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国珍  石巍 《理论月刊》2001,(11):34-35
本文简要阐述了清初画坛两大绘画派别的不同美学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各自优劣之处,分析了它们对中国绘画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3.
区域价值大体上由人才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自然资源价值和生态价值构成,其本身具有可塑性、辐射性和可流动性。区域价值增长与区域投资、效益和人才成正比,与区域资源消耗、环境污染成正反比。区域价值交换主要有人才交流、技术交流、投资合作、产业转移、对外贸易、基础设施对接、配套设施共享等几种途径,在交换中实现价值互补与增长。  相似文献   

4.
盲聋哑特殊教育——这一教育百花园中的奇葩,正日益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密切关注与热情支持,这个长期被忽视的特殊领域的研究也正日益受到学界关注。这里主要论述了民国时期盲聋哑特殊教育的理论来源,各级政府对盲聋哑特殊教育的支持及法规,西方传教士开创民国时期盲聋哑特殊教育,民国时期盲聋哑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民国时期盲聋哑特殊教育创立发展的意义与局限等。  相似文献   

5.
法国画坛的北京印象是随着中国在法国以及欧洲热冷而转变的。"中国热"约有百年,18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逐渐降温,出现"颂华派"和"贬华派"并存的局面,至18世纪末"中国热"冷却结束。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在民事纠纷案件中,经常遇到涉案的主要证据材料是民国时期文件的情况,给案件的审判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笔者结合鉴定过的案件,从伪造的民国时期文件的特点、民国时期真实文件与伪造文件特征上的主要差别、可疑文件的检验途径和应注意的问题四个方面探讨了伪造民国时期文件的检验问题。  相似文献   

7.
乐爱国 《学习与实践》2012,(10):109-115
关于朱子学与科学关系的重要性,上世纪前半叶学界对此问题曾有过讨论。谢无量、吕思勉、熊十力、胡适、冯友兰、周予同、吴其昌、赵纪彬、严群、牟宗三等学者对此都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朱子学研究在面对西方科学时形成的一种学术旨趣。他们的见解虽然还有待深入,但对于今天的继续讨论而言,追溯民国时期这一问题的源头,仍然可以获得诸多富含价值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
黄杰 《传承》2013,(8):136-137
民国时期我国篮球运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是知识分子提倡、篮球技术改进及社会推动的结果。这揭示出民国时期国人体育强国的梦想,也体现了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9.
通过将以灰色聚类划分的社会经济区域与教育区域进行交互分类,即可得出我国教育现代化区域分类的基本轮廓。从总体上看,我国有约71%的省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教育现代化水平的基本适应和协调,山东、福建、安徽社会经济类别要超前于教育类别一个等级,而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新疆、陕西则是教育类别超前于社会经济类别一个等级,在全国所有省份中,没有一个单元在交互分类中超过了两个等级,这也即说明了我国社会经济与教育现代化进程之间是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师资雄厚,以培养和积累西学素养为要旨,注重英文经典的广泛阅读和严格的写作训练,并强调英语的实际应用。民国时期自主、开放的办学思想和通才教育理念是当时大学英语教学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民国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为我国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贵州的边地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时期,为了改变贵州边地文化落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状况,各级政府在贵州实施了边地教育政策,发展贵州的边地教育。贵州的边地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民众教育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以后贵州民族地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高宏 《前沿》2011,(2):167-169
针对民国时期中小学历史教育的不同时期历史课程及教科书在内容设置上对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的影响,逐一进行分析,指出民国时期中小学历史教育在继承与借鉴过程中补订、校正,促使中小学历史教育教学标准逐步完善与合理,具有浓厚的政治性,将给今天历史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提供许多启示,即历史教育也应体现当局者的意志,培养具有民族精神、世界观的公民。  相似文献   

13.
陈建华 《求索》2011,(10):243-245
残疾人问题历来是政府及社会必须面对并设法解决的社会难题。近代以降,在慈善事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背景下,中国残疾人事业也开始了由单纯的以收养为特征的传统残疾人救助向以养教并重为特征的现代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转变。民国时期是中国残疾人事业现代转型的重要时期,由于各方日益重视,残疾人事业呈现出大量现代性特征;但也还保留了不少传统性色彩,这都显示出这时的残疾人事业仍处于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付广华 《桂海论丛》2007,23(6):84-87
民族观是一个思想意识层面的问题,包括对民族本身的看法、民族问题产生原因的认识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想法及观点。文章通过仔细梳理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等新桂系领导人的思想,认为新桂系政权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分为:“中华民族”观、“特种部族”观以及“民族同化”观。之所以呈现这一局面,乃是因为阶级、时势、学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区域差异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就业行业和经济收入.结论认为,从一个乡村农民非农就业的格局就基本上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格局、行业布局和发展重点;农民的非农就业已经把农村与整个中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农村的发展潜力主要不是在山村内部,而应该是在山村外部.  相似文献   

17.
张稚庐 《春秋》2011,(2):42-43
私塾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科举取士始于隋代。蟾宫折桂,遂成了天下士子趋之若鹜的一件大事。自儿童入私塾起,父训其子.兄勉其弟,无不意在功名。本来北方原是中华礼乐文明的发源地,具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准。然而,自公元10世纪以后.  相似文献   

18.
何为疑罪刑法和刑事诉讼法都没有明确规定,也无司法解释。关于疑罪的概念有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疑罪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因犯罪事实和证据原因,致使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犯罪或犯罪性质及罪行轻重难以确定的案件。疑罪的特征目前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可从疑罪的概念和处理原则结合起来来分析其特点,并按一定的标准来归纳疑罪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温艳  岳珑 《求索》2010,(9):235-238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灾荒频繁发生,人口大量死亡和逃亡,导致数量锐减;大量无衣无食的灾民被迫以代食品作为食物源,长期缺乏粮食,不能摄取正常的营养,导致营养不良和急慢性病流行,大大降低了人口质量;由于饥荒导致的人相食、挖坟掘墓则对传统的伦理道德造成了很大冲击;贩卖人口则使得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男子失婚、买卖婚姻等病态人口问题更加突出。今天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加大西部开发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北地区存在的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的西南民族分类,一方面继承了中国古代以来的民族分类传统,另一方面又受到近代西方学者建立在语言学、民族学基础上的分类方法的影响.可以看到,民国时期,从事民族研究的知名学者,先后都尝试着对西南民族进行识别与分类.此外,随着国内、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民国中央政府和西南地方政府也先后对西南各省的民族情况进行了调查.然而纵观整个民国时期,无论是学者还是政府部门,对西南民族究竟有多少种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而这是与当时国人的民族思想和国家观念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