒感染模型,用CCK-8和RT-q PCR的方法检测POP对细胞的保护和对病毒的抑制效果以及作用于病毒感染的时期,免疫荧光观察其对病毒复制的作用,并通过ELISA方法检测POP对体外PEDV感染模型分泌IFN-α、TNF-α、IL-6等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POP浓度在0~25 μg/m L范围内对VH细胞无毒副作用;浓度为6.25~25 μg/m L时对PEDV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免疫荧光可以清晰观察到其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该药物主要作用于病毒感染的吸附期;其对PEDV感染引起的细胞因子IFN-α、TNF-α和IL-6的分泌的抑制作用显著(P0.01)。由此得出:POP对PEDV感染的VH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抑制PEDV感染引起的细胞因子IFN-α、TNF-α、IL-6的蛋白含量的增加,从而发挥抗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野鸭源新城疫病毒(ND V)V蛋白抑制宿主细胞干扰素β(IFN-β)产生的机制,构建真核表达新城疫病毒强、弱毒株V蛋白的重组载体,分别与IFN-β-Luc、NF-κB-Luc、PRDⅢ/Ⅰ-Luc、AP-1-Luc报告质粒共转染H EK-293T细胞,接种仙台病毒刺激宿主细胞后,测定宿主细胞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结果显示,新城疫病毒强毒株V蛋白(vNDV-V)能抑制NF-κB、AP-1、PRDⅢ/Ⅰ启动子活性,新城疫病毒弱毒株V蛋白(aNDV-V)能抑制NF-κB、AP-1启动子活性,进而抑制IFN-β的产生。构建新城疫强弱病毒V蛋白嵌合体进行试验,结果表明NDV强毒株V蛋白羧基端在抑制PRDⅢ/Ⅰ启动子活性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V蛋白对抗宿主细胞天然免疫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口蹄疫病毒和其他小RNA病毒的蛋白质功能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了口蹄疫病毒蛋白参与调控宿主细胞凋亡平衡的作用,并对口蹄疫病毒持续感染形成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肿瘤进展位点2 (TPL2)在不同病毒感染过程中扮演着不同角色。为探究TPL2对塞内卡病毒(SVA)复制的影响,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TPL2基因敲除HEK293T细胞系,以PCR测序和Western-blot对TPL2敲除效率进行双重鉴定,同时检测TPL2缺失对细胞形态和细胞增殖速度的影响。最后,用SVA感染细胞,采用IFA、RT-qPCR、Western-blot和TCID_(50)方法检测病毒增殖水平,综合评价TPL2敲除对SVA复制的影响。结果,获得两株敲除TPL2基因的HEK293T细胞。随机选取B1细胞株(HEK293T-TPL2~(-/-))进行后续功能评价,发现TPL2敲除后细胞的增殖速度与对照HEK293T细胞无显著差异,均为贴壁、上皮样细胞形态。SVA感染后与对照细胞相比,敲除TPL2基因显著增加病毒拷贝数,病毒mRNA的转录,病毒蛋白的翻译以及子代病毒的毒力。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建立TPL2基因敲除HEK293T细胞系并证明TPL2在SVA感染过程中发挥着抗病毒作用,为进一步揭示TPL2相关免疫反应和SVA感染过程的具体作用机制奠定试验基础并提供良好的细胞模型,也为疫苗生产过程中提高病毒产量提供一种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3.
对顶复门原虫的运动装置———滑动体的主要组成蛋白分子及其在运动与宿主细胞入侵过程中的分子机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总结现阶段顶复门原虫滑动体相关蛋白在其运动和宿主细胞入侵分子机理的最新研究概况,并对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热休克蛋白27(HSP27)是一种结构上高度保守的小分子热休克应激蛋白,它可通过与细胞自噬、细胞凋亡和天然免疫信号通路关键因子相互结合参与多种病毒的感染过程。为了便于深入研究HSP27在机体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用PCR方法从A549细胞中扩增出HSP27片段,然后经双酶切、连接、转化等步骤获得HSP27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TRIP-HSP27,将此载体和另一对照载体pTRIP-EGFP分别转染至HEK-293T细胞中,48 h后收集慢病毒将其转导至A549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过表达HSP27的细胞株A549-HSP27和过表达EGFP的对照细胞株A549-EGFP。最后,经RT-qPCR、Western-blottin、gIFA和细胞活力检测等方法进行鉴定,获得了能稳定表达HSP27的细胞株。  相似文献   

15.
溶酶体是一种富含多种酶的细胞内消化器,在细胞代谢过程中主要扮演了“清洁工”的角色。当溶酶体降解系统感知外源或某些信号刺激时,可促进其降解酶的释放,发挥降解作用。重要的是,溶酶体在细胞自噬及细胞凋亡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溶酶体可参与细胞凋亡,并通过自噬降解途径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另外,溶酶体功能异常还可诱发多种疾病,如溶酶体贮积症、肿瘤、禽类痛风等。本文以溶酶体的降解途径作为背景,概述其在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对其调控异常引起的相关疾病进行综述,为靶向溶酶体的降解技术在相关疾病治疗方面提供部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马立克病病毒(MDV)感染鸡可导致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肿瘤和免疫抑制。VP22蛋白是α-疱疹病毒被膜蛋白特有的成分,它具有独特的蛋白转运能力,能够将与病毒复制有关的蛋白质以及核酸等物质转运到细胞中,并且能够通过抑制cGAS-STING信号通路来帮助病毒逃避宿主的天然免疫屏障,但是VP22是否与MDV的免疫逃逸有关还未见相关报道,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主要从VP22的细胞核定位、蛋白转导以及免疫逃避等方面进行综述,加深对MDV病毒蛋白VP22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RNA干涉 (RNAinterference ,RNAi)即内源性或外源双链RNA (double strandedRNA ,dsRNA )特异性结合互补链抑制细胞内特定基因的表达 ,或者通过双链RNA引发转录后基因沉默 (gene silencing) ,诱使出现特定基因表型缺失。这种现象已在真菌、线虫、拟南芥、斑马鱼、小鼠中被证实 ,可能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保护基因组完整性和抵御外来核酸 (病毒和转座子 )入侵的一种RNA降解机制。自从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发现RNAi以来 ,随着对RNAi作用机理的阐明 ,其在抑制病毒复制、基因组功能研究以及基因治疗等方面的作用 ,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概述猪γδ T淋巴细胞亚群的发现、组织分布及其细胞所占比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其基因结构与多样性以及细胞的功能和抗原识别的机制,以加深对猪天然免疫应答独特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甘草酸二钾体外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体外培养系统,通过观察细胞病变(CPE)和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这两种方法来评价甘草酸二钾体外抑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IBDV)对CEF的感染作用,并通过甘草酸二钾对病毒复制、吸附的阻断作用测定试验及直接灭活病毒测定试验,初步探讨了甘草酸二钾的抗病毒机制。结果显示,甘草酸二钾在安全浓度范围内对病毒感染细胞的抑制率达到70%以上,EC50为663.2±268.4μg/mL,SI>4.52;在阻断病毒复制、直接灭活病毒的试验中,甘草酸二钾显示了较强的抗病毒能力,但在阻断病毒吸附试验中却没有作用,推测其抗病毒机制可能是干扰了病毒的复制和直接使病毒灭活。提示,甘草酸二钾能够作为预防及治疗传染性法氏囊炎的药物或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猪瘟是造成养猪业巨大经 济损失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其 病原体——猪瘟病毒(HCV) 是一种有囊膜的单股RNA病 毒。 猪瘟的特征为急性经过,高热稽留,死亡率很高。典型猪瘟诊断较易,而由弱毒株引起的非典型猪瘟诊断很困难,这种非典型猪瘟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此病的根除。为控制本病流行,有关专家对HCV分子生物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HCV的组织培养系统 瘟病毒研究中的最大障碍是难以获得足够量的纯病毒。虽然HCV可以在各种组织培养细胞中复制,但不能产生致细胞病变效应(CPE)。病毒感染细胞抽提物和组织培养细胞上清液中含毒量很低,而且病毒的浮力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