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0年前,以义和团为主体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抗击帝国主义八国联军侵华的战争。这场空前规模的反侵略战争,虽然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了,但它成功地粉碎了列强继续瓜分中国的迷梦,把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推向高潮,并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本刊发表这组学术笔谈,正是为了纪念这场反帝御辱、气壮山河的民族自卫战争。  相似文献   

2.
100年前,以义和团为主体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抗击帝国主义八国联军侵华的战争。这场空前规模的反侵略战争,虽然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了,但它成功地粉碎了列强继续瓜分中国的迷梦,把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推向高潮,并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本刊发表这组学术笔谈,正是为了纪念这场反帝御辱、气壮山河的民族自卫战争。  相似文献   

3.
100年前,以义和团为主体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抗击帝国主义八国联军侵华的战争。这场空前规模的反侵略战争,虽然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了,但它成功地粉碎了列强继续瓜分中国的迷梦,把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推向高潮,并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本刊发表这组学术笔谈,正是为了纪念这场反帝御辱、气壮山河的民族自卫战争。  相似文献   

4.
100年前,以义和团为主体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抗击帝国主义八国联军侵华的战争。这场空前规模的反侵略战争,虽然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了,但它成功地粉碎了列强继续瓜分中国的迷梦,把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推向高潮,并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本刊发表这组学术笔谈,正是为了纪念这场反帝御辱、气壮山河的民族自卫战争。  相似文献   

5.
100年前,以义和团为主体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抗击帝国主义八国联军侵华的战争。这场空前规模的反侵略战争,虽然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了,但它成功地粉碎了列强继续瓜分中国的迷梦,把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推向高潮,并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本刊发表这组学术笔谈,正是为了纪念这场反帝御辱、气壮山河的民族自卫战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全面总结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最先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战略,从总体上规划了中国在21世纪中叶之前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邓小平论述了影响经济战略目标实现的相关要素:速度和效益、抓住机遇、可持续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等等。  相似文献   

7.
100年前,以义和团为主体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抗击帝国主义八国联军侵华的战争。这场空前规模的反侵略战争,虽然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了,但它成功地粉碎了列强继续瓜分中国的迷梦,把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推向高潮,并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本刊发表这组学术笔谈,正是为了纪念这场反帝御辱、气壮山河的民族自卫战争。  相似文献   

8.
两次中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觉醒赵颂尧近代以来,日本先后两次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一次是1894年的甲午战争,一次是20世纪30年代的侵华战争(在中国即为抗日战争)。100年前,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50年前,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9.
<南诏图传>既是南诏国的艺术珍宝,又是南诏研究的学术资料.曾藏于清皇宫内,八国联军侵华时流到海外,现私人收藏于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  相似文献   

10.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在新形势下提出的伟大构想。弄清邓小平对“一国两制”思想最早探索源于何时,“一国两制”与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是何关系等问题,这对于全面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仅就此略述己见。一、“一国两制”思想的历史发展在社会生活中,任何一种科学的思想理论,都植根于历史的土壤。学习研究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思想,不能不了解“一国两制”思想的历史发展。1950年,全国大部分国土都获得了解放,只剩下西藏、台湾等少数地区尚未获得解放。解决西  相似文献   

11.
今年十月是伟大的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在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都在采用不同形式,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总结这一事件对中国百年来社会发展变化的巨大影响。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场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序:世纪风云今年是20世纪的最后一年。在世纪交替的历史关头,回顾即将过去的百年,不能不感怀万千。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在这个世纪中经历了数不清的风风雨雨,走过了曲曲折折的历程,从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变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东方巨人。在这一历史的进程中,中华民族国家安全的历程更是大起大落,峰回路转。在中国,20世纪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的炮声开始,以澳门回归庆典的礼花结束,也许有点偶然的巧合,但无疑是一种含义深刻的象征;与此有关的还有一个巧合:新中国建立的礼炮声恰恰把这一百年中国人民的斗争划分为两半,…  相似文献   

13.
"遗珠百载今朝还,九洲同庆彩云间,他朝共聚香江时,共话神州历千艰。"香港回归,百年期待,十二亿人的盼望。回顾过去,感慨良多,展望未来,充满希望。沧桑的香江岁月能够创造一个国际上的经济奇迹,作为香港一分子深感荣幸和骄傲。从国家民族的立场上看,我们渡过了一段极不寻常的日子。过去的一百多年,自清廷懦弱,鸦片战争失利,香港割让英国,及后之八国联军入京,日本侵华,国内战争,中国解放,香港在见证这些重大中国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中国发展过程并不平坦,屡经波折起跌。但领导人对香港重要性看得很清楚,因此,国内所经历的风波对香港未有造成严重影响。而身处香港的中国人在英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与21世纪中国的国际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在当时的世界形势下审时度势而提出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意义。但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国内国际环境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像任何具有经典意义的思想一样,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也面临着发展与突破的问题。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它的时代意义与历史合理性,与时俱进,实现其发展与创新,做出21世纪中国的国际战略选择,是我们在现阶段研究邓小平理论思想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时事资料手册》2000,(4):17-19
1、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名侵略中国,8月14日,联军2万余人攻陷北京。次年,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大清帝国的腐败,导致了“落后就要挨打”的血泪事实。  相似文献   

16.
迷信导致义和团失败的历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义和团运动一百周年祭。一百年来 ,对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尤其是对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冲击清朝统治以及义和团源流考证等 ,都有突破性的学术著作问世。但对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及其负面影响的研究却显得相对滞后 ,甚至把这一古典的农民爱国运动描绘成有纲领、有策略的现代农民战争 ,有对农民战争进行现代化诠释的倾向。例如对义和团迷信问题及其根源就缺乏历史性的思辨 ,而正确评论义和团迷信问题 ,则是全面解读义和团运动史的一把钥匙。义和团信奉的是封建迷信而非宗教  封建迷信在中国已有久远的历史。它既…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文选》中的所有文本,是本世纪以来对中国发展、尤其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影响较大的重要文献。《邓小平文选》整个三卷的内容比较丰富,涉及问题很多,但在邓小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中,可以发现较为深层的战略问题。通过总结,邓小平着重提出并思考了决定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命运的若干战略问题──思想路线、发展生产力的方式、制度和体制的改革和人才等。学习《邓小平文选》,深化邓小平理论研究,应深入领悟邓小平关于这些战略问题的基本思想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深远影响。一、关于思想路线问题──解放思想破…  相似文献   

18.
不论学者们怎样去判断二十一世纪的起点问题,我们在时代的高空鸟瞰,二000年犹如一屏雄伟的山脊,处在两个世 纪的分水岭地位。正印证了“千载难逢”这一成语,我们当代人不仅能够领略两个世纪交替的风景线,而且能够感悟人类历史上第二个千禧年的独特魅力,确实是很幸运的。 尤其幸运的是我们生长在社会主义神州大地的中国人,我们更有值得自豪的理由。回首历史:公元起始时,我国正处于汉代;第一个千禧年时处于宋代;当时景象与而今相比,经济、社会、文化之变迁实不屑多说。就是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八国联军之苦、圆明园之灾,使中…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从广安到广西,这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命题。当我们的脚步跨入21世纪大门的时候,这一命题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回眸反顾也好,翘首前瞻也好,中国的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不能不与一代伟人———邓小平密切相关。从广安到广西的历史联系研究邓小平在四川、广西的革命实践活动进而把握邓小平的思想理论发展轨迹。无论是对我们了解一个伟人将近一个世纪的奋斗及其所代表的民族精神,还是对我们领会邓小平理论的发展,从而更深刻地掌握这一理论的本质,都是极其有益的。如果说,邓小平的伟大实践及其所创立的理论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建…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从当前国内外发展大势和新世纪初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对本世纪前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依据、历史条件和发展基础都作了深刻阐述,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明确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具体步骤.这一奋斗目标,发展了邓小平同志分阶段、有步骤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想,反映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表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稳步推进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雄心壮志,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