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现代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美术界最时髦的话题,在许多中国年轻艺术家那里,现代主义被演绎为泼皮无赖式的玩世不恭、社会责任感的丧失和崇高精神的消解。现代艺术真的如世人所想,仅仅是一群走入穷途末路的艺术家在无病呻吟吗?  相似文献   

2.
宋瓷之美     
李君 《检察风云》2010,(17):78-79
中国的陶瓷艺术发展到宋代,已经达到了历史上举世公认的顶峰阶段。他们不仅继承了过去的优良传统,而且在陶艺的各个方面部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无论是青瓷、白瓷、黑瓷以及釉上彩、釉下彩的制作均有很大的提高,其中驰名中外的五大名窑,在造型、胎釉、纹饰等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在艺术审美等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法人》2006,(10):102-102
海上画派海上画派诞生于19世纪末,强盛于20世纪。19世纪末的上海,既是西方殖民者渗透中国的桥头堡,又是中西文明的交融点。为此,全国各地的画家纷纷云集上海,为海上画派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海上画派讲求学习民间、借鉴西方为基本格局,强调包容性,为中国古代传统绘画和现代中国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同时一扫当时画坛死气沉沉的摹古之风,奠定了海派在近现代画坛的特殊地位。代表人物有:赵子谦、任伯年、胡公寿、吴昌硕、张大千、陆俨少、冯超然等。  相似文献   

4.
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指引下,艺术教育需要继承我国优秀传统,回到育人的定位,并积极应对时代发展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人文目标。本文首先分析了艺术的独特育人机制,提出学生"感性和精神整体发展"的艺术教育人文目标建构立场。在此基础上,挖掘中华艺术精神内蕴的以"生"为核心的德性之维,将中国传统美育、艺术教育的人文精神和话语与当代中国社会语境、世界艺术教育改革趋势相结合,阐述我国艺术教育人文目标的当代指向,即形成"万物一体,共生共荣"的生命美感:敬畏万物之灵性,感受天地之大美;践行"为人生而艺术"的艺术观:在艺术中滋养情感,体悟人生,过一种艺术化的生活;提升"艺术介入社会"的行动力: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以艺术促进社会的变革和美好。  相似文献   

5.
"写意"在环境设计的运用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中对自然之理的追求,它与绘画在表现艺术内涵上是灵犀相通的。"写意"手法将现代生活理念和民族传统文化完美的融合并散发永恒的艺术魅力。"写意"手法的探索和应用对我们所面临的设计空间学、装饰材料学、施工工程学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以罗杰·弗莱和克莱夫·贝尔为代表的"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美学思想与中国艺术关联的分析,探讨英国现代主义运动生成中的中国元素,认为弗莱和贝尔以形式审美作为进入中国艺术的门径,同时从自身艺术变革的需要出发再度阐释了中国艺术,使之成为西方现代主义形式美学观念形成的重要资源。弗莱和贝尔首先从重主观表现的美学思想出发,推崇中国艺术的散点透视与平面构图,进而还借鉴了韵律、留白的观念与技巧,使中国美学词汇成为现代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弗莱和贝尔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并未真正从中国语境出发,而与英国现代主义的发展相连,这就使得他们表面上非政治性的审美主义背后,又体现出隐含的政治性。  相似文献   

7.
吴昌硕是19、20世纪间出现在华夏大地上的书画印艺术巨擘。倘若说我们要推举出一位,并且是唯一的一位彼时代表性人物的话,我坚信,吴氏是不二的人选。记得在20世纪末,有几次很有规模的民间推举世纪"十大"书画篆刻家的活动,书、画、篆刻单项中的人物或多有出入进退,而吴氏则在这三个领域里皆居首位或前列,无可争辩地成为三者聚一的大师。仅此一例,也有力地支持着我上述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扩大的权利与扩大的义务——数字艺术行为哲学论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艺术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创生的新型艺术形态,其本质在于双重互动不确定性机制.在该机制的作用下,数字艺术行为秩序较之原子艺术行为秩序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变化.首先,数字艺术开拓出一种人人享有的创作权和传播权,消解了原子艺术秩序中的艺术创作特权和传播特权,数字艺术创作权利的本质是一种艺术发表权.其次,通过艺术发表权,数字艺术衍生出一种原子艺术秩序没有的艺术接触权,接触权也是一种普遍的、平等的、人人共享的艺术权利.另外,数字艺术还抑制了主权者的艺术监管权力.数字艺术上述扩大的权利也相应为数字艺术主体衍生出同等数量的艺术义务.相对于原子艺术秩序中的那些义务,数字艺术义务的履行即尊重各项数字艺术权利的行使、避免生产传播有损于社会大众身心健康的艺术作品在当下人工智能社会遭遇到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有关美学、艺术和艺术学的研究成果加以回顾和梳理 ,首先从几个基本概念的厘定切入 ,提出了关于“艺术美学”的基本看法。作者认为“艺术美学”应当包含四个层面 ,即 :艺术美的文化哲学研究、艺术实践之美学思考、审美文化学意义上的艺术价值理论和中国艺术文化的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张睿 《法制与社会》2012,(5):187-188,198
罗尔纯先生用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绘画技法,把对乡土、对生活的热爱都融入了那震撼人心的作品中,他用恬然、淡定的神情注视着这个世界,用透明、朴实、温暖的心描绘着这个世界。罗尔纯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他扎根于本民族艺术的土壤中,如饥似渴的吸收着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养料,长期潜心于艺术思考和绘画创作,造就了自己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逐步长成为艺术之林中一棵苍劲挺拔的松!他本身又是一位辛勤的园丁,在油画、中国画两块园地中默默地耕耘,经历数十年辛劳,收获颇丰。他将这些硕果毫无保留的奉献出来让人们共享,使我们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了纯洁的心灵、纯粹的思想、纯真的美感,感受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领悟到了绘画艺术的魅力所在。他和他的绘画艺术都在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相似文献   

11.
敦煌沉醉     
徐承华 《江淮法治》2009,(24):54-55
2003年3月和2009年9月,我两次前往甘肃省敦煌莫高窟参观考察,对敦煌艺术的认识逐步加深。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认识到敦煌艺术不仅指佛窟艺术,还包括藏经洞内的史料文物;二是对成就敦煌艺术背后的千千万万个奉献者由衷的敬仰和礼赞。  相似文献   

12.
在中唐大历两浙联句的影响下,韩愈、孟郊于元和初年进入了一个联句创作的高峰期,创作了包括《城南联句》在内的一批具有气势宏壮、意象奇崛、辞意均敌等艺术特质的联句诗,将联句这一诗体的创作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些成就的取得,又与韩、孟二人在联句时所采取的以赋为诗、统一视点、以我为法等诗学谋略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王艳慧 《北方法学》2010,4(3):159-160
2010年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国际研讨会,于2010年1月23日在哈尔滨市召开,会议由国家版权局和中国一欧盟知识产权保护项目(二期)联合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和黑龙江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协办,黑龙江大学法学院承办。来自全国人大、文化部、国务院法制办、国家版权局、中国一欧盟知识产权保护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大学、报刊及司法实务等部门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20余篇,围绕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立法模式、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对象和权利内容、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主体和使用管理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范昕 《法人》2014,(2):84-86
正大百萃公司坚守健康、生态、公平、关爱的经营理念,把高端有机农产品送到客户的餐桌上,让广大消费者享受到健康完美的食尚生活岁末年初,"新海派"绘画的领军人张桂铭推出了自己的首个艺术衍生品——"翔"上海牌艺术腕表。最近,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为观众备上了4件新奇、有趣的艺术衍生品礼物:一支铅笔、一套积木、一本便签和一个皮球。不久前于申城举办的某艺博会上,奈良美智、村上隆、李怡蓉、瞿榕等的作品被开发成了挂件、茶杯、围巾、拎包等日用品,深受观众欢迎。与此同时,中国首个艺术衍  相似文献   

15.
李胜洪的书法创作以行草书见长,旁及篆、隶、楷和现代刻字。在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常务副院长之前,他就在书法艺术创作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作品多次入选各类书法展览和刻字艺术展,频繁应邀出访进行国际书法文化交流,荣获各种奖项及社会荣誉。近年来,其艺术创作的风格愈趋鲜明,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可谓异军突起并受到当代书坛的广泛关注。而我认为,李胜洪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篆刻是齐白石艺术成就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据文献资料记载,齐白石学习刻印始于1896年,受黎薇荪等人影响,由学习浙派丁敬、黄易人手,用力甚勤.一二年间即对浙派篆刻古朴清勤的艺术特征把握得相当精准。尔后,又师法赵之谦,逐渐变化、开拓,刀法、篆法推陈出新,印外求印,个人面貌逐渐显露。60岁前后,齐白石的大写意篆刻风格已经成型。  相似文献   

17.
沈海晨 《检察风云》2012,(12):90-92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会有竹子制作各种竹器用品,唯独只有中国,能将这域简单、最平儿的竹子升华为一门独门艺术——竹刻艺术。  相似文献   

18.
《检察风云》2012,(7):75
路桐酒堡的全球战略布局及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规划和海派的绘画艺术相得益彰。路桐酒堡秉持欧洲名庄酒理念并以欧洲人敏锐的思维意识到把海派绘画艺术经典作品融入到酒文化中会使高端葡萄酒文化价值与当代艺术价值融汇结合。为收藏者带来双重价值享受……耿忠平先生受邀为路桐酒堡创作的山水画作品,将艺术情感与法国名庄佳酿相融,达到了中国的传统国粹艺术与欧洲的葡萄酒文化完美相结合的效果,保证了路桐酒堡葡萄酒的艺术收藏价值,也会将成为未来很富有升值空间的一款高级葡萄酒。  相似文献   

19.
马立新 《政法论丛》2013,(2):95-100
当下数字艺术的产生和迅速崛起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子艺术长期以来建构起来的艺术生态和艺术秩序,引发了某些引起人们重大关切的公共安全问题,其中突出的有网瘾问题、网络文化低俗化问题、数字谣言问题以及数字艺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等。这些问题不同于原子艺术公共安全隐患发生学上的外生性、随机性和个别性,而是呈现为内生性、公共性、流行性和危害性特征。一条比较可行的防控策略是在对数字艺术实施事前立法规范的同时,对数字艺术公共安全机制同步实施事后追溯监管。此外,加强数字艺术公共安全性及其应对机制的科研攻关和科普宣传,尽快提高全社会对数字艺术特殊规律及其公共安全性的认识和了解也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泥巴的艺术     
张培基 《检察风云》2012,(11):92-93
平凡的泥土、一流的艺术是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文化发展的。刘秀兰,一值执著的陶艺雕塑家,在赢得了一个个殊荣后,将无言的泥土和有形的艺术结合得如此完美。她的泥巴艺术是从捏、揉、锤、拉开始,塑造传统元素的抽象写意,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她的泥巴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