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克靖,1895年10月29日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北乡株树下村朱家老屋,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冬,朱克靖受中共北方区委的选派,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7月,被派到广州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6年7月,他被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为江西省政府秘书长,南昌起义后,任第九军党代表。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新四军政治部顾问兼军部战地服务团团长、苏中三分区专员、浙西行政公署主任等职。解放战争初期,任新四军秘书长、山东野战军联络部部长。1947年7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同年10月在南京郊外英勇就义。  相似文献   

2.
肖湘娜 《湘潮》2023,(4):33-34
<正>英烈小档案谢翰文(1904—1942),湖南耒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马日事变后组建桐子山游击队。1929年4月,任红五军四纵队党代表。1930年6月,任红三军团秘书长,后调任红五军第三师政治委员。1934年10月,随红军长征。1936年春,任西北红军大学校务处长。1937年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员十三纵队队长、校部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41年初,调任八路军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1942年5月被俘后被日军秘密杀害,时年38岁。  相似文献   

3.
正李清泉(1919—2014),江西鄱阳人,1938年参加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2师4旅11团政治处主任、第2师兼淮南军区政治部宣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政治部民运部部长,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4师12团政委,第3野战军21军61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新中国成立后,出任中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馆政务参赞。1959年,任中国驻瑞士大使。其间,参与了被称为"外交核爆炸"的中法建交谈  相似文献   

4.
朱良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1900年生,湖南汝城人。1925年参加村农民协会。192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后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任连党代表、军部秘书,参加黄洋界保卫战等战斗。1928年后,历任营部书记,支队、师、军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长征中,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卫生部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调红四方面军,先后任第31军政治部主任、第30军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秘书长,同国民党顽固…  相似文献   

5.
一邱会作,1914年4月16日出生,江西省兴国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长征,先后任中央军委四局三科科长和红军总供给部粮秣处处长。抗战时期,邱会作的最高职务是新四军四师政治部组织部长。解放战争时期,邱会作曾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政治委员。建国后,邱会作先后任中南军区政治部第二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  相似文献   

6.
邱会作,1914年4月16日出生,江西兴国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长征,先后任中央军委四局三科科长和红军总供给部粮秣处处长.抗战时期,邱会作的最高职务是新四军四师政治部组织部长.解放战争时期,邱会作曾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政治委员.建国初,邱会作先后任中南军区政治部第二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  相似文献   

7.
毛泽覃(1905-1935),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毛泽东之弟.1921年在长沙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10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秋赴广州,曾在黄埔军校政治部和广东区党委工作,后到武汉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任书记.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是年冬被派赴井冈山与毛泽东联络.1928年初任遂川县游击大队党代表,后奉命带队参加接应朱德、陈毅部队与井冈山部队会师.同年5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三十一团三营党代表.1930年1月任红六军政治部主任,曾代理军政治委员,同年10月任中共吉安县委书记.  相似文献   

8.
《湘潮》2017,(8)
正1945年10月,吴信泉率新四军第三师独立旅开赴东北,开辟西满根据地。他足智多谋,敢打敢拼,灵活运用进攻与防御,狠狠打击敌人,在历时3年多的解放战争中作出了卓越贡献。跨越"死亡之旅"1946年9月,新四军第三师奉命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刘震任司令员,吴法宪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独立旅改编为第六师。改编后,六师的领导干部没有变动,还是吴信泉、冯志湘和石瑛。  相似文献   

9.
1997年 4月 25日,一位将星在江苏南京陨落。这位将星就是刘毓标。刘毓标,江西横峰县人, 1927年 12月参加弋横农民暴动, 1928年 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葛源区委书记、皖南特委委员、歙县县委书记、太平中心县委书记、皖南红军独立团政委、皖浙赣省委组织部长兼独立团政委,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一支队政治部总务科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教导大队教导员、江北军政干校政治处主任、抗大五分校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长、新四军直属队政治处主任、六师…  相似文献   

10.
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刘少奇担心张云逸有失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张云逸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参与领导了新四军的组建与整编工作.1938年11月,张云逸率军部特务营由皖南渡江北上.1939年5月,他在安徽庐江县东汤池主持成立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兼任指挥,赖传珠任参谋长,邓子恢任政治部主任.  相似文献   

11.
李富春(1900—1975)湖南长沙人。1919年10月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1月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同年8月回国,9月抵达广州,任中共广东区委军委委员,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中共南昌地委书记、江西省委代理书记。1927年8月参加南昌  相似文献   

12.
邱会作,1914年4月16日出生,江西兴国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长征,先后任中央军委四局三科科长和红军总供给部粮秣处处长。抗战时期,邱会作的最高职务是新四军四师政治部组织部长。解放战争时期,邱会作曾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政治委员。建国初,邱会作先后任中南军区政治部第二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毛泽东和周恩来都曾说过:“邱会作是历来最好的总后勤部部长”1955年9月,邱会作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军衔。1959年l0月,邱会作任总后勤部部长,1968年7月任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  相似文献   

13.
马永义 《党史文苑》2012,(23):30-31
谢有法(1917-1995),江西兴国人。193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兴国模范师,后任红三军团第六师第十六团连队文书,军委直属后方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红军总政治部组织科统计干事。参加了长征。1936年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八路军政治部组织部干事,晋南军政干部学校政治处主任,八路军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副科长,第一纵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山东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山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津浦前线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  相似文献   

14.
<正>1941年皖南事变后,无为游击纵队、新四军第三支队挺进团、皖南突围部队和部分地方武装整编为新四军第七师。张鼎丞任师长(未到任),曾希圣任政治委员,李志高任参谋长,何伟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十九旅、挺进团。新四军第七师师部旧址,位于芜湖市无为市红庙乡三水涧村。旧址现存师政委曾希圣的住所及师部办公室、机要室。这是一座民国初年的木结构草顶覆瓦平房,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院落占地2400平方米,院内有曾希圣亲手栽植的两棵梨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相似文献   

15.
罗瑞卿与闽西有着难解的情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在闽西先后担任过红军游击队教官、红军五十九团参谋长、红四军第四纵队参谋处主任、第二纵队第五支队党代表、第二纵队政治部宣传科长、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红四军第十一师党代表(后改为  相似文献   

16.
吴信泉(1912-1992),湖南平江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历任参谋、政治指导员、政治教导员、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687团政治委员,344旅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3师8旅政治委员,淮海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中共淮海地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6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纵队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39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志愿军39军军长,东北军区副参谋长,沈阳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相似文献   

17.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办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始设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所以通称为黄埔军校。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筹建之初,军校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政治部主任是党代表的参谋长,特殊情况下可行党代表职权。政治部从1924年5月25日成立到1927年4月15日蒋介石背叛革命杀害共产党人止,存在近三年,前后有戴季陶、邵元冲、周恩来、卜士奇、包惠僧、邵力子、熊雄等七人任政治部主任。这几位后来就像臧克家《有的人》诗中写的那样:有的背叛革命,成了反共专家,“他的下场可以看到”;有的人信念坚定,革命到底…  相似文献   

18.
正郑刚(1916-2006),原名郑大银,安徽省岳西县河口寺区(今黄尾镇平等村)人,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38年10月初,他来到舒城县新四军第四支队驻地参加了新四军。1939年1月,岳西、舒城等县的新兵被编入了"淮南游击纵队"东进抗日。游击纵队分为3个中队。郑刚分在第一中队,活动于无为、庐江、肥东等地。由于为人机警,作战英勇,郑刚受到领导的提拔重用,先后任四支队政治部执法科侦察员、谍报员。"皖南事变"后新四军二师成立,第四支队被改编为二师四旅。郑刚先后任新四军二师政治部谍报员,侦察队便衣班长、副排长、排长,后调任四旅十二团副连长。  相似文献   

19.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办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始设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所以通称为黄埔军校。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筹建之初,军校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政治部主任是党代表的参谋长,特殊情况下可行党代表职权。政治部从1924年5月25日成立到1927年4月15日蒋介石背叛革命杀害共产党人止.存在近三年.前后有戴季陶、  相似文献   

20.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筹建之初,根据共产党人提出的学习列宁创建红军的经验,在军校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军校的一切命令,都必须由党代表交校长执行。政治部主任是党代表的参谋长,特殊情况下,可行党代表职权。本文介绍的是国共合作的黄埔军校的6位政治部主任(代主任)。 不辞而别的戴季陶 1924年6月16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举行开学典礼。然而,就在军校开学不到一个月,军校首任政治部主任戴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