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在临时中央政府下面,成立了中央工农检察部,何叔衡任部长。工农检察部下设控告局和突  相似文献   

2.
人民群众痛恨官场腐败,也看到党中央不断加大查处力度,一次又一次掀起反腐浪潮.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我党领导的第一次反腐斗争发生在七十多年前的红都瑞金,主角是时任苏区中央工农检察部部长的何叔衡……  相似文献   

3.
正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叶坪谢家祠堂隆重召开,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主席,何叔衡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同月,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何叔衡被选为工农检察人民委员。1932年1月,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召开第五次常会,议决在目前内务人民委员周以栗因病请假期内,其部长暂由工农检察人民委员何叔衡兼任。2月,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召开第七次常会,议决组织临时最高法庭以判决重要政治犯,委何叔衡为临时最高法庭主审。4月,中  相似文献   

4.
1933年夏的一天,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部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何叔衡在控告箱内收到一封没有控告人姓名的控告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检察部控告局:瑞金县苏的干部(还有的是党的人)用公家灯油到饭馆炒菜吃,有的还用油换酒喝。大家都说,像这样,我们一年到  相似文献   

5.
当今中国,人民群众最痛恨的是官场腐败。为了解决腐败问题,党中央不断加大查处力度,一次又一次掀起反腐浪潮。但是,很少有人知道70年前发生在红都瑞金的我党领导的第一次反腐斗争。当年,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等为建设一个清正廉洁的工农民主政府,致力于反腐肃贪,  相似文献   

6.
何叔衡董必武瑞金肃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良 《湘潮》2008,(3):31-36
当今中国,人民群众最痛恨的是官场腐败。为了解决腐败问题,党中央不断加大查处力度,一次又一次掀起反腐浪潮。但是,很少有人知道,70年前发生在红都瑞金的我党领导的第一次反腐斗争。当年,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等为建设一个清正廉洁的工农民主政府,致力于反腐肃贪,在中央苏区留下了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7.
刘良 《世纪风采》2008,(5):18-23
在当今中国,人民群众最痛恨的是官场腐败。为了解决腐败问题,党中央不断加大查处力度,在全国一次又一次掀起反腐浪潮。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我党领导的第一次反腐斗争发生在70多年前的红都瑞金。当年,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等中共一大代表为建设一个清正廉浩的工农民主政府,曾先后联手反腐肃贪,在中央苏区留下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8.
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是苏区德高望重的革命先驱,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部长”兼“苏维埃最高法庭主席”,善于调查研究,坚持秉公执法,顶住各种干扰,被广大群众誉为“何青天”、苏区“包公”。 1932年5月,一封举报瑞金县委组织部长陈景魁的信送到何叔衡手中,信中说陈景魁滥用职权,向群众摊派索要财物,利用地痞流氓欺压群众……何叔衡阅后一怔:共产党内竟有这等“组织部长”!他决定亲自带几个人到黄柏村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9.
何叔衡肃贪     
30年代初,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有一位检察官对党和苏维埃政府里存在的贪污腐化现象深恶痛绝、铁面无情、人们都尊称他是"铁包公"的人,他就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部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何叔衡。工农检察部是一个大部,有七八十名干部,常分批轮流下至各地,检察各种贪污、违法乱纪、失职读职的行为,调查落实各种控告材料。每批人员下去前,何叔衡都要详细交代应注意的问题。干部回部后,他还要亲自听取汇报。在部里,何叔衡的威信很高。他常说:"在这样的时候,任何贪污腐化都是罪恶。首先,贪污浪费是针对人民的,不…  相似文献   

10.
正张人亚是我党早期的革命家之一。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叶坪宣告成立。他从上海来到瑞金后,参加临时中央政府工作,为中央工农检察部工作的开展,尤其是中央出版发行和印刷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一、参与中央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的各项工作,为苏维埃各级国家机关和经济组织立下了"家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根据宪法大纲规  相似文献   

11.
国家博物馆保存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部控告局设置的举报箱见证了我党井冈山时期的反腐斗争。  相似文献   

12.
钟军  苏春生 《世纪风采》2022,(12):40-41
<正>在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陈列着两封中央苏区时期的特殊回信。两封信是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检察人民委员会主席项英,分别于1934年2月8日和2月19日写给通讯员李克均的复信,为国家一级文物。两封信均书写在中央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专用的公文信笺纸上,信纸纵13.7厘米,横6.5厘米,材质为米黄色毛边纸,正上方印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用笺”字样的红色笺头。信件为毛笔直排行书,  相似文献   

13.
正何叔衡(1876—1935),湖南宁乡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新民学会骨干成员,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主要成员,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31年11月到中央苏区,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部代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提名何叔衡担任工农检察部长 何叔衡,1876年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一个农民家庭。1918年,加入“新民学会”。1921年7月,与毛泽东一起赴上海,参加中共一大。“一大”召开之后,毛泽东和何叔衡回到湖南,建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北伐军占领湖南后,何叔衡公开了身份,一面担任《民报》馆长宣传革命,一面在惩治土豪劣绅特别法庭工作。  相似文献   

15.
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是苏区德高望重的革命先驱,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部长兼苏雏埃最高法庭主席,善于调查研究,顶住各种干扰,坚持秉公执法,被广大群众誉为“何青天”、苏区“包公”。  相似文献   

16.
何叔衡肃贪     
1991年11月,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60周年座谈会上,一位苏区检察官公正无私的“铁包公”形象,在许多熟悉他的老红军、老干部心中发出深深的共鸣;他是一位公仆,一个典型的共产党人代表;他俭朴、勤奋、认真,特别对党和苏维埃政府里存在的贪污腐化现象深恶痛绝,铁面无情,人们都尊称他是“铁包公”。他就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部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何叔衡。  相似文献   

17.
正1934年1月4日,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府瑞金,被称为"中央苏区第一大报"的《红色中华》报在第二版显著位置上,发布了一份1933年12月15日,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项英共同签署的《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26号训令,以及中央工农检察部一封《怎样检举贪污浪费》的指示信。训令和指示信号召中央苏区广大军民立即行动起来,迅速开展检举和惩治贪污浪费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正1934年1月4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府瑞金。被称为"中央苏区第一大报"的《红色中华》报,在第二版显著位置上,发布了一份1933年12月15日,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项英共同签署的《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26号训令,以及中央工农检察部一封《怎样检举贪污浪费》的指示信。该训令和指示信,号召中央苏区广大军民立即行动起来,迅速开展检举和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斗争。  相似文献   

19.
1959年春末,清明时节。一支“白发”队伍冒着蒙蒙细雨从瑞金城东的汉清桥出发,翻越武夷山进入福建长汀境内,沿着一条沙石小道,来到长汀水口乡的梅运村。在大山脚下的何叔衡烈士墓碑前,老人们屈膝跪下,呈上他们带来的米酒、米果,一边撒泼,一边深情地呼唤着:“何部长,你安息吧,…”“河大伯,你为我们穷人伸冤作主,穷苦百姓永远忘不了你…”瞬间,天空动情地下起瓢泼大雨,老人们的泪水伴着雨水滚滚而下……在这支“白发”队伍中,有当年被何叔衡查办过的瑞金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杨世珠、苏区干部刘家林,有原苏维埃工农检查部干部刘…  相似文献   

20.
商豫 《党史博采》2011,(4):45-46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的红军面临一场生死存亡的考验。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留守人员的大肆围捕,致使我党政军许多高级干部壮烈牺牲。例如,红十军团车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红十军团长刘畴两、中华苏维埃教育人民委员瞿秋白、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等人,被敌人捕获后枪杀。中华苏维埃工农检察人民委员何叔衡、中央军区政治部主任贺昌等人,在战场上牺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