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猴头菇多糖(HPS)对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感染番鸭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及激素的影响,以探讨HPS对MDRV感染雏番鸭所致免疫抑制免疫调节作用。本试验借助已建立的MDRV自然感染模型进行HPS防治MDRV感染的试验,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检测试验番鸭血清中部分细胞因子和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MDRV感染能抑制番鸭机体分泌IL-1、IL-2、IL-4、生长激素(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在感染中后期促进试验番鸭机体分泌糖皮质激素(GC),引起免疫应答下降或停止;HPS预防用药可以促进MDRV感染番鸭分泌IL-1、IL-2和IL-4;维持ACTH含量的相对稳定,抑制MDRV感染番鸭GC含量的急剧升高,促进GH的分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研究表明,HPS预防用药可通过调节MDRV感染番鸭部分细胞因子和激素的分泌量,参与机体免疫调节的过程,缓解MDRV感染番鸭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降低死亡率,促进免疫抑制番鸭的康复,为HPS在临床上防治MDRV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猴头菇多糖(HEP)对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感染番鸭主要免疫器官的细胞凋亡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本研究将160只1日龄MDRV抗原、抗体阴性雏番鸭随机平均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NCG)、同居感染MDRV对照组(CICG)、HEP饮水对照组(HCG)和HEP饮水给药预防MDRV感染组(HPG)。四组试验雏番鸭分别于同居感染后第2、6、9、12天每组随机抽取5只鸭无菌采取肝脏、脾脏、胸腺和法氏囊,将采集的样品制成病理组织切片,并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观察并计算凋亡指数,以及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Fas-L蛋白;同居感染后第12天,每组抽取10只番鸭心脏无菌采血分离血清,测定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IgG、IgM、IgA和补体C3、C4。结果显示:HPG组在MDRV感染前期(感染后第2~6天)鸭肝脏、脾脏、胸腺和法氏囊器官的凋亡率极显著(P0.01)高于CICG组,而病毒感染后期(感染后第9~12天)则相反,同居感染后第12天血清各项检测指标值介于非病毒感染组与CICG组之间,其中T-AOC极显著(P0.01)高于CICG组,而MDA含量极显著(P0.01)低于CICG组,血清TP、ALB、GLO、IgA、IgM、IgG、C3、C4含量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CICG组。结果表明,HEP饮水预防用药可促进MDRV感染早期雏番鸭肝脏和主要免疫器官细胞凋亡,抑制病毒感染中后期的细胞凋亡,减少组织器官损伤,维持较正常的抗氧化能力,提高血清蛋白、抗体及补体含量,有效缓解MDRV感染导致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黄芪总黄酮(TFA)的体外抗炎作用,通过脂多糖体外诱导小鼠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采用MTT法检测黄芪总黄酮的细胞毒性作用,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6、IFN-γ、IL-1β及TNF-α水平,采用Griess法检测细胞内NO表达水平。MTT结果显示,10~100μg/mL TFA对RAW264.7细胞没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与模型组比较,10、25、100μg/mL TFA均能抑制RAW264.7细胞过量分泌IL-6、IFN-γ、IL-1β、TNF-α及NO,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本试验结果表明黄芪总黄酮具有体外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制备羟乙基化猴头菇多糖,考察羟乙基化猴头菇多糖对树突状细胞(DCs)与自然杀伤细胞(NKs)相互作用的影响。以环氧乙烷为羟乙基化试剂,对猴头菇多糖进行羟乙基化。并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探索猴头菇多糖(HEP)和羟乙基化猴头菇多糖(HE-HEP)分别与DCs和NKs共同孵育后对细胞免疫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HEP和HE-HEP可以使IL-12、IL-15、IL-18、NF-κB、NKG2D、TNF-α、IFN-γ和GM-CSF的mRNA表达上调。31.25 g/mL、62.5 g/mL的HE-HEP对IL-12、IL-15、IL-18、NF-κB的mRNA表达方面的效果优于HEP,并且62.5 g/mL、125 g/mL的HE-HEP对NKG2D、TNF-α、IFN-γ和GM-CSF的mRNA表达方面的效果优于HEP。结果表明,羟乙基化修饰可以显著增强猴头菇多糖对DCs和NKs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其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5.
日本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是一种蚊媒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对世界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还能感染人类。日本脑炎简称“乙脑”,其病原为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是动物疫病防控中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目前,防控JEV的有效措施为生物预防及疫苗免疫。然而,由于JEV存在猪-蚊-人的传播途径,给该病的防控带来严峻挑战,现有的JE商品疫苗只能对动物机体提供部分保护。目前也无有效的抗JEV的药物,抗JEV的有效药物开发成为研究的热点。基于此,本文对影响JEV复制与感染的各类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发高效防制JE的新型药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了解MDCK细胞感染犬细小病毒(CPV)后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研究病毒对细胞的致病作用以及细胞抵御病毒感染的机制。利用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持续感染犬细小病毒的MDCK细胞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并用Real-Time PCR技术加以验证。结果显示,获得了359个差异大于1.5倍的表达基因(P0.05),占总基因数的1.53%,其中193个上调表达(0.84%),166个下调表达(0.69%)。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聚类分析,小部分涉及免疫应答、生长周期调控、信号转导和蛋白酶活性,其他大部分基因功能未知。利用Real-Time PCR随机验证5个基因在持续感染CPV后的差异表达,其结果和芯片杂交的结果一致。表明建立了MDCK细胞持续感染CPV后的差异表达谱,初步了解到CPV对宿主细胞的制约作用,引起部分细胞增殖调控相关基因发生了表达下调,以及细胞对感染的积极应答反应,部分免疫反应基因、肽链内切酶活性基因等发生了上调表达,从而为探索病毒的致病机理和宿主的抗病毒途径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猴头菇多糖(HE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HEP单独或协同ConA、LPS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显示,HEP的质量浓度在6.25~100μg/mL范围内能显著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且48h效果最佳;HEP与ConA或LPS共同作用小鼠脾淋巴细胞时,小鼠脾淋巴细胞的D570nm值高于ConA和LPS单独作用的,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HEP通过促进脾淋巴细胞从G0/G1期进入S期,从而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结果表明,HEP可单独或协同ConA、LPS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DNA的合成。  相似文献   

8.
细胞自噬在不同病原体感染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作用,目前尚未见鸭坦布苏病毒(DTMUV)与细胞自噬之间相互作用的报道。本研究通过激光共聚焦方法观察标记LC3自噬荧光颗粒,以及蛋白免疫印迹检测LC3-I/LC3-Ⅱ转化和P62降解,确定鸭坦布苏病毒能促进BHK21细胞自噬。自噬药物调节剂(雷帕霉素和3-甲基腺嘌呤)试验结果表明,细胞自噬有利于DTMUV在BHK21细胞中的复制。表明DTMUV感染BHK21细胞能诱导细胞发生自噬,同时细胞自噬又能促进DTMUV复制。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鸡Toll样受体3(chTLR3)基因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DF-1细胞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用3种不同毒力的IBDV感染DF-1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法对细胞内chTLR3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DF-1细胞感染IBDV标准株后,其chTLR3mRNA的表达量呈增长趋势,感染后第48小时mRNA表达量达到峰值(P0.01),之后逐渐下降;DF-1细胞分别感染IBDV弱毒疫苗株与分离株后,其chTLR3mRNA表达量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其表达量低于标准株(P0.01)。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的chTLR3蛋白的表达变化规律与其基因的表达变化规律相同。结果证实,chTLR3参与IBDV感染DF-1细胞的过程;IBDV的毒力可影响chTLR3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种长度大于200 nt的非编码RNA分子,在调节多种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本团队前期研究发现,宿主的lncRNA表达谱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后发生显著变化。本研究选择其中一条差异表达的LncRNA TCONS_00009606(LncRNA9606),以研究它对PEDV复制的影响。为此,本研究首先检测LncRNA9606在PEDV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的动态表达变化。结果,PEDV感染显著上调LncRNA9606的表达。随后对猪肠上皮细胞、派伊尔氏淋巴集合结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LncRNA9606的表达丰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派伊尔氏淋巴集合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LncRNA9606含量显著高于小肠上皮细胞系细胞,并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在LLC-PK1细胞中过表达LncRNA9606后,PEDV复制水平显著降低。由此可见,LncRNA9606可在LLC-PK1细胞中抑制PEDV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11.
分别用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PSC)、包囊壁(HC)和包囊液(HF)刺激培养在24孔板上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并用PBS作为对照,用G riess试剂检测不同时间点一氧化氮(NO)的浓度。结果显示,在短时期(48 h)内,PSC刺激巨噬细胞后在第8、24和48小时均产生大量NO,与PBS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HC也可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与PBS对照组相比,在刺激后第24和48小时也均差异显著(P0.05);HF在刺激后第4、24和48小时均产生少量NO,但与PBS对照组相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巨噬细胞可通过不断释放大量NO来抵御原头蚴的侵染,包囊对宿主具有损害作用,同时又能通过降低NO的产生来减弱宿主对原头蚴的杀伤作用,包囊液对巨噬细胞释放NO的作用不显著。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宿主在抵抗寄生虫感染时NO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多糖来自高等植物、动物细胞膜和微生物的细胞壁之中,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近年来研究证实,多糖对免疫活性细胞有促进和诱生多种细胞因子的作用,可望在未来免疫增强剂中成为占有重要地位的免疫活性物质。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药用价值,并对黄芪多糖、...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猴头菇多糖(HEP)对氧化应激状态下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的增殖和紧密连接(TJ)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100 g/m L脂多糖(LPS)处理建立IPEC-J2细胞氧化应激模型,在预试验基础上选用125、250、500 g/m L不同质量浓度的HEP处理细胞2、4、8 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其对正常及氧化应激的IPEC-J2细胞增殖的影响;选取其中最佳的HEP浓度,依上述方法处理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J相关的Occludin、Claudin及ZO-1基因m RNA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不同的HEP浓度和作用时间对正常细胞增殖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LPS诱导的细胞氧化应激均有缓解作用(P0.05);HEP的最佳质量浓度为250 g/m L、最佳作用时间为4 h;250 g/m L的HEP作用4、8 h均能显著提高氧化应激状态下,IPEC-J2细胞Occludin、Claudin和ZO-1基因的m RNA表达量(P0.05)。结果表明,HEP能够促进氧化应激状态下IPEC-J2细胞TJ相关基因的表达,缓解LPS诱导的氧化应激对IPEC-J2屏障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TLR3是Toll样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在天然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TLR3在NDV感染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针对犬TLR3基因设计了2个sgRNA,构建重组质粒,转染MDCK细胞,经PCR、测序、Western-blot检测敲除情况,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速度;新城疫病毒La Sota毒株感染细胞,荧光定量PCR分析病毒增殖水平和TLR3、TLR7、MDA5、IFN-β和IFIT1的m RNA水平。结果,筛选出1株TLR3基因缺失7 bp的MDCK细胞。Western-blot结果显示,TLR3蛋白不表达,其增殖速度与野生型MDCK细胞无显著差异。新城疫病毒La Sota毒株感染MDCK-WT细胞后,TLR3的m RNA含量在四个时间点均显著上调(P0.01),表明新城疫病毒La Sota毒株可激活TLR3。再以新城疫病毒La Sota毒株感染MDCK-TLR3-/-细胞,IFN-β和IFIT1的m RNA含量在感染后第12小时和第24小时显著降低(P0.01),病毒拷贝数在感染后第6、12和24小时显著高于WT组(P0.01),表明TLR3在NDV介导的IFN-β反应和IFIT1的表达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抑制NDV的复制。TLR7和MDA5的m RNA含量在感染后第6小时和第12小时显著上调(P0.01),IFN-β和IFIT1的m RNA含量在感染后第48小时表达显著上调(P0.01),NDV的拷贝数在第48小时在两组间显著性差异消失,提示TLR3缺失后TLR7和MDA5对其具有代偿作用。上述研究结果对NDV介导的天然免疫应答及疾病防控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荧光染色对鸭瘟病毒(DPV)CY07株诱导的细胞凋亡进行了测定,并通过real-time PCR测定了其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上的增殖规律,探讨了DPV CY07诱导鸭瘟发生的机制.结果显示,DPV CY07株诱导鸭胚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凋亡率于接毒后第12 h时达到峰值12.85%,对照毒株鸭瘟标准毒诱导的细胞凋亡在接毒后第8 h达到峰值10.57%.DPV CY07株的数量在接毒后第20 h开始急剧增加,至第24 h增幅为102.02;鸭瘟标准毒的数量在接毒后第16 h开始急剧增加,至第24 h增幅为102.21,且试验结束时DPV CY07株的病毒量低于鸭瘟标准毒株.说明,DPV CY07株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较强,这可能是其毒力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gga-miR-9*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复制的影响,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ggamiR-9*模拟物,然后用其转染DF-1细胞,接种IBDV,分别收集上清液和细胞,测定IBDV的效价和干扰素(IFN)含量;进一步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gga-miR-9*的靶基因,并分别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Western-blot、qRT-PCR和RNA干扰对其靶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显示,gga-miR-9*模拟物能够促进IBDV的复制,抑制IFN的产生;gga-miR-9*可靶向降解IRF2mRNA和抑制IRF2蛋白的翻译;IRF2被敲除的DF-1细胞感染IBDV后的复制效价(106.25 TCID50/0.1mL)高于miRNA阴性对照组的效价(105.25 TCID50/0.1mL)。结果表明,细胞gga-miR-9*促进IBDV复制的分子作用机理是在IRF2基因转录后水平上抑制细胞天然免疫功能而发生的。  相似文献   

17.
以牛肾细胞(MDBK)细胞为研究对象,MDBK细胞接种牛冠状病毒(BCoV),应用Real-time PCR检测茯苓多糖对BcoV N基因表达水平及BcoV诱导的MDBK细胞中RLR干扰素信号通路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茯苓多糖可抑制BCoV N基因的表达;茯苓多糖可促进RLR通路细胞因子RIG-I、MDA5、MAVS、TBK1、IRF3及IFN-β的表达,并缓解BCoV对宿主细胞RIG-I、MDA5、MAVS、TBK1、IRF3及IFN-β细胞因子的前期抑制。结果表明,茯苓多糖可调节RLR通路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抑制BCoV病毒的复制。这一研究结果为茯苓多糖治疗BCoV引起的犊牛腹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3日龄肉用AA雏鸡人工感染禽成髓细胞性白血病强毒(vAMV)后,禽成髓细胞性白血病(AMB)的发病率达86.7%,病死率为70.0%,与健康雏鸡相比,脾脏、胸腺、法氏囊、心脏、肝脏、肾脏及性腺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的活性于9日龄时明显升高(P<0.01),于16日龄后则显著降低(P<0.05,P<0.01)而铜超氧化物歧化酶(Cu-SOD)和锌超氧化物歧化酶(Zn-SOD)的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vAMV感染雏鸡注射香菇多糖,AMB发病率为67.5%,病死率为55.0%。同对照组相比,感染后注射香菇多糖组的T-SOD、Mn-SOD及Cu-SOD的活性初期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中、后期变化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口疮病毒(ORFV)VEGF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和亚细胞定位研究,PCR扩增VEGF基因,并将其分别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和真核表达载体p EGFP-C3中。将原核表达重组质粒转化至E.coli Rosseta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将表达产物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血清,并利用琼脂扩散试验检测其效价。将真核表达重组质粒转染BHK21细胞,利用激光共聚焦观察VEGF蛋白在BHK21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VEGF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蛋白分子质量大小约为33 ku。Western-blot结果表明,VEGF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8。VEGF蛋白在转染BHK21细胞后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且能够与制备的多抗血清反应。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功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亲环蛋白A(CyPA)对日本脑炎病毒(JEV)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构建了真核重组质粒pcDNA3.1-CyPA,并将其转染至BHK21细胞内,接种JEV后于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各时间点的病毒含量,绘制体外增殖曲线;同时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CyPA原核表达蛋白对JEV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入CyPA原核表达蛋白组的上清中病毒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CyPA可以促进JEV的体外复制,为进一步揭示CyPA在JEV感染和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及JEV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或疫苗的大量生产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