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对“民生新闻”的粗浅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作为当前媒体新闻的一大热门品种,正被各家媒体主打着高举着,都市报民生新闻的肇始者大概当属深圳报业集团的子报《晶报》,他们在2001年创刊不久就打出了“以民生新闻为特色”的宣传口号,之后,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也靠打“民生”牌受到广大市民的追捧。2005年开始,《江阴日报》也开设了“民生新闻”版面,每周三版。半年过去了,作为一名民生新闻的采写者,对于什么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有什么不同等问题谈些自己的粗浅认识。一、什么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平民视角和人文…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和群众对法律知识需求的日益提升,法制报道正成为时下各类媒体中的一匹“黑马”,受到读者青睐和社会重视。而在涉猎广泛的法制报道中,公安机关又因能提供大量鲜活且具有教育意义和服务性的新闻素材,逐渐形成了特有的“警方新闻”门类。  相似文献   

3.
因为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力,时政新闻始终是读者最为关注的焦点。没有时政新闻做脊梁,媒体的腰就硬不起来。不做时政新闻、做不好时政新闻的报刊难以进入主流媒体的行列。关于时政新闻,金梦玉主编的《专业新闻报道教程》有这样的定义:“时政新闻是关于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时政新闻的报道范围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  相似文献   

4.
当今传媒的竞争格局早已发展到细分读者市场阶段,这场以目标受众为主要争夺对象的“新闻战”在报业市场日趋白热化。纸媒通过对受众市场的细分来增加报纸的卖点,确立报纸的竞争优势。在国内报业市场,以女性为目标读者的媒体,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一特定受众群体所具有的社会性别特征,使女性报纸从一开始就区别于其它类型媒体。  相似文献   

5.
新闻策划是近年以来在中国新闻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十分热门的话题。一方面,在新闻理论上,自1996《新闻广场》以及《新闻记者》期刊登文章展开对新闻策划的讨论之后,《新闻界》等专业刊物纷纷设立专栏讨论新闻策划,复旦大学、人民大学等国内各主要的学术机构也对新闻策划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另一方面,在新闻实践中,随着中央一些媒体组织的"中国质量万里行"报道、《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6.
《城市党报研究》2006,(4):32-32
新时期晚报的社会新闻应关注哪些热点?怎样在与都市报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如何进一步加强与读者的互动?2006年全国晚报社会新闻年会在拉萨召开。会上,《今晚报》《扬子晚报》《钱江晚报》《西安晚报》《齐鲁晚报》等全国各地30家晚报的代表,就新时期社会新闻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媒体侵权纠纷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刑法》、《民法通则》以及相应的诉讼法规定了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等人身权利,当事人在有关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提起刑事自诉或民事诉讼。从此之后,媒体就不断地被推上被告席。新闻官司的大量出现,一方面表明,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快速发展,公众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另一方面也提醒媒体从业者,应放下“无冕之王”的架子,提高法律意识,合理合法履行媒体监督的职能。  相似文献   

8.
邵玉奎 《前线》2008,(10):61-61
我是1998年到《前线》任总编辑的。 没到《前线》之前,我对这本刊物印象颇深的是杂文栏目。我知道,老《前线》开办的“三家村札记”杂文栏目,在读者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复刊后的新《前线》则开设了“燕山新话”杂文栏目,也深受读者欢迎。那时候,我偶尔应邀为“燕山新话”撰写一些文章。可以说,《前线》的杂文栏目,以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的文章,使刊物显得生动活泼了许多。  相似文献   

9.
社会新闻价值取向的确立从属于一定社会新闻传播体系,受到新闻传播体系的性质、构成、变化过程的制约。同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也为其价值取向的不同提供了客观而深刻的内在依据。坚持社会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群众的眼光来发现新闻、审视新闻,是正确判断新闻价值的根本保证。反映群众的心声,体现群众的利益,则是实现新闻价值的关键。因此,社会新闻报道必须代表广大群众的观点,反映群众的心声,找准与广大群众的关连点,真正反映出新闻报道在密切党和政策与人民群众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一社会新闻是关于社会现象、社会动态、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的报道。其特点是报道范围广、题材内容丰富、与公众生活有密切的联系。近些年来,社会新闻呈现出日益繁荣的景象。晚报、都市报等大众化报纸普遍重视社会新闻,报道量大、可读性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各级新闻媒体也比以往更加重视社会新闻,把加强社会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已作为党内监督的一种正式形式在《党内监督条例》中高调推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重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进一步加强舆论监督,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05年3月,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这是在总结我国新闻实践、借鉴外国对媒体的管理办法以及深入研究媒体运行规律,尤其是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媒体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所颁布的一项重要规定,标志着我们党对媒体的管理逐渐走向成熟,也表明我国在规范新闻从业、新闻发布和媒体管理等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经调查,国内一些媒体仍然存在采编人员搞发行、拉广告、搞其他经营活动,营销人员从事与采编相关工作的现象。有偿新闻、“有偿不闻”和新闻敲诈事件时有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  相似文献   

12.
贺蕃蕃 《新湘评论》2010,(12):19-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重视对社会热点的引导,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因此,作为新闻媒体的掌舵者,领导干部应具有良好的新闻执政力。  相似文献   

13.
所谓人物通讯,一般是指以通讯的形式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反映其行为、事迹和生活,再现其精神境界、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从而达到教育启迪,或监督批判、警示社会的目的的通讯。[1]通俗地讲就是,讲述新闻人物真实而感人的故事。2005年3月,一位名叫张云泉的地方信访局局长的先进事迹吸引了众多新闻媒体的目光,从3月19日至3月25日,由40多位记者组成的中央新闻采访团云集江苏泰州,集中对张云泉进行采访报道。随后一篇篇精彩、上乘的人物通讯报道相继在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和《南方周末》等国内权威媒体上强势推出,立即在社会上激起强烈的反响。在经过对上述几家知名媒体关于张云泉先进事迹的通讯报道进行了一番详细的比较解读之后,笔者发现,人物通讯采写方法的共通性和个性化差异特征,在这些优秀的新闻报道中大多得到了具体而生动的印证和体现。同时,这也反映出不同媒体在应对同质化新闻中的各种策略与技巧。  相似文献   

14.
《温泉》(1886 )是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第三部长篇小说 ,写于《一生》(1883)和《漂亮朋友》(1885 )之后。众所周知 ,莫泊桑主要以短篇小说名世 ,但他一生中共写了六部长篇小说 ,其中《漂亮朋友》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杰作 ,很早就有译本在中国问世 ,研究者不可胜数。《一生》也十分优秀 ,历来受读者喜爱 ,译成中文后曾受到读者注意。莫泊桑其余的长篇小说对中国读者来讲大都比较陌生 ,其中《温泉》在 2 0世纪80年代初被译成中文 ,但却没有引起大的反响。一部作品能否受到读者喜爱 ,有些因素看似可以预测 ,有些因素却是潜在的、难以发现更难以把握…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后期,电视中的社会新闻如雨后春笋得到迅速发展。就我省而言,电视频道中先后出现了《十频道新闻》、《成视新闻》、《每日报道》、《早间新闻》等以社会新闻为主的栏目;以及《都市扫描》、《今晚10分》、《今晚8:00》、《每日写真》等社会新闻评论性栏目...  相似文献   

16.
信息社会的今天,新闻早巳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社会进步,媒体对信息传输的科技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发布信息越来越迅捷,越来越丰富。这逼迫媒体所发布的新闻必须通过创新创优来吸引读者的眼球。如何创新创优呢?  相似文献   

17.
高叶 《唯实》2003,(1):83-86
新闻 ,作为报纸媒体的重头戏 ,每天都在以数以万计的篇幅传播给受众。即使在我国报纸媒体高度发展的今天 ,仍面临着这样一个现实 :即在新闻传播过程中 ,还有相当女性受众往往处于缺位状态。那么 ,是什么造成报纸媒体新闻受众中的女性缺位现象呢 ?其原因是多层次的。在这里 ,试作如下剖析 :一、新闻文本中的女性缺位是受众中女性缺位的表层原因首先 ,相对男性而言 ,女性较少地出现在报纸媒体的例行性新闻报道中。据首都记者协会妇女传媒监测网在 1 996年3月对《中国日报》、《文汇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经济参考报》、《工…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日前在做客央视《新闻会客厅》时,批评了一些政府部门对负面新闻往往采取"捂住"而不让媒体公开报道的做法。一些地方新闻发言人在培训时有这样的说法:现在发生在一  相似文献   

19.
点击短新闻     
让受众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新信息,既是读者对新闻媒体的要求,也是各媒体增强可读性、获得更多读者欢迎所必须的。为此,各报在增设短新闻栏目,打造短新闻精品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内蒙古日报》(汉文版)一版有“短讯集锦”;三版时事版有“今日要闻”、“集装箱”、“体坛快递”;经济周刊2002年10月28日五版的“信息检索”有13条短新闻,七版“多棱镜”有18条,八版的“八面来风”有信息20条之多;社会周刊有“法苑快递”,农牧天地版有“农村信息”;科教文周刊的“了望塔”、“送你一把金钥匙”等,都是比较好的短新闻专栏。《北方…  相似文献   

20.
正当全国人民认真学习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研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的时候,红旗出版社及时推出了《中国公民精神文明手册》(傅国瑞主编,12万字)。这本篇幅不长的小册子刚一问世,就立即引起舆论界的关注和重视,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从而一版再版。该书为何能产生如此影响呢?在笔者看来,除了全国人民正在掀起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潮这个大环境、大气候之外,该书本身也具有若干优点,诸如内容全面、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平白晓畅、可读性强等等,而突出的特点是面向大众、实用性强。 我们要建设高度文明的社会,而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