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度重视社会稳定是邓小平理论的一大特色.邓小平之所以高度重视社会稳定,直接源于他对中国动乱历史的深刻体验及其教训的理性总结;源于人民对和平稳定的热切期望;是基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的考虑;是坚持党的领导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高度重视社会稳定是邓小平理论的一大特色。邓小平之所以高度重视社会稳定,直接源于他对中国动乱历史的深刻体验及其教训的理性总结;源于人民对和平稳定的热切期望;是基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的考虑;是坚持党的领导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邓小平在他的一生中特别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把它作为制定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根本方法,对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一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理解,反映了他在这个理论问题上的新认识;二是创造性地提出了贯彻群众路线的新形式,为党的群众路线的新发展作出了新判断;三是在改革开放中的探索和实践,使党的群众路线又有了新飞跃。  相似文献   

4.
韩洪洪 《党的文献》2005,2(4):97-101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基于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判断,党中央决定进行大规模的三线建设.邓小平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参与了三线建设的决策.在三线建设实施过程中,他多次到西南、西北三线工程较多的地区,调查研究,解决问题.许多重大项目的决策都与他有关,许多困难是在他直接过问下解决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三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邓小平和党中央作出了"调整改造,发挥作用"的战略决策,使三线军工企业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得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采用渐进式改革方式,是基于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全面了解、对社会主义改革的理性思考及总结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后得出的正确结论。渐进式改革包括整体改革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其它方面改革的渐进式。渐进式改革有着强有力的保障系统,从而使改革取得了成功。邓小平渐进式改革的成功,其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为党、国家和人民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但是,他对自己的评价中肯而低调。他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并深情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是实事求是派;具有乐观主义精神;既做了不少好事,也做了一些错事。从邓小平的自我评价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邓小平热爱党热爱人民、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及勇于承担责任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崇高风范。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对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大胆实践:在改革步骤上,他把"进"摆在第一位,为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作好干部准备;在制度安排上,他主张建立干部离退休制度、任期制度及公务员制度,为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提供制度保证;在组织形式上,他提议设立顾问委员会,作为干部领导职务由终身制走向离退休制的过渡办法。同时,提倡老干部带头退出领导岗位并身体力行,为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作出了表率。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人力资源思想科学地借鉴、吸收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思想。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作出了发展性的传承,对毛泽东的人学思想作出了合理的继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学思想作出了批判性的扬弃,在渊源上具有缘起的多元性,是马克思主义执政管理思想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9.
黄红发 《求实》2002,3(7):19-22
邓小平立足于中国发展的现实国情 ,考察了世界格局变化趋势 ,作出了中国是发展中大国的科学定位。把握邓小平的中国国际地位论 ,对加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名符其实的世界大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对制定正确的国际战略 ,驳斥西方叫嚣的“中国威胁论”、“中国无用论”也是一个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依赖于邓小平一生确立的主体理念-以爱国爱民为出发点,致力于国家的强盛、民放的振兴、人民生活的富足和生存状态彻底改善的实践理性原则,这种理性原则经过向理论形态的转化,从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并且通过实践的环节使邓小平的主体理念和理论之间内在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人力资源思想科学地借鉴、吸收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思想.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作出了发展性的传承,对毛泽东的人学思想作出了合理的继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学思想作出了批判性的扬弃,在渊源上具有缘起的多元性,是马克思主义执政管理思想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2.
党的现代化建设就是政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其思想观念、运行机制、活动方式等制度化、规范化的过程。邓小平同志作为我们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非常关注并大力推进党的现代化建设。他恢复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促使全党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转移全党的工作重心,使党的建设适应和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改善党的领导,使之逐步制度化、规范化;注重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党的现代化建设打下牢固基础;注重党风廉政建设,为党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相似文献   

13.
王平 《学习论坛》2005,21(6):44-47
和平崛起新道路与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有着直接联系,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奠定了和平崛起新道路的理论基石,拓展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空间,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现实而理性的选择。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一定能实现。  相似文献   

14.
吴昊 《探索》2005,2(4):17-19
本文阐述了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针,探讨了邓小平在坚持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文化的方针的基础上,对利用资本主义文化的思想作出了如下的发展:利用资本主义文化,提高教育质量;科学技术没有阶级性,必须大胆利用;提倡国际学术交流,吸收国外人才,派人出国留学;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总方针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与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小平是伟大的国际战略家和外交家,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领导者、开创者和实践者.他具有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科学判断了总体国际形势,改变了世界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的看法;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预见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指明了我国对外工作的目标、任务;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倡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准则;提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确定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策略方针;强调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根本的问题;提出正确处理党际关系的指导原则.他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外交业绩:调整"一条线"、"一大片"战略,不断改善和发展同各大国的关系;推动中美关系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改善和发展中苏、中俄关系;推动睦邻友好,创造良好周边环境;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广泛参与多边外交活动;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了世界和平.邓小平独树一帜的外交风格,展现了泱泱大国的领袖风范,为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树立起新的庄严形象.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先进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是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杰出人物。他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与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情缘。一方面,他善于从民族文化中吸取有益的营养,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他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封建遗毒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此外,他以时代精神观照中华文化,博采各国文化之长,使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接榫。  相似文献   

1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时代命题。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卓越的贡献:重新确立和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了理性路径;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动力机制;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政治保证;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进程中,彰显了浓厚的哲学理性精神.这种理性精神主要表现为以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为中心的实践理性精神,以强调对话沟通、开放共生为要义的交往理性精神,以谋求中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为重心的工具理性精神和高扬“以人为本”旗帜的价值理性精神.这种理性精神从根本上保障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面向事实、直面文本、超越创新、开放共通、求真务实、以人为本、高瞻远慕,从而达到其健康、良性、顺利的发展的目的;这种哲学理性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包括对战争威胁的判断和相应的外交战略。对苏联威胁的判断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变化的根本原因。邓小平对威胁的判断经历了继承、强化、减弱三个阶段,他主导的"一条线"战略也经历了实施、强化和终结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邹谨 《党史博采》2005,3(10):18-20
王任重对邓小平文艺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明确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口号,提出了思想性与艺术性并重的文艺评论标准,提出了在文艺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正确处理古与今、洋与中的关系,大力发现和培养年轻文艺人才,文艺工作者要善于学习,精神产品也要强调质量第一等宝贵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