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形成既受中国近代工业化思想的影响 ,也得到孙中山经济思想的启迪 ,但最重要的理论来源是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探讨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理论来源 ,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成因 ,更好地总结我国工业化进程的经验教训 ,为当代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实现中国的工业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梦寐以求的愿望。毛泽东根据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提出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必须有步骤、分阶段地逐步进行,在实现工业化的时间规定性和具体步骤上提出了一系列深邃的见解,为我党制定科学的工业化方针政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工业化思想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提出和形成的,它适应了革命战争的需要,又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它一经提出,便成了中国共产党人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指南。探讨毛泽东的工业化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对于完整准确地领会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国后 ,毛泽东在学习苏联经验的进程中 ,逐渐地觉察到了苏联模式的某些弊端。 195 5年底 ,他在党内首先提出“以苏为鉴” ,提出要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他以唯物辩证法的眼光审视了苏联计划经济模式 ,提出了可以消灭资本主义 ,又搞资本主义 ;有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 ;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等一系列独特和深邃的理论见解 ,实现了对苏联模式的重大突破和理论超越。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工业化道路思想是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经历了萌芽、奠基、形成和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 ,它是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的、跨越式发展的、开放性的工业化道路。这些思想对当今我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深深地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具有本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立足国情、与时俱进的现实主义态度,以我为主、自信自立的民族本位风格,辩证和谐、本体践履的哲学思维,全心全意、甘苦与共的人民主体原则,构成了毛泽东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7.
俞玲 《理论月刊》2004,(7):28-30
毛泽东工业化道路思想是其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工业化道路的开辟,则是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成果之一。它经历了一个思想认识上逐步深化的过程,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的、用科学技术武装的、开放式的工业化道路。这些思想和实践给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李卉 《人民论坛》2012,(20):222-223
作为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者,毛泽东从经济运行机制、工业化之路等方面对中国的现代化进行了探讨,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与三大改造要同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分两步走;逐步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改革不合理的经济管理体制问题,建立适合国情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在自力更生基础上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9.
苏联模式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的原因,新中国成立之初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这一模式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毛泽东试图突破苏联模式,探索中国式工业化道路,但未获成功。邓小平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入手,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最终彻底突破了苏联模式的禁锢,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0.
1956年,确实是毛泽东突破苏联模式的最佳时机。但他把突破苏联模式理解为避开苏联走过的弯路,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体制问题,制约了他对苏联模式的突破。50年代后期,毛泽东在“走出一条比苏联更好的路子”上犯了“左”错误。60年代,随着中苏论战的逐步升级,毛泽东又转向全力维护苏联模式,把对这一模式的突破性改革看成搞修正主义。至此,对毛泽东来说,突破苏联模式的时机已经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20年的艰辛探索。在探索中,毛泽东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理论,在经济、政治和思想化方面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思想,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辟提供了丰富素材。毛泽东探索也存在着理论、历史和实践的局限性,是毛泽东最终没有成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关注毛泽东哲学思想中斗争的一面,甚至认为毛泽东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其实,在斗争的背后,毛泽东所追求的是一个和谐的理想社会。毛泽东终其一生力求在中国大地上建立一个生活富裕、人人平等、人人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进行了工读新村、根据地、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等建设和实践,但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和谐社会建设出现了偏差。  相似文献   

13.
关于毛泽东方法论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法论是毛泽东哲学的核心,是解决矛盾的主体性辩证法。毛泽东方法论的基本问题是“任务”和“方法”的关系,包括任务和方法、认识和运用两个螺旋,而以一般和个别的结合为精髓。它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发展,同样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方法论的总结。  相似文献   

14.
王斌 《湖湘论坛》2005,18(2):25-26
在毛泽东的革命事业中 ,教育始终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这种理念源于青年时期的求学经历和教学实践。在接受教育和教育他人的过程中 ,他没有因循守旧 ,而是结合社会、结合自己 ,敢于创新。对教育的本质、内容、方法和态度等方面进行了批判性的探索 ,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这些见解不仅针砭时弊 ,而且对我们改革教育现状极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探索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伟大的一生。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社会主义中国奠定了长治久安的政治基本制度,为经济建设提出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在探索中提出了富有创新见解的思想。他在晚年探索中也出现了失误甚至严重的失误,对于失误的表现、实质和根源,以及与此相关的若干关系,要作出科学的具体分析。他探索中的功绩和失误都是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等,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胡婵 《理论月刊》2010,(9):18-20
毛泽东农地思想的主线一直都是坚持农地的国有化,中间经历了短暂的私有化阶段,是出于对当时中国国情的具体考量,在1953年,也就是解放后不到四年的时间,正式开始了农地公有制进程,而毛泽东的农地思想的变化,始终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解决中国农村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岳全力 《前沿》2011,(10):4-7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学者们由于受教育、掌握史料的情况不同等影响,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截然不同。本文从湖湘文化、明师和家庭背景三个视角探讨了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微观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走近毛泽东,进而理解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在建国前坚决反对教条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适应革命的客观需要,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而在建国后则把马克思主义某些理论教条化,力图使实践适应理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遭受挫折。分析毛泽东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探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正确对待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9.
苗国强 《前沿》2010,(14):44-46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仅从理论上论证教育农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在实践中积极领导和组织对农民的思想、文化、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教育,保障了我国各项事业的伟大胜利,同时对于我国目前的农村文化建设、新型农民培育以及和谐社会构建等目标的实现都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对中国小资产阶级的认识观主要包括三个历史时期的内容。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对中国小资产阶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以为小资产阶级包括城市和农村两种,它们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中国共产党党内产生左右倾机会主义思想的社会基础。第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了他的认识观,以为中国小资产阶级除仍包括农村与城市的两种外,城市小资产阶级不包括知识分子在内,民主党派是小资产阶级的团体。第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小资产阶级的认识观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此时,他以为知识分子在经历改造后,仍与工人、农民有着鲜明的区别,知识分子仍属于资产阶级的范畴;资产阶级思想与小资产阶级思想很难区分,小资产阶级在经济范畴上属于资产阶级等。毛泽东对中国小资产阶级的认识观发展到最成熟时期应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