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警用物联设备如何在全生命周期内保证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减少人工干预,在共安全领域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代替传统IT运维来实现智能化运维,是公安人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就是其中的一种。各国政府之所以重视危机事件的处理,其原因在于危机事件的处理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和执政地位。鉴于我国政府对于危机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政府在危机管理能力和水平上还有一定差距。为了提高我国政府在危机事件管理中的能力,我们需要明确,在危机事件的处置中,政府应承担何种责任;在危机事件处理的不同阶段,政府应担当何种角色。  相似文献   

3.
容志 《理论月刊》2012,(4):147-151
现代特大型城市的要素集中和脆弱性增加了世博会公共安全管理的难度和挑战。世博会期间构建起的六位一体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侧重于风险防控和前期预防,在实际运行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剖析了特大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现实特点和发展趋势,通过对世博会风险防控基本经验的总结,探讨在风险社会背景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优化转型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吴伟  张嵘  石巍  周兴  陈鑫 《警察技术》2021,(2):17-20
主要以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交警大队为示范单位,探讨基于5G技术的道路交通巡逻执法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系统搭建完成后,根据实战成果,形成了一套传输更高效、覆盖更全面、取证更准确、抓捕更精准、处理更及时的道路交通巡逻执法新模式,进而为道路交通巡逻执法系统在公安实战应用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公共安全成为表征当今城市生活品质重要指标的背景下,视频监控无疑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一项关键而普遍的技术手段。以南京市公共空间为实证案例,考察三类典型样本(高校、商业区、居住区)中监控摄像头的空间布点,通过评估城市公共空间的视频监控实效,管窥城市公共安全的保障状况,包括采集和甄别视频监控的基本数据、通过三维建模图解和测算视频监控范围、反向确定现状视频监控的盲区,并面向城市公共安全,从公共空间的视频监控和规划设计两个方向提供监控实效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人类已处于智能机器的时代。人工智能依托计算机的高效、快速、准确运算而迅速发展,跃居为新一代科技革命的标志。人工智能发展之快、应用之广、影响之大引起高度关注,也日益成为公安改革发展的引擎。本文在科技引领下,阐述人工智能涵义,探讨其在公安领域应用的紧迫性,分析应用现状及薄弱环节,提出下一步工作对策,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上海市公安系统以智慧公安建设为引领,不断探索完善感知泛在、研判多维、指挥扁平、处置高效的精准警务模式,提高防范和处置各类案事件的能力。与此同时,上海公安突出服务导向,将群众满意作为公安工作绩效评估的重要方面,引导各级公安机关不断创新机制来回应群众呼吁,如建立网上政务服务,推行一网通办等来服务群众。  相似文献   

8.
阮爱莺 《理论月刊》2004,(12):134-136
传统上,中西方在防范行政人员道德风险方面各自侧重有所不同,中国侧重内部控制而西方国家侧重外部控制。本文运用风险决策理论说明了只有将外部控制与内部控制相结合,构建一个受益与风险对比明确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才能从根本上促使行政人员主动地把忠实履行职责作为自己的最优抉择。  相似文献   

9.
野外作业人员自动化(FFA),指通过移动无线全覆盖技术和应用程序重新设计野外作业流程和业务流程.各国政府都已开始着力为外勤人员配备移动技术和应用程序,不断开发FFA的应用潜力.本文对美国西雅图市政府公共事业的排水及污水系统做了案例研究,基于对工作环境以及FFA使用的分析,我们提出了一系列能够改善FFA路径的技术及组织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十余年来259份刑事裁判文书实证分析发现,行乞者犯罪近几年呈现平稳增长、犯罪分布分散化、常实施传统侵财及侵犯人身安全等犯罪、累犯或前科占比较小、轻刑化趋势明显等特征。犯罪场域监管力度不足,以及行乞者贫困、学历低等个人因素,成为行乞者犯罪的重要诱因。“破窗理论”中的失序行为常与犯罪相伴而生、当失序行为叠加至“上限”时易引发犯罪、通过秩序维护控制犯罪等主张,较为契合行乞者犯罪之治理需求。因此,需要通过改善场域环境,多方联动治理,倡导设立“邻里守望”项目改善行乞者犯罪的外部环境;在行乞者陷入行乞前,精准扶贫;在行乞时,强化救助;在犯罪后,辅以司法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智能科学是现代科学的前沿和热点,是计算机应用的高新技术。本文通过对人工智能有关理论的简介,论述了人工智能在公安等领域中的应用,同时也反映了智能技术的最新成果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公安战略情报分析作为公安情报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辅助决策,实现情报功能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厘清公安战略情报的概念、特点、类型,探讨公安战略情报分析的理论基础,能够更好地指导公安战略情报分析工作,真正发挥情报在公安领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三大尖端技术之一,人工智能在众多领域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随着人工智能不断与法律融合,法律服务领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也随之发生巨大变革,从传统的“互联网+法律”正逐渐向新兴的“人工智能+法律”转变。人工智能运用于法律服务领域已成为趋势,原本由初级律师承担的工作正在逐渐自动化。人工智能在法律服务领域应用既有优势,也有风险,应当注意平衡人工智能与律师关系、堵塞信息漏洞、系统防范恶意利用。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安机关参与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可以缓解警力不足,优化执法行政流程,提升治理精细化和公安决策质量,促进警民关系和谐发展.但人工智能固有的技术缺陷会给公安机关带来治理风险和行政伦理等问题.因此,公安机关应优化公安组织体制和警务机制,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管控和数据安全监控,创新警企合作机制,探索警察行政伦理和规范体系,以促进人工智能与公安机关参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5.
公安情报概念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安情报是指由公安机关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广泛服务于公安工作的各类情报信息及其分析研判后的成果。这一新的公安大情报概念与犯罪情报、侦查情报、公安信息等有明显的区分。“公安大情报观”的确立,对于拓宽公安情报工作的领域,充分发挥公安情报在公安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促进公安情报工作的全面协调、统筹规划,提高公安情报的质量和应用水平以及推动公安情报学学科建设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公安情报产品的文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安情报产品是一种独特的文章类别,探讨其文体特征,有助于促成公安情报产品文体的成熟,提高情报编写质量。首先梳理公安情报产品文体的形成过程,然后辨析公安情报产品与公文、新闻、学术论文在文体上的异同,最后概括公安情报产品的文体特征。公安情报产品无法归属于其他文章类别,可自成一体,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公安情报产品价值的实现完全取决于用户接受,用户接受成为情报编写的一种内在规定性。因此,公安情报产品的文体特征可归结为:关照用户的阅读体验。具体表现为:在表述方式以客观呈现为主,观点表达应力求言之有据,结构安排要求简单明了,语言风格崇尚浅易直白。  相似文献   

17.
当前广泛采用的社区警务模式由社区主导,警民密切合作,一定时期内实现了群防群治的效果,但是也存在警力薄弱、任务繁重、多头指挥等现实困境。在信息新技术快速发展及移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背景下,融合数据特征分析、机器学习、场景构建等应用技术,以行为标记、痕迹捕捉、智能运算、智能分析、查验校对等技术手段支撑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警务模式能够促进警察体制、任务范围、工作重心等的重大变革,并实现对人的精细化管理,预测、预警、预防各种人、组织、族群的行为,并以优化的方式方法处理警务难题。  相似文献   

18.
公安情报编写需要履行情报交流的职能,也具有语言交际的特性。编写者、读者/用户以情报产品为载体开展情报交流活动,需要依赖语境。与情报编写的三大要素——情报产品、编写者、读者/用户相对应,公安情报产品的语境可分为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背景语境。语言语境是指由情报产品自身形成的语境,包括语法语境、语义语境和语用语境。情景语境是由编写者主导、控制,从情报交流实际场景中抽象出来的一些要素而形成的语境,包括"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何如"等因素。背景语境是指有关读者/用户一些超语言要素而形成的语境,包括身份特征语境、社会文化语境、认知心理语境。  相似文献   

19.
公安情报预警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情报预警指的是在警情发生之前对其进行预测报警,以便公安机关有足够的时间采取相应的对策和反应措施或是根据预案采取行动。公安情报预警要素包括警源分析、警情监测、警兆识别、警界确定、警级评估。为了进一步提高预警水平,公安机关需要在构建合理的理论体系、组织体系、人员体系和沟通体系上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公安信息化工作的深入以及"情报主导警务"理念的提出,公安情报共享成为情报领域的重要问题,但公安机关内部一些人的思想观念阻碍了公安情报信息的共享。公安机关应对阻碍公安情报共享的因素进行分析,从思想认识、顶层设计、标准规范化建设和利益协调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扫除共享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