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江西省横峰县葛源镇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红色省会,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弘扬革命传统,必须对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生态性整合。在旧址群的保护、修缮、整理、挖掘中要体现历史的原生态,并以生态发展的理念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生态旅游,让旧址与文物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延伸,为党员、干部和高校学习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史奉献一本"活"的历史教科书,赋予红色文化资源以永恒的生命力,助推赣东北老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
过去党史界一直认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苏区是指弋阳、横峰、信江地区,而早期1928年赣东北特委书记饶漱石、黄光领导的赣东北苏区主要是在都昌、湖口、彭泽、鄱阳这边,并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赣东北第一游击大队,成立了赣东北革命委员会,进行了土地革命,开辟了红色苏区,"湖口暴动"攻占了县城,影响全中国。而这辉煌一页,主要是在赣东北特委领导下,邹觉民主席和中央特派员起了重要作用,对这段党史我们应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正方志敏(1899-1935),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长期担任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主席。他无比热爱苏维埃、衷心拥护苏维埃、誓死捍卫苏维埃,具有相当浓郁的苏维埃情结。"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是方志敏在狱中写的自传性质的文稿,有6万余字,主要回顾他从事革命的经历,特别是对赣东北和闽浙赣苏区形成、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正>"弋阳方志敏,横峰吴先民,领导共产来革命,都是为穷人。"这是土地革命时期流传在赣东北苏区的一首红色歌谣。吴先民是方志敏的亲密战友,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曾任赣东北省委委员、红十军政治部主任、代理政委等职。一吴先民生于1905年9月2日,江西横峰县青板桥人。1919年秋到省城南昌入私立大同中学学习。不久,他结识了江西学生运动领袖方志敏,两人结下了深厚  相似文献   

5.
正苏区或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实行局部执政的实验田。由方志敏、邵式平、黄道领导创建的闽浙皖赣苏区(又称赣东北或闽浙赣苏区),在中华苏维埃运动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先后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坚强的苏维埃阵地",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被誉称为"苏维埃模范省",并授予其"苏维埃模范省"的光荣称号。毛泽东同志指出:"赣东北的同志们也有很好的  相似文献   

6.
石勇 《党史文苑》2011,(16):32-33
在"无现成模式所仿效,无外来支援所依赖"的情况下,方志敏领导赣东北革命根据人民创造性地制订和实行了一系列富有鲜明"赣东北特色"的方针政策,在政权、军事、经济、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尤其是社会建设成就突出,对当前创新社会管理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鹰潭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承要组成部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领导下,举行了威震赣东北的贵(溪)余(江)万(年)暴动,亦是赣东北红十军与中央红军第三军团会师地。  相似文献   

8.
邵式平是一位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及红十军的主要创始人、领导人之一,曾任赣东北军委主席、闽浙赣军委主席、红十军政委、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闽赣省军区司令员、中共闽赣省委书记等职,对赣东北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党史文苑》2011,(23):58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赣东北省委、省苏成立80周年,在全国范围内宣传伟大的方志敏精神和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光荣历史,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和中共横峰县委、县政府于11月29日在横峰联合召开"方志敏精神与执政党的建设"学术研讨会。全国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10.
1927年,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革命先驱领导了震惊周围数省的弋横起义,为建立赣东北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1931年初,中共赣东北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在横峰葛源镇成立。1932年底,经中央批准,赣东北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改名为闽浙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中共徽州工委(后改为皖南特委)及其所属组织划归闽浙赣省委领导。从而构成了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纵横约50个  相似文献   

11.
《党史文苑》2010,(10):F0002-F0002
鹰潭是赣燕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领导下,举行了威震赣东北的贵(溪)余(江)万(年)暴动,亦是赣东北红十军与中央红军第三军团会师地。  相似文献   

12.
正在第二次土地革命时期,曾洪易曾经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1931年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曾洪易作为中央代表被派到赣东北苏区(1932年12月改称闽浙赣苏区),曾任红十军参谋长、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闽浙赣军区政治委员等重要职务,成为闽浙赣苏区最高领导人。在任职期间,曾洪易积极推行"左"倾冒险主义和扩大化的"肃反"路线,使苏区和红军遭到严重损失。曾洪易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忠实执行者,曾给闽浙赣苏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方志敏同志诞辰120周年。为了与全党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密结合,大力传承红色基因,缅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相似文献   

14.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有“朱彭黄”,赣东北苏区有“方邵黄”。其中的“二黄”(黄公略、黄道)贡献殊多,却英年捐躯。黄道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正如其名,黄道一生的思想和业绩,  相似文献   

15.
黄如松 《党史文苑》2009,(12):46-47
江西老表都知道,江西省弋阳县出了个方志敏。方志敏是赣东北苏区、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创始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曾称赞“赣东北的同志有很好的创造”。在极其艰苦和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创建苏区银行,发展金融事业,支援革命战争,便是“赣东北的同志”伟大创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张斌 《党史文苑》2008,(5):16-19
1935年,北上抗日先遣队失败,方志敏英勇牺牲,赣东北人民为革命付出了沉痛代价。继方志敏后的一代赣东北人并没有消沉,为中国革命继续做着伟大的贡献。1949年,赣东北的几千知识青年,为了理想和革命,为了贵州人民的翻身解放和开发建设,他们西进贵州扎根乌江苗岭,艰苦奋斗,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贵州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17.
上饶市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创建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军民的革命斗争、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斗争、三年游击斗争、上饶集中营革命斗争和各个时期地下党的革命斗争,都是中国革命史的壮丽篇章.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在赣东北大地留下了大量革命遗址.革命遗址是革命斗争的产物,凝聚着深刻的内涵,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有朱彭黄,赣东北苏区有方邵黄。其中的二黄(黄公略、黄道)贡献殊多,却英年捐躯。黄道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正如其名,黄道一生的思想和业绩,最大的亮点是一个道字。道,就是天道、大道、正道。黄道追求的是  相似文献   

19.
赣东北革命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都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优秀战士方志敏领导创建的。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说法,这三个互有联系而又各具不同含义的名称在使用上常被混淆,本文拟就此作一  相似文献   

20.
1935年,北上抗日先遣队失败,方志敏英勇牺牲,赣东北人民为革命付出了沉痛代价。继方志敏后的一代赣东北人并没有消沉,为中国革命继续做着伟大的贡献。1949年,赣东北的几千知识青年,为了理想和革命,为了贵州人民的翻身解放和开发建设,他们西进贵州扎根乌江苗岭,艰苦奋斗,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