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民共和国最早授街的57位上将中,有一位国民党军的起义将领,那就是第六十九军军长董其武。他戎马一生,在抗战中功勋卓著。于1949年起义实现了毛泽东提出的"绥远方式"。董其武从国民党上将到共产党上将再到全国政协副主席,并终在邓小平的平怀下,于耄耋之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为其传奇的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2.
郭军宁 《党史文汇》2002,(10):41-42
范石生是孙中山亲自授予上将军衔的国民党高级军官。他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始于大革命时期的1926年。那年春天,范石生向当时主持中共广东区委军委工作的周恩来提出要求,请他派得力政治骨干前来16军,帮助建立政治工作机构,开展政治工作。周恩来欣然答应,马上通过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王懋庭(又名王德三),将在广州的云南籍共产党人赵贯一(赵薪传)、王振甲(王西平)、韦济光、夏崇先、马季唐、饶继昌、李静安、向镇弼以及广西人余少杰等派入范部,建立了党组织,组成第16军政治部。他们分别担任秘书、科长、股长以及下属部队的…  相似文献   

3.
江西吉安是全国闻名的将军县,是著名的老革命根据地。在这片红土地上,诞生了一大批功勋卓著的共和国将军。但一般人也许不曾注意.一些大名鼎鼎的国民党将军也出自吉安。其中就有一位因“剿共”有功于1935年被授予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北伐时,他担任过团长、师长、军长,后来又先后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湖北绥靖主任、河南省主席、重庆卫戍司令、徐州“剿共”总司令等职。这位曾经显赫一时的人物就是被称为国民党“五虎”上将之一的刘峙。  相似文献   

4.
在中共改造国民党战犯中,沈醉是比较成功的一个.60年代初,周恩来先后两次接见并与他谈话.他认为他之所以终能取信于共产党,是因为自己“说了老实话”.  相似文献   

5.
江西吉安是全国闻名的将军县,是著名的老革命根据地。在这片红土地上,诞生了一大批功勋卓著的共和国将军。但一般人也许不曾注意,一些大名鼎鼎的国民党将军也出自吉安。其中就有一位因剿共有功于1935年被授予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北伐时,他担任过团长、师长、军长,后来又先后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湖北绥靖主任、河南省主席、重庆卫戍司令、徐州剿共总司令等职。这位曾经显赫一时的人物就是被称为国民党五虎上将之一的刘峙。  相似文献   

6.
苗生 《党史纵览》2001,(2):18-20
1955年,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在被授予上将军衔的57人中,有一位曾经佩戴过国民党军中将军衔的将领,他就是陈明仁。 陈明仁,湖南醴陵人,号子良。他早年参加过广东革命政府讨伐陈炯明的第一、第二次东征,后任国民党陆军第十师五十六团团长,第八十师少将副师  相似文献   

7.
两膺上将的诙谐淡定 1955年9月,我军首度评定军衔时“不红不将军”(不是红军出身的原则上不评将军),从大将到少将共1042人,灿若星辰。到1994年,近40年过去,岁月流逝,留下的百战将星已为数不多。这年秋冬,年届八旬但精神瞿烁的洪学智将军接受了一次专访。来访者就许多人所关注的“两膺上将”话题,单刀直入地问起老将军1988年再次被授予上将军衔的事。对此,老将军淡定而谦和地说:  相似文献   

8.
正安徽省巢湖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也是大名鼎鼎的"巢湖三上将"的故乡。"巢湖三上将"指的是解放军开国上将李克农和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冯玉祥、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张治中。他们三人和周恩来都有过密切的交往,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李克农:曾使周恩来化险为夷李克农作为中共和人民军队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与钱壮飞、胡底曾被称为我党情报工作的"前三杰"。李克农很长时期内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备受器重,两人在漫长的交往中也结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9.
张治中作为国民党的一名高级将领,曾五度统兵,但都避免了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作战,成为从未参与过反共战争的国民党上将。然而其中第四次统兵却令他后悔不已。那就是1933年镇压十九路军反蒋的“征闽”之战。  相似文献   

10.
三河坝战役后,朱德为保存革命火种,作出"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战略决策,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走出困境;在赣南实行"三整",将旧式军队改造成新型人民军队,实现从城市到农村、正规战转向游击战的战略转变;在韶关与国民党军范石生部团结合作,为人民军队树立统一战线的成功范例,对缔造人民军队和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作出了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1.
1986年8月的一天,一架云雀式直升机从平壤直飞上甘岭。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将军,在飞机上感慨万分。他就是当年上甘岭战役的前线指挥员、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军长、前国防部部长秦基伟上将。秦基伟是随当年的志愿军司令员杨得志访问朝鲜的。金日成问秦基伟:"想到什么地方看看?"他说:"如果方便,  相似文献   

12.
朱德脱险记     
1927年秋,南昌起义军在潮汕失败后,朱德和陈毅率领起义军余部"穿山西进、直奔湘南",在湘南汝城与国民党十六军军长范石生建立了秘密的统一战线.朱德部队以国民党十六军四十七师一四○团番号作掩护,朱德化名王楷,以王团长的名义活动在湘粤边界.12月初朱德奉上级党组织指示,率部来粤参加广州起义.当部队到达韶关时,广州起义已经失败.于是,朱德部队便转战湘粤边的粤北的仁化、曲江等地一个多月,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这里讲述的是朱德前往汝城范石生处途中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正1955年,当毛泽东主席把军衔授予那些身经百战的元帅、大将、上将的时候,一个从来没有指挥过火线交锋的神秘人物也被授予上将,他就是被人们喻为中共"特工王"的李克农。在他那大半生充满坎坷而又辉煌的革命生涯中,无处不浸透着妻子赵瑛对他默默无私的奉献和巨大的牺牲。而了解李克农的人也说:李克农亦把他一生炽热的爱情全部给了妻子赵瑛。他们的爱经风历雨,愈久弥坚,他们是革命队伍中最忠实的伴侣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1927年11月,南昌起义军主力在潮汕地区遭遇失败后,朱德率领余部一千多人,穿山西进,艰苦转战,在其祖籍地韶关,与金兰之交范石生建立了统一战线。在范石生的帮助下,不仅解决了部队急缺的军需物资,为部队休养生息、壮大革命队伍、保存革命火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正如朱德在犁铺头时说的"由于范石生的帮助,我们才能在此落脚。要不然人就可能打光了",也不可能有后来的朱毛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新纪元。对范石生而言,如果没有这  相似文献   

15.
王桂英 《党史纵横》2012,(11):48-50
据全国政协和"黄埔军校同学会"统计,从1924年黄埔军校创办,到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26年时间里,黄埔师生中出了40位国民党军上将,担任过国民党集团军总司令、兵团司令以上职务的有50余人。中国人民解放军10位元帅中,有5人出自黄埔;10位大将中,黄埔出身的占3位;57名上将中,有黄埔师生8人。此外,在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解放军中,担任正军职以上领导职务的有近40人。一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的演说中,明确指出自辛亥革命以来屡次失败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6.
正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永不消逝的电波》风靡全国,影片中"李侠"的人物原型就是李克农上将的老战友、我党的谍报天才李白。在上海解放前夕,李白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年仅39岁。李白烈士被称为中国无线电波之父,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两次被捕入狱1910年5月,李白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市张坊镇白石村,原名李华初,化名"李  相似文献   

17.
《新长征》2005,(6)
1928年底,时任国民党江西省政府 第3军9师25团2营营长的罗炳辉,因 为出身贫寒,性子耿直,与投机钻营的人 合不来,在国民党部队多年,还是个营 长。由于他英勇善战,又是护国讨袁的老 战士,国民党表面上对他以"礼"相待,背 地里却派人暗中监视他的一举一动。罗 炳辉早就对国民党叛变革命的行为不 满,他面对省政府主席朱培德勃然大怒, 把上至蒋介石下至被派来监视他的副营 长骂了个痛快。朱培德故作大度地说: "我理解你的心情,不计较你的态度,我 对你的印象始终是好的,你对国民革命  相似文献   

18.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许光达在战争年代南征北战,屡建功勋,是我军著名的军事将领。他一生胸襟开阔,淡泊名利,近日读书,就读到了他主动让衔的故事,感受颇深。1955年,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装甲兵司令员的许光达,得知中央军委准备授予他大将军衔时,夜不能寐,惶惶难安,接连三次向军委领导提交"降衔申请报告",说自己与一些功勋卓著的同志相比自愧不如,要求"授我上将衔。另授功勋卓著者以大将",主动请求降低军衔,以求心安。一次中央军委  相似文献   

19.
蔡廷锴(1892.4-1968.4),乳名炳南,字贤初,广东省罗定县龙岩乡人,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他才思敏捷,善于审时度势,精于谋划、斡旋,有远见、有胆识,是国民党军中出类拔萃的人物.曾任第十九路军军长、总指挥,参与领导了震惊世界的"一·二八"淞沪抗战及"福建事变",是著名的爱国将领.  相似文献   

20.
作为在蒋介石身边参与最高机密的智囊,他同时却与周恩来保持着密切的单线联系。蒋纬国称他为"潜伏在老总统身边时间最长、最危险的共谍";周恩来称赞他"要党员身份不要上将";朱德赞扬他"有奇功,功不可没";李克农称他为"隐形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