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洁 《世纪桥》2012,(18):51-57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海林地区掠夺了大量满拓地、开拓地和军用地。1932年3月,日本侵略者占领海林地区后,一部分地主逃到外地,另谋生路;一部分地主则充当汉奸,变本加利地压榨、盘剥贫苦农民。从1933年开始,日本侵略者强行低价收购和抢占土地。两年多时间,满洲开拓团、日本自警队就在海林地区抢占土地约占全地区耕地面积的40%以上;汉奸恶霸地主占有土地约占30%以上;没有房子、土地、牲畜的农民占农村人口总数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2.
1929年到1930年,红4军在闽西开展土地革命,给农民分田,建立工农民主政权。不久,国民党军队又打回龙岩等地,从此以后,闽西变成游击区,红军、白军、第三种政治势力互相角逐,土地占有关系复杂多变。此后20年间,闽西几县土地占有关系发生了什么样的具体变化,迄今尚无专文论述,似乎是个“盲点”。本文根据笔者所接触到的资料,对此问题作一初步探索。一、闽西土地革命和国民党反攻倒算闽西包括龙岩、永定、漳平、长汀、上杭、武平、明溪、清流、宁洋、连城等10县,这些地方丘陵连片,土地贫瘠,农民丰年可以自给,歉年则外逃谋生。闽西虽然土地瘠薄,但…  相似文献   

3.
一、闽西产业结构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分析(-)闽西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估计闽西产业结构演变的历史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阶段:第一、建国以前,由于封建势力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闽西的生产力遭受严重的摧残;同时,由于社会分工极不发达,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因此,以种植业(其中以粮食生产为主)为主的单一农业生产结构是这一历史时期产业结构的突出特点。建国前,闽西全区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产值占96%,而工业产值仅占4%,工业几乎处于空白。直到解放前夕的1949年,在全区工农业总产值8479万元中,农业产值占7265万元,工业产值…  相似文献   

4.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21-21
福建土地改革以前,占全省农村总人口5.8%的地主、富农,以各种形式直接间接地占有61.3%的田地(包括公轮田);而占农村人口90.8%的贫农、雇农、中农和其他劳动人民,总共只占有38.7%的田地。解放后,福建广大农民群众迫切要求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实行土地制度的改节。  相似文献   

5.
盐池县地域辽阔,草原宽广,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列入全国惟一的牧业县。畜牧业生产在整个盐池县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直被视为一大支柱产业而不断取得发展。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畜牧业依托农业基础设施的加强和科技投入的加大,其在农业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盐池县总土地面积1069.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90万亩,占84%;可利用草原面积68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4.4%。近年来,随着沙漠化土地综合整治以及植树、种草、治理草场生态建设的不断发展,草原建设有了明显提…  相似文献   

6.
闽西妇女运动,同工农运动一样,在闽西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占着极重要的地位。她为闽西土地革命的胜利,为苏维埃政权的创建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缅怀妇女英烈和前辈们的英雄业迹,学习她们的革命斗争精神,本文就闽西妇运的地位和作用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1929年8月,古田会议召开前夕.毛泽东离开中共闽西“一大”会议召开地——上杭蛟洋,深入到永定农村,一面养病,一面搞调查研究.思考土地革命斗争和红四军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8.
1929年春天,毛泽东、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入闽,革命风暴席卷整个闽西。在很短的时间里,闽西农村出现了分田分地真忙的大好形势。龙岩、永定、上杭、长汀、连城的50多个区,600多个乡,纵横300多里的范围内,约有80万贫苦农民得到了土地。一直到全国解放,龙岩县还有不下20万亩的土地,永定、上杭也有部分土地革命时期分给农民的土地,始终保留在翻身农民的手中。这是全国罕有的奇迹,也是闽西红旗不倒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
闽西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建立较早而比较巩同的红色区域,后来又与赣西南苏区连结成为中央苏区。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以后,邓子恢、张鼎丞等遵照“八七”会议精神,在农村积聚力量,领导著名的闽西暴动,开始了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一九二九年,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入闽,不仅在军事上给了闽西土地革命以巨大的推动,巩固和拓展  相似文献   

10.
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听完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派来的方方关于闽西三年游击战争情况汇报后高兴地说:你们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保留了这么多干部,保留又发展了部队,保留了二十万亩土地,保卫了苏区广大群众利益,这是伟大的胜利。闽西革命斗争为什么能长期坚持并取得胜利呢?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党与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党在群众中获得了力量的源泉。本文就闽西三年游击战争中党群鱼水之情和血肉联系作如下叙述。  相似文献   

11.
陆小星 《学习月刊》2013,(10):11-13
旧中国的广大农村,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全国大约70~80%的土地并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90%以上的贫苦农民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却连基本的温饱也无法得到保证。"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就是这种状况的真实写照。到近代,这种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的剥削关系越来越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可以说,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就是农民问  相似文献   

12.
在闽西革命斗争史上,有着全国罕见的奇迹:从主力红军离开中央苏区北上长征,到全国解放的这段时期内,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大片农村,还保留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果实,仅龙岩一县,就有二十万亩土地一直保留在农民手中。这是闽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革命斗争的结果,也是闽西革命斗争的重要特点。现将闽西保田斗争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作概要叙述。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后,为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并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创造条件,全国各地继续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本文仅就福建省的土地改革,作一些探讨。(一)解放前的福建农村,农民受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占农村总人口百分之三点一六的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控制的公田,约占全省耕地的百分之四十二点八。占农村总人口百分之四十二点一的雇农、贫农,只占有  相似文献   

14.
长泰是个山区农业县,据统计,一九四九年全县人口有59,224人,其中农业人口达57401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六点九。解放前的长泰农村,农民受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占农村总人口百分之六点七的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控制的公田,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二点八。而占农村总人口百分之三十五点三八的雇农、贫农,只占有全县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十三点六。农民向地  相似文献   

15.
季建林 《唯实》2001,(4):29-33
我国现有12.9亿人口中,农业人口占比超过70%,约有8.7亿。我国是世界上农业人口平均占有耕地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仅为1.5亩左右。这一数量不及美国农村居民人均占有耕地45亩的1/27,也不及印度农业人口人均耕地 3. 85亩的 1/2。[1]虽然我们创造了以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世界22%人口的奇迹,但是,生产率、商品率低,使我国农业仍然处于落后状态。尤其是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力的存在,不仅严重地阻碍着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而且从整体上阻挠着我国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因此,农业人口和农村劳动…  相似文献   

16.
英国农村的土地不肥。但雨水丰沛,因此人工和天然的草场占60%,终年绿色;适合放牧。英国土地私有,全国约3万农场主,有一半小农场主是自己工作。今天的英国,农村的社会功能已从单纯的农产品供应向休闲、旅游服务扩展。  相似文献   

17.
2007年6月,被国家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重庆在土地改革领域进行大胆探索,创造了土地流转的“九龙坡模式”。九龙坡区试点“土地换社保”、“住房换宅基地”——政府拿出原农村宅基地的20%左右,集中兴建新型农村社区,其他80%左右的农村宅基地指标置换为城市建设用地.用多得的土地出让金等收益补贴农民购房。去年以来,江津区在探索农村建设用地制度改革方面又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8.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新规:从今年2月1日起,将正式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征收30%-60%不等的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税作用的税基大体上等于税前利润,具体税率为,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金额”(基本等于项目成本20%)的普通住宅项目,不征收土地增值税;增值额占“扣除金额”20%-50%的部分,税率为30%;增值额占50%-100%的部分,税率为40%;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人》2004,(10):25-26
“总目标”:将房地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实施过程中要有定量标准,即房地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开发总量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20-30%。“一个关口”:严把土地关,政府对可开发土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加大土地一级市场公开拍卖和长期租用制度的推行力度,建立企业开发用地公示制度,加大土地使用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企业擅自更改土地用途行为、只购买不开发转手倒卖行为,提高政府对土地的控制力。  相似文献   

20.
在土地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执行着一条“抽肥补瘦”的土地分配原则,它有效地保证了赣南、闽西土地斗争的顺利进行,对全国土地运动的深入开展起了重大的作用。范华同志去年发表的《论闽西土地革命时期富农政策的演变》(以下简称《范文》)一文,对中国的土地革命特别是闽西的土地斗争问题作了深入探讨,看后很受教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