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格,一般指人的品行特性,即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心理特征、道德情感和风范操守。人的品格主要是在社会历史环境中形成的,它既有鲜明的时代和民族  相似文献   

2.
品质,是一个人思想认识和品德行为的本质,或者说是一个人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的本质.领导干部的品质完善与否,对于其威信的形成,对于领导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领导干部培养优良的品质显得特别重要.作为一个领导者,应如何加强自身的品质培养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入托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是全家人感情与希望的寄托,爱的汇集点和注意的中心.为了他们的成长,家长尽其所能为他们创造优裕的生活条件.但从这些千庞百爱的“小太阳”身上,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反映出一些家庭对孩子“爱”而无“教”的一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独生子女家庭只注意为孩子提供物质享受,对孩子的溺爱远远多于应有的品质的启蒙教育和正确引导,致使孩子逐渐产生了以“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养成了骄横、任性、自私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二是家长总怕孩子累着,从不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环境逐渐滋长了孩子的惰性和依赖思想,使得他们缺乏自理能力.三是由于家庭的过分保护,与同龄孩子之间相互交往太少,致使他们性格孤僻、胆小懦弱.这几方面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危害.如何才能克服独生子女教育方面的这些弊端,促进和保证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呢?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认为采用幼儿园——家庭联合教育的方法,可以较好地纠正以上种种不良现象,避免使独生子女教育走入误区,我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4.
如今独生子女的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有出息,于是.怎样使孩子聪明便成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学前儿童三岁以后都是在幼儿园渡过的,幼儿教师会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进行系统地引导教育,使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智力.那末,作为同孩子长期相处的家庭该如何配合幼儿园从小便开始培养孩子增发才智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也来当教师,进行随机教育.常言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是千真万确的.无论你承认与否、有意无意、想与不想,你都在充当你孩子的教师.很多家长以为孩子聪明与否是天生的,无所谓培养教育,而使孩子在智力发展的关键几年随意渡过,智慧的潜能也许就永远地被忽视埋没了.  相似文献   

5.
品德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行动时经常表现出来的某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具有三个基本特性:行为性、伦理性、稳定性。品德的行为性,是说一个人的品德总是有其外显行为来表现的,人们总是根据其外显行为来作道德评价,无行是很难说有德的。品德的伦理性,是指品德行动是一种合乎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的行为。它是由一定的道德观念、伦理思想支配的行为,其态度和行为方式的依据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伦理思想、伦理道德,是处理人事和人际关系的应遵循的准则。可见,离开了伦理道德,也是不成其为品德的。品德的稳定性,是说合乎伦理的行为中,其态度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是稳定的,是习惯化了的。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把品德定义为一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某种稳定的心理特性。  相似文献   

6.
误区一:“培养孩子是幼儿园、学校的事”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家长们往往为孩子选择最好的幼儿园,为孩子选择最好的学校、老师,家长们意识到,良好的教育是孩子成才的重要条件,但他们往往忽略了,家长本身首先应当是最重要的教育者。“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说明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是在婴幼期奠定的,而婴幼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一生中教育孩子时间最长的老师,孩子掌握初步的知识、智力的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获得某种知识并伴随有愉快的情感体验的心理倾向.人的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活动中培养和发展起来并通过活动表现出来的.孩子是否对学习有浓厚而持久的兴趣,是搞好学习的关键.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随着孩子的呱呱坠地,早期教育的问题也就开始了。 在早期教育过程中,家长应树立怎样的教子观念?笔者以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早期教育一定要及时,但更要适度。 目前,在是否进行早期教育的问题上,有两种错误倾向:一种认为,小孩子的天职就是玩耍,孩子还小何必管他,抱着“树大自直”的认识,对孩子的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持这种态度的人其实为数并不少,不但出现在文化层次较低  相似文献   

9.
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与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其中,家庭环境的作用非常大,孩子每天有相当长的时间在家庭中度过,学习条件、家庭气氛、家长的态度、教育方法都时刻影响着孩子的学业.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少年儿童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是少年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他们的启蒙老师。一个人知识的增长,情操的陶冶,品德的修养都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的熏陶在少年儿童道德品质性格的培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长的必要条件。但是,不良的家庭教育又是诱发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当前有违法犯罪劣迹的少年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来看,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家庭敏育类型。 一、溺爱型家庭教育: 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尤其对独生子女视为掌上明珠,无原则地迁就孩子的意愿,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望,使子  相似文献   

11.
一、亲和力及其对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大影响亲和力,词典里的解释是“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互相作用的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指“在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从群众工作这个角度来认识亲和力,其所反映的则是工作主体与受体之间的紧密感、亲切感、信任感、互动性和接受度。当某一工作主体的意见、观点等能够在自然而然中被受众所接受,这就意味着工作主体与受体之间已经有亲和力了。在现实生活中,亲和力的程度常常同一个人的性格有关,如有的人从小不善于社交,有的人天性爱热闹,有的人具有丰富的幽…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广大家长对其独生子女的爱正逐级升温,尤其表现在:不惜一切代价,为子女提供学习的机会与条件。目前,日益增长的定向培养热足以说明这一点。 那么,对于学龄前的儿童,定向培养究竟有什么利和弊呢? 利处有三:1.为孩子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某方面的知识奠定基础。目前,不少家长为孩子请了家庭教师,辅导孩子某一方面的课程,这些家庭教师多数是大专院校的学生或有某方面特长的人,他们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系统的研究,因此,作为他们的学生,孩子们也会从理论到实践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本调查采用问卷法,着重研究了家庭教育与儿童性格发展的关系,结论是两者呈显著相关,其中,家长的权威方式与儿童性格相关比例最高,儿童性格特点中对人的态度、自制力和对劳动的态度与教育相关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获得某种知识并伴随有愉快的情感体验的心理倾向。人的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活动中培养和发展起来并通过活动表现出来的。孩子是否对学习有浓厚而持久的兴趣,是搞好学习的关键。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党凤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一种观点认为,党风是指一个政党及其党员的作风。党风是党的整体,包括党的各级组织及其党员在思想、政治、组织、工作、生活、学习等诸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行为或风格。党风来源于思想、形成于实践、表现于行动,体现着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党  相似文献   

16.
人类精神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而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中的一个奇葩。在现代社会,人文精神的缺失在高职院校的学生中表现的十分的明显。高职院校怎样培养高职人文精神呢?人道关怀精神是人文精神的核心,而团结协作精神、创新发展精神也都是这些高等院校所需要强调的。高职院校不仅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学校,更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的学校;不仅是传授技术的学校,更是培育人文精神的学校。  相似文献   

17.
人的各种心理品质都是在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而家庭对于个人成长与品格形成影响很太,诚如宋庆龄所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心理状态、兴趣爱好、一旦通过他们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就会形成一种家庭文化气氛,使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给幼小的心灵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18.
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与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其中,家庭环境的作用非常大,孩子每天有相当长的时间在家庭中度过,学习条件、家庭气氛、家长的态度、教育方法都时刻影响着孩子的学业。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孩子的主体性发展、学业负重、整体水平发展及各方面适应能力这四点逐一阐述了家长过度补偿对孩子成长造成的负面影响,旨在提醒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注意补偿的适度、适时,及时自查、自醒,以培育全面发展的孩子为宗旨,以尊重孩子主体性为基准,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个性和谐的健康孩子。  相似文献   

20.
情绪是人对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是由于客观事物符合或不符合个人的需要、愿望与观点而产生的。如,有些事物使人快乐,有些事物使人悲伤等等。情绪有很多种,如:快乐、愤怒、恐惧、悲哀等。如何从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情绪品质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